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9304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四复习答案必修四复习答案(余下部分)(余下部分)戏剧单元戏剧单元 1.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与郑 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 原野 北京人 家等。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主要作 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 2.2.字音识记字音识记 当垆(l) 楔子(xi)

2、 缥缃(pioxing) 看觑(q) 蓦然(m) 孛老 (b) 绣闼(t) 团圞(lun) 刬的(chn)撚(nin)断 捱(i) 鞍鞴(bi) 神祗(zh)桃杌(w) 撺(cun) 盗跖(zh) 前合后偃(yn) 罪愆(qin) 苌(chng)弘化碧 应验(yng) 古陌荒阡(qin) 汗涔涔 (cn) 谛(d) 听 混账(hn zhng ) 昧(mi)心财 吮舐(shnsh) 砧(zhn)石 傀儡(kuli) 同衾(qn)觊觎(jy) 戕(qing)害 蟊(mo)贼 山鹬 (y)4.4. D D A A D D D D 5.5. C C D D 应该应该怎么怎么混淆混淆 错误判断错误判断

3、宋词单元宋词单元 1.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 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 “曲词” “歌词”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 、长调 (91 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 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柳永(约 987约 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

4、士,官屯田 员外郎,世称“柳三变” “柳七” “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 (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享年 64 岁,眉 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学家、诗 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 、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 位【唐

5、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 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 “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2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有稼轩长短句 。 2.2.字音识记字音识记翠幕(m) 参(cn)差(c) 堤(d)沙 天堑(qin)

6、珠玑(j) 罗绮(q) 叠巘(yn) 钓叟(su) 凝噎(y) 暮霭(a) 经(jng)年 故垒(li) 公瑾(jn) 纶(gun)巾 樯(qing)橹(l) 酹(li) 料峭(qio) 吟(yn)啸(xio) 萧(xio)瑟(s) 一蓑(su)烟雨 遥岑(cn)远目 玉簪(zn) 鲈(l)鱼 脍(kui)炙人口 揾(wn) 封狼居胥(x) 纱橱(ch) 乍(zh)暖还寒 憔(qio)悴(cu) 杂文随笔单元杂文随笔单元 2.2.字音识记字音识记 冠冕(min)堂皇 礼尚(shng)往来 自诩(x) 残羹(gng)冷炙 孱(cn)头 脑髓(su)蹩(bi)进 玄(xun)虚 一刹(ch)那 给

7、(j)予 罪孽(ni) 咄(du) 3. 答案:答案:这首宋词中“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 明的桃花源记 ,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是桃花。 【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用典;借代;用典;借代】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 首词以物况人, “ 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 这“别是东风情味”的桃花自比。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 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的高标逸韵。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传记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

8、列传 、班固的苏 武传和范晔的张衡传 。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 张衡是科学家。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 追慕。 1.文学常识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 史 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 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 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

9、之离骚 ” 。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 记 、 后汉书 、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 后汉书作者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 后汉书简明而周详,叙述中间杂以议论,颇 富文采。他自己曾说:“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 2.2.字音识记字音识记 缪公(m) 避匿 (n) 缪贤 (mio) 汤镬(hu )虽驽(n) 肉袒(tn) 盆缶(fu) 渑池 (min) 诈佯(yng) 列观(gun) 皆靡(m)传舍(zhun) 甚倨(j ) 不怿(y) 衣褐(yh) 睨柱(n) 当(

10、dng) 旄(mo)节 厚赂(l) 厩 ji 昆(hn)邪(y 王 窥 ku 观 浞 zhu 野侯 没 m 胡中 阏 yn 氏 zh 徙 x 使牧羝 d 连辟(b)公 府 篆(zhun) 蟾(chn)蜍(ch) 帷(wi)幄(w ) 谶(chn )阉(yn) 诡(gu)对 骸(ha)骨3. B C3通假字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 ,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

11、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

12、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判断句) 4、我为赵将。 (“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

13、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 “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 “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 “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 (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您还为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