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250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研究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研究都匀二中 张芳芳 联系电话:18585129682张芳芳,女 1988 年出生,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专业:学科教育(语文) ,国家 三级心理咨询师。2012 年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 ”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2 年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14 年在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辅导 学生参赛,获省级二等奖。2012 被黔南州教育局评为州级心理咨询骨干教师。发表论文多 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州级及省级课题。一、一、 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小说鉴赏教学策略探究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小说鉴赏教学策略探究1、

2、研究理论,把握小说鉴赏的课堂教学规律小说是不断打破虚构与真实的界限来打动人的艺术。小说一词,始见于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系令” ,这里的小说指的是琐碎浅显的言论、小道 理,与后世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并不相同。汉代班固汉书文艺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里讲小说的 形式、内容都做了论述,也指出其街谈巷语的虚构性,这与今日对小说的理解 就较为接近了。小说构成的五大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环境、语言。2、探索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道路立足教材,摸清规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依托于现有的学习资料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3 、 中国小说欣赏 、

3、 外国小说欣赏三本 教材引导学生对中外小说进行学习。教材的学习着重教会学生从小说的五要素 去欣赏。立足考纲,追求高效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 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 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 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 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从今年的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来看,文学类文本的题材大多选择小说。因此 小说的复习应是重点。立足自身,提升素养在小说鉴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本身实际情况,不断地提

4、高自身 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要立足课堂,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文化素养, 扎实的知识技能储备,高尚的道德人文情怀。在小说鉴赏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2对于文本的解读和把控能力,用独到而精辟的眼光来选择教学重点,确定解读 思路,构建解读框架而不是完全地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袁伟望说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是必备的素养,它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 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独立解读文 本的能力,如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小说的错误解读,会影响学生的 知识建构,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小说的鉴赏评价水平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 我们也要树立一种开放式阅读,自由式阅

5、读的理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来解读诗歌,并在恰当地时机给学生以帮助和引导。二、二、 应对小说鉴赏试题的答题技巧教学策略应对小说鉴赏试题的答题技巧教学策略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于小说的考察,选材大都集中在小小说上。小小 说与短片小说相比,其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 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的行为片段,勾勒出人物 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某个道理。所以小说鉴赏复习, 要立足于小说的五大要素,逐一突破。 一、情节结构 1. 故事情节梳理 小说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主要有标题式概括、表述式概括

6、2. 情节作用分析 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形式上: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关注(引起读者关 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 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为后 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照应前文起线索作用 二、环境 1. 自然环境 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 调 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方面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提示:自然环境描写在开头:侧重于渲染

7、气氛、暗示人物命运、暗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在中间:推动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描写在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旨 2. 社会环境 交代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3. 一景三考 参照诗歌鉴赏3三、人物形象 1. 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式主要有:正面描写: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细节。侧 面描写 答题模式:原文通过,塑造出了一个的形象。 2. 形象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 对情节推动作用 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结合现实深入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 带来的

8、某种启示。 次要人物的作用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贯穿全文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文章,多起叙述和见证人 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与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旨推动情节的发展 物象的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 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 用 衬托环境,或具有象征意义 四、艺术手法 1. 艺术手法 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便于情感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展现自由灵活 叙述方式 顺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9、完 整,结构上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人物描写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 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 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 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深化主题。推动情 节发展。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烘托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4社会环境 情节设置

10、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 2. 语言赏析 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鉴赏小说作者的言语特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答案:1 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 效果。2 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3 语言简洁传神。4 语言风格或 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五、小说探究 标题的作用: 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在理解标题的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他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 层义、双关义等。 反映小说的只要内容,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文章的主旨 丰富人物形象三、三、探究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答题技巧探究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答题技巧小说鉴

11、赏内容看似复杂,实际上抓住情节、人物、主题情节、人物、主题这小说三大要素即 可。答题规范,明晰答题要点是关键(一般来说两分一点) 。下文将对近几年小 说鉴赏出现的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1、梳理情节,找到情节转折点 小说情节讲求波澜起伏,在小小说里,由于篇幅的限制,小说的转折点并 不多,一般会有一个转折。如 2016 课标全国11 题李锐的锄 ,对于六安爷 锄地的行为一直是否定的态度,到结尾茁壮的禾苗和蓬勃的庄稼,使人们对待 六安爷的锄地态度发生了转变。把握好每一篇小说的转折点,就能较为全面地 把握文章的情节。2、由情节归纳形象,抓住人物主要特征 篇目题目答案分析 2015 课标全国1

12、1 题 塾师老汪刘震云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 要分析。1、大方:自家设私塾而 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 个大方的人。 2、友善:关注老汪的 “乱走” ,并尽力开导安 慰,是个友善的人。 3、有分寸、识大体:不 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 个有分寸的人。不因银5瓶而辞退,是个识大体 的人。 2013 课标全国11 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 塔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 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 简要分析。1、演技精湛:能说会道, 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 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地 生命。 2、地位卑微:人前强颜 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 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 察驱逐。 3、忍辱负重:为

13、养家糊 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 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3、熟悉情节,体会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篇目题目答案分析 2016 课标全国11 题 锄李锐2、以“锄”为标题,有 什么寓意?请结合原文 简要分析。标题的寓意结合小说的 主题分析。从主题看, “锄”在文中有象征意 义。1、锄作为一种农具, 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 神。2、锄喻示劳动者与 土地的亲密关系。3、锄 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 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 爱,又暗含他对土地的 告别。4、综合题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三方面入手 篇目题目答案分析 2016 课标全国11 题 玻璃贾平凹2、 “我”在小说中的主 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情节:1、讲述

14、故事:小 说故事由“我”叙述出 来,真实可信。2、 “我” 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 “我”的提议情节得以 发展变化。 人物形象:3、衬托人物, 小说主人翁王有福的形 象,由于“我”的存在 而更加鲜明。 2015 课标全国11 题 马兰花李德霞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 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情节:1、写出三次流泪 的内容。2、三次描写层6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 体分析,并说明这么写 有什么效果?层递进。 人物形象:3、丰富了马 兰花的人物形象 主题:4、凸显了小说 “人间自有真情在”的 主题。2014 课标全国11 题 古渡头叶紫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 全文,

15、谈谈你的看法。情节:1、艺术结构上, 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 果,最后以歌声结尾, 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人物形象:2、人物形象 上既表现渡夫的的洒脱 豪放,也反衬出他的现 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 形象更加丰满。 主题:3、情感表现上, 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 泣,以任情高歌代替了 诉苦,强化了表现的力 度。4、思想内容上,从 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 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 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 主题。小说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经过千年的发展,已 形成相对固定的套路,因此,小说鉴赏的关键点在于小说的三大要素的把握, 即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从这三点来把握小说,和应对高考文学类文本选考 题中的小说鉴赏题型,对于繁复的高考考点来说不失为一种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