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9437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上海书展举办的 “诗歌之夜” 上, 作家叶辛朗诵的一首 就要告别贝 尔格莱德 , 开启了当晚中外作家诗歌 朗诵的 “旅程”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无论承认 与否, 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 早已浸透 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就在 “诗歌 之夜” 前一日, 书展开幕当天的 “书香中 国” 阅读论坛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尚君等嘉宾共同探索在当下如何通 过 “诗与远方” 寻找我们民族的精神版 图和文化力量。 孟子说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也” , 朗读本身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承载着丰富的人情、 人文、 人性。朗读 可以打开一位位文学家的生命, 共同重 温他们作品中所赞美的善良、

2、正直、 勇 敢、 进取、 奉献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 读 诗更是可以让遥远的文字重新焕发新 的光芒, 给予我们慰藉和启示, 主持人董卿这样分析近年 中国诗词大会 朗 读者 等节目何以引发广泛共鸣。 “什么是好的生活?就是 论语 里 说的 莫春者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 而归 。春天里, 和几个朋友, 沐浴完 毕, 登过高台, 吟着诗、 哼着小曲儿回 家”书展 16 日的新书发布会上, 作 家李敬泽这样为他的 咏而归 解题。 “ 咏而归 里有个故事让我动容, 是关于西汉刘歆是否作伪书。这令我 思及, 在 书生在忙碌 这么一个历史进 程中, 书生在焚书坑儒的废墟上力图重 拾记忆, 让人们有可以追溯的

3、精神家 园。我们今天很难理解其中的艰难, 那 是在大火烧过、 大风刮过之后, 于灰烬 中捡残简。 ” 作家金宇澄向读者分享他 的阅读体验。 故里、 墓园、 祠堂, 遗迹、 图片、 书 影, 从 诗经 的 “周南” 到陶渊明的 “东 篱” , 从杜牧的 “二十四桥” 到袁枚的 “随园” , 书展 19日的新书发布上, 藏书家韦 力以一部厚重的 觅诗记 , 与读者分享 自己如何通过行走, 遍访传世遗存, 追 寻三千年的诗影。 “在辽阔沉静的俄罗斯大地, 曾涌 现了无数灿若晨星的诗人, 从普希金、 丘特切夫、 勃洛克、 波普拉夫斯, 到曼杰 什坦姆他们用美丽的诗行, 书写俄 罗斯苍穹上的太阳。 ”

4、书展对北京外国 语大学教授汪剑钊 理智无法了解俄罗 斯诗歌中的俄罗斯 讲座的介绍, 就是一首新诗。 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的 八月 的夜 和 寒星陨落 , 保罗J 麦考利的 蚂蚁 和 薛定谔的猫对老鼠的传道 , 豪 尔 赫曼 里 克为 亡 父 而 作 的 挽 歌 “诗歌之夜” 活动中, 俄语、 英 语、 西班牙语在上海夜空响起, 与中文 汇集在一起, 构成诗与美的星辰大海。 (摘自 光明日报 )在诗的国度读诗在诗的国度读诗作为文明进步的精神产品,诗经 蕴含 着很多民族文化最基本的追求。例如 关雎 这首位列 “三百篇” 之首的作品, 许久以来很 多选本都说它是 “爱情诗” , 其实是似是而 非。诗

5、篇确实表达了男女情感, 却不是今天 意义上的爱情, 应该是夫妻之间的恩情, 相似 却不同。道理是: 首先, 篇中 “君子” 与 “淑女” 对举, 不是表达 “爱情” 应有的口吻; 其次, 篇 中 “琴瑟” 与 “钟鼓” 对举, 暗含着典礼的场 合。所以, 诗篇是周代婚姻 “六礼” 中 “亲迎” 一节的乐章。诗篇开始两句也不是景物描 写, 作为 “比兴” 之词, 这两句是说, 当捕鱼的 候鸟来到北方河流沙洲上的时候, 春天到来 了, 万物生长的季节, 也该是男女结合的时候 了。关雎 之所以被排列在 诗经 的开篇位 置, 是因为它歌唱的是夫妻和谐。古人认为, 家庭是人伦之本。好家庭是培养社会好成员

