高中音乐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345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通俗音乐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当代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过程,感受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的魅力,并能唱两三首通俗歌曲,模仿表演片段,体验其情感及风格特点。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部分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二、设计思路1、确立主题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

2、让学生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2、教学选材为了增强信息量,加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听作品,例如:罗大佑的童年、周杰伦的双截棍及一些健康的网络歌曲作为本课的补充欣赏。3、课件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直观的画面,更好地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韵味;在充分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做 DV 短片、提问、吉他弹唱、集体演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拓展探究通俗音乐的特点。4、

3、活动与探究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讨论与通俗音乐相关的话题,参与演唱与表演,以此增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感受和理解。5、学情分析高中学生都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不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及创造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模仿通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

4、通俗音乐的特点。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学生能随音乐演唱两、三首通俗歌曲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3、在鉴赏通俗音乐的过程中,乐于参与“模仿秀”表演。4、引导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正确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位。四、难点与重点1、重点:鉴赏各时期通俗音乐的代表性作品。2、难点:理解通俗音乐的特点;参与“模仿秀”表演。五、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部分学生自拍一部 DV 片,以“我心中的通俗音乐”为题。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六、教学过程1、DV 片导入、激发兴趣:1)师: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流行音乐,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及其演唱的歌曲。今

5、天先请大家看一部由我校高二学生自己制作、主持、导演、采编的校园 DV 片“我心中的通俗音乐”。2)学生观看 DV 片,短片表现三代人对通俗音乐的理解以及他们心中留下的歌曲。(老人:我的祖国、跑马溜溜的山上;中年:少年壮志不言愁、妈妈的吻;青年:曹操、欧美歌曲)3)(师生讨论与交流自己心中的通俗音乐)师:古典是流行的沉淀,流行是古典的发展。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中国通俗音乐所走过的路程。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播放由学生自编自导的 DV 片,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后面通俗音乐的介绍作了较好地铺垫。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目的,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还小声讨论自己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2、欣赏与体验一、了解通俗音乐的发

6、展过程(约 3 分钟)(1) 起步曲折期(课件演示):师:提问:中国通俗歌曲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第一位歌星是谁?(黎锦晖 1927 年创作的毛毛雨;金嗓子周璇。)请同学欣赏周璇的艺术人生。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学生对早期的通俗音乐不太了解,老师提出问题,以此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诞生产生兴趣,愿意去了解通俗音乐走过的历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2)再生模仿期(课件演示):师:解放后,人们把通俗音乐看成是靡靡之音加以排斥,直到改革开放后,港台音乐传入内地,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抒情歌曲风靡一时,模仿她的唱法成为时髦现象。当时有一首歌叫

7、乡恋,演唱者李谷一以气声唱法演唱,轰动一时。(欣赏乡恋)师:这一时期港台歌曲的大量进入,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如校园歌曲广为流传,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校园歌曲教父”的罗大佑。罗大佑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欣赏童年。在歌词中,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吗?(欣赏童年)(播放课件)师:当时有很多校园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是大学生或毕业不久的学生,他们喜欢用吉他作伴奏乐器,自弹自唱。今天,我和四位可爱的大男生为大家表演童年。(师生表演唱童年)(全班同学齐唱童年)师:同学们演唱非常投入,大家都对歌词产生共鸣。我想通俗音乐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歌词在倾诉生活。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校

8、园歌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尤其吉他弹唱这种形式风行一时。老师请四位会弹吉它的同学现场表演,必定能引起全场共鸣。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情绪出奇高涨,对老师和四位同学合作的精彩弹唱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掀起第一个高潮。后面两段全体同学加入齐唱,也无需老师动员,大家很自然地投入进去,效果很好。(3)独立发展期(课件演示)师:这一时期“西北风”盛行。如:崔健的一无所有、程琳的信天游、范琳琳的黄土高坡、刘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等。这些通俗音乐中加入了民族性的元素,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民间特色。提问:欣赏黄土高坡,请说出音乐中的伴奏乐器。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喜欢通俗音乐但不喜欢民族音乐”现象

9、,作为音乐老师有责任正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到今天,其中许多作品具有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成为经典作品。学生能讨论说出唢呐、板胡等民族乐器,通过欣赏感受和老师的点评,大家能理解这一点: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不排斥,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两个元素运用得好,就可能成为经典。(4)探索深化时期(播放课件)进入九十年代后,通俗音乐进入探索深化时期,特别是一些晚会歌曲广为流传。问同学: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你觉得好唱吗?(随便请一位同学演唱这首歌,都能唱出旋律)这首歌曲是春节晚会推出的,第二天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有人哼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旋律具有亲和力。与生活零距离是通俗

10、音乐快速流传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其特点之一。(观赏常回家看看)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这一时期距学生很近,他们对这时候的通俗音乐了解很多,但让学生从音乐要素来欣赏、分析作品,这是他们比较欠缺的能力,需要老师与他们共同探究,提炼出来。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讨论探究出旋律的特点,但有部分同学不太喜欢这首歌,认为太老了。虽然课堂气氛不如前面弹唱好,但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通俗音乐的深层次理解。二、活动与探究(1)“模仿秀”活动师:通俗音乐走到今天,在座的同学都是直接的传播者。音乐的另类、时尚、超前的特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就像短片中的两位同学,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好不完全一样。我想问问同学们:如

11、果你喜欢一位歌手,你会怎样学他?(生:模仿)今天我们来个现场模仿秀。首先请大家欣赏周杰伦的双截棍,请同学从演唱表情、动作、姿态、声音等模仿,尽量做到“以假乱真”欣赏周杰伦的双截棍(道具有话筒、服装、绳子做成的双截棍等)生:模仿表演师:模仿秀,让大家猜猜你模仿的是谁? 生:同学现场上台表演:模仿的有周杰伦、王菲、潘玮柏、费玉清等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这项活动就是想看看同学心目中的偶像是谁?哪些是他们认为的经典作品?另外也看看同学的创作表演能力怎么样?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表现非常踊跃,都乐于模仿,课堂上掌声、歌声、笑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但有一点很遗憾:在“模仿秀”活动中。没有一个是模仿大陆的通俗歌

12、手,都是港台的。(2)探究活动(课堂总结)我们今天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通俗音乐?(小组讨论探究)通俗易懂,易于传唱,易于模仿,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就是通俗音乐。通俗不等于低俗、粗俗、庸俗,大俗中有大雅,流行中有经典、精英文化,让我们与通俗文化同行。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通过学生对通俗音乐的了解,演唱、探讨、模仿以及师生共同的讨论探究,使他们对通俗音乐的感受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七、成效与反思这节课的设计贯彻了新课标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从选材、过程

13、设计、教法和学法上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兴趣爱好,提高了他们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这节课能够较好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讲述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和代表作品、演唱通俗音乐的旋律、分析音乐特点、“模仿秀”等环节中,学生都很活跃,积极参与。这节课的成功之处集中地体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乐意参与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四位男生的吉他弹唱,以及学生自拍的 DV 片,最后的“模仿秀”等。课堂上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我能够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在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后的兴奋与成功感。从课堂教学反馈的结果看,教学目标都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得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这节课的欠缺之处在于讲述“独立发展期”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通俗特点的作品和代表人物介绍的太少,老师只是点了一下腾格尔、李娜、刘欢、韩红等人,没来得及听赏他们的优秀作品,以至于在后面的“模仿秀”中,无人提到大陆歌手,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如果在教学中安排介绍这些歌手和他们的代表作,时间又来不及,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时间、部分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这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调整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