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69616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一到三单元文言文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题目。( 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

2、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注音。 童 zh( ) 鹤 l( )云端 凹者为 h( ) 土 l( )凸者 li h ma(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怡然称快(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以土砾凸者为丘( ) 徐喷以烟( )( ) 鞭数十,驱之别院( )( )果如鹤唳云端( )( )方出神( ) 观之,兴正浓( )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译文: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译文: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

3、别院。 译文: 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4童趣一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 5第 1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7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8 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 感情?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0、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11、童趣全文选自 ,作者是_, 代文学家。

4、(3 分) 12、选文作者围绕“_”写了童年的两件趣事: 。(3 分) 13、请写出你童年的一个“物外之趣”,描述当时的痴迷状态及感受。书写工整规范,不 超过 50 字。(4 分)14、用四个字概括这段文字:(3 分)17、“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有 什么作用?(3 分)18、“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作者的夸张想像。作者是把想像为山,将 想像为树。(2 分)(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题目。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5、信乎?传不习?”(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

6、音。 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 曾( )子 弘毅( ) 三省( ) 传( )不习乎 为( )师矣 罔( ) 殆( ) 诲女( ) 是知( )也 不亦重( )乎二、解释下面每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 ) 有朋自远方来( ) 人不知而不愠(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见贤思齐焉(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其恕乎!( ) 然后而松柏之后凋也( ) 传不习乎 ( ) 诲女知之乎?( )三、给下列加点字解释。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学而时习之

7、( ) 为 知之为知之 ( ) 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仁以为己任 ( ) 见藐小之物 ( ) 温故而知新 ( ) 知之为知之 ( )故 知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是知也 ( ) 仁以为己任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以 可以为师矣 ( ) 其 徐喷以烟 ( ) 其恕乎 ( )四、填空 论语的“论”字读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 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 孔子,名 ,字 ,是 时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 “四书”是指 。 “五经”是指 。 请写出五句课外的孔子的言语。 a. 。 b. 。 c. 。 d. 。 e. 。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8、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六、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用来强 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 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 ,与“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七、把文中的成语摘抄下面。 八、问答题 “温故知新”这个成语,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题目。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