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247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撰稿人 樊修章核对说明:该文本经与电视片逐集核对,从很大限度上减少了网上流传的原稿文本的遗漏错讹当然,也包括电视片中的个别缺憾。文本中,原稿有而片中无者以【 】标示,片中误漏或疑似误漏者(有的是版本不同之故)以 补正。 2004 年3 月 第一集 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 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 “昔乘匹马去, 今驱万乘来”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

2、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 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 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 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 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 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在封建制度下,这

3、 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 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 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 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

4、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 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 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 等等,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 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

5、能自由自在地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 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2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 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 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 来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喷涌而来:“汉家烟

6、尘在东 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 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 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 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 ,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 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 “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 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 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 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

8、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 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令人 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

9、,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 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 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盛唐的律诗, 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概 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明、 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诗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 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北

10、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得朦胧, 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北宋后期兴起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爷, 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来处相标榜。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必盛唐”相号3召,只求把诗写得语气雄阔,锣敲得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直到清末维新运动起来后, 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康有为才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 ,才终于敢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视唐诗。话虽说如此,但中国诗歌终于从唐诗的磁场中跳出来, 还是五四以后时白话文兴起以后的事。 第二集 独振新风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

11、从 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 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 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 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吧, 唱出来的也是“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 下半叶八

12、十年代以前。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 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 长期瘫痪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命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 的积秽,革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 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 气氛。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丽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杜甫对此 很是不平,曾断言

13、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 ,是传诵千古的 名文。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阎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叫他女婿先写 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宴会时,主人装模作样让在 座的人写。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辞,王勃却不知天高地厚,竟接过笔来真的写起来,惹得阎都督 勃然大怒。不过,唐朝人胸襟就是宽广,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 阎某大为惊服,不但不生气,还主动请王勃接着写下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黄昏时江边的这一

14、幅秋景多么开阔,多令人神气飞扬!滕王阁序虽然不算诗,但却是诗味 醇厚的一首散文诗,其审美效应永不会衰变。文章以一首诗结尾:“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 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朋友分手,一般总不免会有些伤感,这首诗却一反常情,认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天 涯,也仍然像近邻一样。诗中没有一句解释的话,但天下升平,处处都有能给人踏踏实实的安 全感,却作为坚实的背景衬托在诗的背面。只有时代开放、清

15、宁、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 都根本想不起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侵害,分手时才会有这么开朗的心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 ,表达了人类这种普遍的愿望,因而流传千古,成了随时都能被引用的名句。 四杰中的杨炯曾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很显然,认为排名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是4故作谦虚,真正的用意是不服王勃。他恃才傲物,骂那些装模作样的朝廷官员为“麒麟楦” ,意 思是麒麟的填料。问他此话怎讲时,他说耍麒麟的都是用布画麒麟蒙在驴身上,看起来像麒麟, 其实揭掉画皮,不过是一头驴。真是骂绝了!幸好他生在唐代,不然的话,光凭这件事,就足 以叫他掉脑袋。 卢照邻遭遇极惨,中风瘫痪十年,最后因无法忍受而

16、投水自尽。他的长安古意中有两 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是至今还不时有人引用的名句。 做父母的大概都给孩子教过几首唐诗,教的诗中大概也会有这一首吧:“鹅鹅鹅,曲项向 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据记载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骆宾王是浙江义乌县人。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他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氏曌檄 , 把武则天有的没有的劣迹全兜出来抖搂了一番。据说武则天满不在乎,但听到“一抔之土未干, 六尺之孤何托”时,不禁一震,听左右说是骆宾王写的以后,就说:“宰相之过也。人有才如此,而使之流落不偶乎?”“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这对激发朝廷百官起来反对武则天, 是极有煽动力的。徐敬业起兵失败后,据传说,他曾在灵隐寺这里潜藏,出家做了僧人。有一 天,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晚上在寺内独自散步,想做诗,但刚想好两句就接不下去了。一个白 髯苍苍的老僧,也就是骆宾王来到他跟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