6、 的学校, 这样的逻辑,论语 表述得最清楚, 然而其观念的起源, 却可上推至 诗经 的篇章。因此,关雎 作为 诗经 的开篇, 绝非偶 然。 诗经 中还有大量的农事诗, 其中许多 诗描写了周王亲自带领农夫们播种和收获的 情景。这是因为, 周人相信, 周家始祖后稷曾 在尧舜大洪水之后, 负责管理农耕, 为天下人 提供粮食, 正是这样的德行, 使周家子孙繁盛 并最终主宰天下。农耕是周家昌盛的根基与 传统, 后代君王亲自下地劳作一下, 就是想以 此表明自己对农耕传统的重视与遵从。然 而,诗经 农事诗篇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农 事诗篇, 并非中国所独有。例如, 在古希腊就 有赫西俄德的 工作与时日 。仔细阅

7、读这样 的西方作品, 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别十分 明显。在古代西方人眼里, 大自然是提供财 富的对象, 但是, 在 诗经 中却并非如此。比 如, 诗经小雅信南山 中写道:“上天同 云。雨雪雰雰, 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 既沾 既足。生我百谷。 ” 意思是说: 上天把云彩聚拢起来, 先是下雨下雪, 怕有不足, 再淅淅沥 沥来点小小的雨霖, 老天这样做, 就是为了让 人们有个好收成。这首农事诗写出了中国人 对天地的感恩之情, 人与自然不是对抗而是 相助的关系。这样的感恩之情, 发展到后来 就形成了 周易 所说天地 “生生之大德” 的哲 学观念, 代表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意愿。 诗经 中还隐含着

8、“家国和谐” 的追求。 任何国家都会有人因国事 (出差、 出征等) 而 顾不上家庭的矛盾现象,诗经 表现这方面 内容的诗篇颇多。例如 周南卷耳 , 其第一 章是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嗟我怀人, 寘彼 周行” , 很明显是女子口吻的歌唱, 可是第二 章 “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 不永怀” 以下, 又是驾车, 又是喝酒, 很明显是 男子之事。就是说, 诗篇分明是两个人各自 抒发思念之情。因此, 历来在解释上是 “女思 男” 还是 “男思女” 分歧不休。直到战国竹简 文献 孔子诗论 出现, 问题才有了答案。孔子诗论 谈到 卷耳 时说:“ 卷耳 不知人。 ” “不知人” 就是

9、 “不相知的人” , 与 论语子路 “以不教民战” 的 “不教民” 语法同例。而 “不 相知” 的 “知” 在这里作 “交流”“交接” 讲, 即台 上的两个主人公没有彼此交流。由此可知, 卷耳 的诗篇其实是男女同台演出, 各表心 事, 却未曾谋面, 就像后来一些戏剧中的 “背 躬戏” 。而且, 诗篇在当初就是由思念女子和 在外行役的男子两人唱的。只是因为后来 “著于竹帛” , 才变成了 “一首诗” 。这需要我 们了解如下一点: 原来诗篇显示的是 “礼乐” 歌唱, 而周人之所以有男女对唱的礼乐 “演 出” , 就是希望用典礼歌咏的方式, 对那些为 国家之事顾不上自己家庭生活的人们予以精 神的抚慰

10、。同时, 当 卷耳 的诗篇演唱 “礼 乐” 的场合时, 也是在向那些因公而忘私的人 们表达崇高敬意。其同类作用的篇章, 还见 于一些战争题材的诗。这些诗篇, 拨动的是 社会的心弦, 修补、 协调的是国家共同体与家 庭个体之间的矛盾, 以达到家国和谐的目 的。家国的伦理冲突可以导致悲剧, 但是, 礼 乐的诗篇是在尽力弥补冲突, 缓和冲突。换 言之, 礼乐文化不要悲剧性冲突的发生, 这也 是礼乐文化的特点。 这大概就是 诗经 里的精神蕴含, 是我 们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 光明日报 )诗经 : 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2017年 8月 25日 星期五7悦 读ANYANG RIBAO编辑 李婧瑜

11、电话 2561279校对 王 帅孙犁晚年虽说是野味读书, 读 得比较杂, 但细索其购书记录和读 书笔记, 还是能发现他的一些读书 的规律。比如他买书, 早年是率性 而买, 甚至总结经验是:“进大书店, 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 不如逛 书摊。逛书摊, 不如偶然遇上。 ” ( 野味读书 ) 进城后, 购书一般是 按照鲁迅书账去买书:“ 鲁迅日 记 的书账上, 不记得有没有这部 书。有很长时间, 我是按照他的书 账买书的。 ” ( 买流沙坠简记 ) 比 如他读书, 早年是学以致用, 但进 城以后, 就感叹:“为什么进城以 后, 我又爱好起古书来呢? ”( 我和 古书 ) 孙犁喜欢读书, 也喜欢写读

