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4944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6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陆登陆2121世纪教育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4.3.6 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社会生活与文化(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1 (20132013山东聊城卷山东聊城卷55)某同学举办)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图文展览。 “闲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京都” 。这。这首诗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 ) 21 世

2、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 A唐都长安唐都长安 B B北宋东京北宋东京 C C元朝大都元朝大都 D D明朝北京明朝北京2.(20132.(2013广东佛山广东佛山4)4)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 )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A A B B C C D D3 3 (20132013福建福建泉州丰泽区卷泉州丰泽区卷

3、55)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述,错误的是( ( ) )A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B B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C 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D 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4 4 (20132013云南昆明卷云南昆明卷44)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4、)A A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B B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C 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瓦子”D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会子登陆登陆2121世纪教育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5 5 (20132013甘肃兰州卷甘肃兰州卷66 改编)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宋代在文学方面改编)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宋代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表现最

5、为突出的是( ( ) )A A词词 B B小说小说 C C诗歌诗歌 D D戏剧戏剧6 6 (20132013四川宜宾卷四川宜宾卷11 改编)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词人灿若星河。与右图改编)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词人灿若星河。与右图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 )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 A杜杜 甫甫 李李清照清照B B白居易白居易 辛弃疾辛弃疾C C辛弃疾辛弃疾 李李清照清照 D D白居易白居易 杜杜 甫甫7 7 (20132013安徽卷安徽卷1212 改编)改编)“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宋代词人是评价

6、的宋代词人是 。( ( ) )A A王安石王安石 B B苏苏 轼轼 C C李李清照清照 D D辛弃疾辛弃疾8 8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 ( ) )A A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B B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C C宋元时期宋元时期 D D明清时期明清时期9 9 “市井经纪之家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 )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 A秦都咸阳秦都咸阳 B B汉都长安汉都长安 C C隋都长安隋都长安 D D宋都东京宋都东京101

7、0宋元时期,勾栏里上演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是宋元时期,勾栏里上演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是( ( ) )A A京剧京剧 B B越剧越剧 C C杂剧杂剧 D D评剧评剧1111王安石在王安石在元日元日中写道:中写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反映这首诗反映了了( ( ) )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 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宋朝百姓在过年时有贴桃符的习俗宋朝百姓在过年时有贴桃符的习俗 宋朝文化的繁荣景象宋朝文化的繁荣景象A A B B C C D D1212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

8、文学艺术成就,词的创作高峰出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词的创作高峰出现在现在( ( ) )A A汉朝汉朝 B B唐朝唐朝 C C宋朝宋朝 D D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图一 静夜思登陆登陆2121世纪教育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1313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 )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 A “长太息以

9、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D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414两宋时期,文化高度发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宋时期,文化高度发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 )宋代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宋代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代科举考试发达,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宋代科举考试发达,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宋代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宋代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宋代文人多才多艺宋代文人多才多艺A A

10、B B C C D D1515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的代表作是( ( ) )A A 窦娥冤窦娥冤 B B 西厢记西厢记 C C 牡丹亭牡丹亭 D D 桃花扇桃花扇161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

11、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了( ( ) )A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1717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学价

12、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的是( ( ) )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苏轼苏轼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李白李白古风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毛泽东毛泽东沁园春沁园春雪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A B B C C D 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登陆登陆2121世纪教育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18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王安石元日元日诗: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