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941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6 分)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1)这两首哲理诗揭示了什么道理?(4 分) 答: (2)这两首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2 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 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

2、何 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1)这首词的词牌是 (1 分) ,词人即景感怀,抒发了。 (1 分) (2)这首词在东坡乐府中极有艺术特色,请选其一点,作简要分析。 (4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7 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流露:酒的泛称。赊: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 (2)黄升花庵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 ,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

3、分) 六、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6 分)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清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请分析本曲中数词运用的特点和作用及本曲写景的层次顺序。 答: 七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 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

4、的理由。(3 分) 杜诗:_ ;_ 。 周诗:_ ;_ 。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 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 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选自 2005 届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性 考试)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危楼:高楼。黯黯:迷蒙不明。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问: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

5、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 分) 答: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选自宜昌市 2005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 考试语文试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 体裁。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 感情。 (2 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4 分) 答: 十阅读下面的组词,回答问题。 (6 分) (选自宜昌市 2005 届高三年级 5 月份模拟语文试 题) 忆

6、江 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白居易把情看作诗歌的“根” ,认为作诗谱歌,应力图以浓郁的真情实感动人心魄, 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三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任选一个点作一点赏析。 (4 分) 答: 古 诗 词 鉴 赏 参 考 答 案 二 【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训练学生从诗歌体裁、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鉴赏,关注 考试变化动向,探索答题方法规律。 【

7、分析解答】(1)七言绝句(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 “乐景 写哀情” ,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3)表达了远离京师的 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点评】应熟悉常见诗词的体裁特点,应对新的考试动向;抓住诗词注释等相关信息,准 确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 【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 看本质,达到理性的层次。 【分析解答】(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 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 客观条件或

8、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 效果。 (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表现理趣。 (1 分)【点评】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其规律是答好本题的思维点。 四 【命题依据】本题着重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整体把握能力,全面思考,准确作答。 【分析解答】(1)永遇乐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 (2)独特奇妙的章法结构,上片用倒 装的手法,前六句正面写燕子楼小园夜景,突出其清幽的特点,为烘托人物的情感作铺垫, 后六句则追述梦醒之由和寻梦之行,交待缘由,使读者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了解。 (2 分) 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按情事理而发,景

9、是燕子楼小园的清幽之景,情 为词人于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黯黯之情,理即由燕子楼关盼的事而悟得的“人生如梦 似幻”之理。三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2 分) 【点评】从诗词的结构入手,从景、情、理三者的关系着眼,深刻体会其精妙。 五 【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思之有据,答之有理。 【分析解答】(1)即将还家之喜,为返家而沉醉之喜,沿途赏美景之喜,抛却一路 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 。 (答对一点 0.5 分,共 2 分) (2)不同意。 (1 分)全词紧扣 “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 (2 分)因此全词抒发的 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

10、悦之情。 (2 分) 【点评】由景入情,抓住词眼,便可准确解答。 六 【命题依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技巧和写景的层次角度,掌握其格调特 点和表达作用。 【分析解答】本曲中运用了“一” “两” “再三” “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 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3 分)前五句写景 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画船,第七句又近写村落酒 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3 分) 【点评】由数词的锤炼体会词曲的情感,由写景的顺序揣摩词曲的表现技巧。 七参考答案 :(1)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

11、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 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 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言有尽而 意无穷(由“红湿” 、 “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 人” 、 “花” 、 “鸥”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 突出“春雨” ,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 3 分,有观点,1 分

12、;结合诗句进行 分析且能言之成理,2 分。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 方面 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 八答题要点: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 ,意合即可,3 分。 (只有“坚贞” 、 “执着” 、 “志诚”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 1 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 3 分)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 (思归、思念等) ,意合即可,3 分。 (只 有“愁绪”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 1 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 3 分) (3)两点融合起来,并结合原词句进行了具体分析,视分析程度也可给 6 分。 九参考

13、答案 (1) (2 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 1 分) ;依依不舍(或感伤) 。 (2) (4 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 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 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 不舍的心情。 十参考答案:(1)洋溢于整组词的,是对于江南的赞美之情和忆恋(怀恋)之情。 (2)可以整组词为对象。三首词各以问句结尾,层层深入。第一首泛忆江南,第二首选 择最具代表性的杭州景色,第三首回忆苏州往事,以三个问句结尾,形式上构成反复,内 容上层层深入,从

14、而表达了作者内心炽烈的情感。三首词各自独立,又构成整体。各首 词之间,通过句式、内容、结构的相似而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整体。在组词中, 这种艺术技巧很高明。 也可以一首词为对象。写景善于着色。春天百花盛开,经阳光照射,显得更红。春江水 绿,红艳艳的阳光洒在上面,更显得波光粼粼。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色调明 朗。善于炼字。如“寻”字用得好。碧空明月,月光中的山寺,寺中的桂子,婆娑月影, 一切都很美。着一“寻”字,则一切景物都通过主人公的心灵而变成有情之物,诗中有人,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景动静结合。再如这一句从动态的“寻”观静态的景,下一句 以静态的“看”观动态的静,动静相生,含蕴无穷。善用比喻。如“红胜火” 、 “绿如蓝” 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春光的明媚与活力。以“醉”字形容“芙蓉” ,又以“醉芙蓉” 形容“吴娃”的美丽,比喻更为贴切,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如第一首泛写江南春景,第二首描写杭州月夜之景和钱塘潮,都在写景中融注了对江南强 烈的怀念之情。 (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就可给分,如扣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