12、书 感想, 但写得最多、 最为动情的, 还 是读史笔记。在他的读史笔记中, 写得最感人的又是读人物传记后 写的笔记。由此, 对于怎么写历史 和怎么写传记, 他有很多自己的见 解。比如:“历史与小说之分野, 在 于虚构之有无。 ” ( 读 燕丹子 ) 又说:“文学家不宜修史, 因为卖弄 文才, 添枝加叶, 有悖于删削之道, 能 使 历 史 失 实 。 ” ( 与 友 人 论 传 记 )还说:“一个作者, 有几分见 识, 有多少阅历, 就去写同等的生 活, 同类的人物, 虽不成功, 离题还 不会太远。自己见识很低, 又不肯 用功学习, 努力体验, 而热衷于创 造出一个为万世表、 为天下法的英 雄豪

13、杰, 就很可能成为俗话说的: 画虎不成, 反类其犬 。 ”( 三国志 诸葛亮传 ) 孙犁关于历史人物的 评价, 也常常是联系人生境遇, 发 别人未发之高论, 深刻而动人。 孙犁在 读旧唐书 中的 陈子 昂 宋之问 篇文末, 有议论曰:“汉 高祖听任吕后杀人, 唐高宗听任武 后杀人, 包括他原来的妻子和亲娘 舅, 都是为了保住自己。再以后的 事, 他们是想不到也管不了。遇上 这样的时代, 做官和做文章, 都是 很不容易的。正直的, 自取灭亡, 趋媚者, 也常常得不到好下场。 ” 宋之问还是唐诗名家, 留下了一本薄薄的诗集。中 国的文化传统, 是宽容的, 并不以人废文。文人并无力 摆脱他所处的时代

14、, 也不是每个文人, 都能善处自己的 境遇的。 孙犁觉得中国的文化传统是非常包容的, 这个观点 他在很多地方都曾经说到过。比如在 辽居稿 中, 说罗 振玉当时在辽东忠心于溥仪, 往来日本, 为建立一个傀 儡小朝廷而奔走, 而后评论说:“人之一生, 行为主, 文为 次。言不由衷, 其文必伪; 言行不一, 其人必伪。文章著 作, 都要经过历时的判定与淘汰。 ” 但行文到最后, 孙犁还是说:“当然, 学术也要与政 治有所分列。罗振玉写的金石跋尾, 后世一些专家学 者, 还是要参考的。 ” 孙犁是一位真实的作家, 他读史书看到了中国文化 的宽容, 在他自己评定别人的时候, 也是非常宽容的。 孙犁也是一

15、位敏感的作家, 其晚年偏好阅读史部的传 记, 是有原因的:“读中国历史, 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 很 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 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 话, 有时却是开人心胸, 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 所 以劝人读史读经, 两相泾河。这是很有道理的。 ”( 清代 文献二 ) 孙犁的气质决定了他阅读的选择, 他就是一位 比较凝重的人, 所以尽管读史使人沉重, 但他还是选择 了读史, 他说:“我的读书, 从新文艺, 转入旧文艺, 从新 理论转到旧理论, 从文学转到历史。这一转化, 也不知 道是怎么形成的。 ” 阅读孙犁的读史笔记, 我们发现, 孙犁宽容的历史 观和现实中人们说的所谓的自私冷漠形

16、成强烈对比。 这是一位内心善良而又无比冷静的作家。 这本 中国文化传统是宽容的 收录的主要是孙犁 阅读史部书的文字, 这些文章有读书笔记、 题记, 还有书 衣文字。 四库全书 中的史部有十五大类, 即正史、 编 年、 纪事本末、 别史、 杂史、 诏令奏议、 传记、 史钞、 载记、 时令、 地理、 职官、 政书、 目录、 史评, 此书大致按照正史、 纪事本末、 诏令奏议、 传记、 政书和目录等这一顺序编 排。书的附录部分, 还收录了和史部书相关的议论文 字, 对于更好理解作者读史书的心得有所裨益。 孙犁的文字, 尤其是读书札记、 书衣上的文字, 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的书衣上写道:“昨晚台上坐, 闻树 上鸟声甚美。起而觅之, 仰望甚久。引来儿童, 遂踊跃 以弹弓射之。鸟不知远引, 中二弹落地, 伤头及腹。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