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660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备考必修历史通史知识点2016(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通史重要知识点(必修一、二、三)高考历史通史重要知识点(必修一、二、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的阶段特征概述古代历史的阶段特征概述一、古代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一、古代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1.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即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全国。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其中以分封制、宗法制最为重要,其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巩固王权为目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散。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产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经历了由井田制到土地私

2、有制的发展过程;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受到其制约。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带来了思想界的空前活跃,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场,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供统治者选择。与之相适应,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些都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从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全国到公元 220 年东汉灭亡。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秦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它

3、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逐渐扩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进一步推行“推恩令” ,消除了王国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思想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自此开始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在经历了分裂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后,中国

4、历史进入了繁荣的隋唐时期(581907 年)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互相制约,互相补充,三分相权,强化皇权,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实行,保证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客观、公正和公平,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经济上,曲辕犁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基本定型;筒车出现;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进一步完善;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局面,儒家独尊地位受到挑战;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楷书、草书、行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4 4、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宋元时期,从 960 年北宋建立到

5、1368 年元朝灭亡。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针对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北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军政分离、财政与行政分离、派文臣做知州并以通判相牵制的管理方式,较好地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为制约宰相,宋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军权,进而强化了皇权。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被一直沿用到今天。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市” “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思想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程朱理学” 。理学注

6、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德,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但“存天理 灭人欲”也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这些发明及应用的西传,对欧洲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5 5、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4 世纪中后期至 19 世纪中期(13681840) ,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和清朝(鸦片战争前)的统治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强化了皇权。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江南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但由于统治阶级强化“重农抑商

7、”政策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仍占主导地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古代文明趋向衰落。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礼教的先驱。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专制制度,提倡“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事实;京剧诞生并发展。 二、古代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二、古代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新航路开辟之前,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希腊、罗马在

8、各自的轨迹上发展,逐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政治上政治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雅典的民主政治经过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里等人的努力逐步确立和完善,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 ,罗马法逐渐趋向完善,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经济上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思想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

9、度”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柏拉图著理想国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强调了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中国史部分:古代中国史部分 第第 1 1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

10、代贵族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分封制的痕迹:姓氏、地名简称等).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11、团结。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现实意义:海峡两岸同宗同源,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祖国统一。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

12、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1皇帝制度: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 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

13、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

14、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消极)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刺史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 13 州作为监察区各设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官(后发展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有利于加强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5、的重大创造(隋朝开创,唐朝完善) 。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元朝的行省制: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中央权利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皇权不断加强,相劝不断削弱。.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6、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与西方内阁制比较:西方内阁是民主制产物,内阁是法定中央政府,对议会负责。 )2清朝设军机处: 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消极影响: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