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693913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轮复习题型十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题型 15 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 (时间:60 分钟)【题型解读】 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通常通过“评价” “评述” “评析”等提示语设问,要求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就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评论能力。主要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三个步骤回答。1(2014湖南常德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中

2、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首先概括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日本学者宫崎市定的观点是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而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的观点是“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如果是观点一,可从宋代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方面论述;如果是观点二,可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方面论述。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

3、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4、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不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2014黑龙江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 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 “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5、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 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首先归纳材料中关于儒学的观点,即批判、否定;认可、复兴。据此再加以评述。评述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古代儒学演变、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等儒学地位变化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据。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6、;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1)批判:秦朝:由于“焚书坑儒” ,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革命时期:批林批孔运动等。(2)复兴: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

7、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晚清(19 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同时,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对欧洲启蒙思想家有很大的启发。(3)批判与复兴:参考(1)和(2)。3(2014贵州黔东南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

8、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是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刘再复告别革命材料二 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 ,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王朝柱结合中国近现代

9、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解答可以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 ,迁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重要事件,从内容、结果等角度来进行评析论证。答案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必须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来进行评析,举例论证不少于 3 例,事例必须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革命或改良,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一等:紧扣评论观点;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观点;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观点;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75 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 18 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 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

11、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 解答注意此题不是开放型试题,要准确地归纳材料的核心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相关史实,做到史论相结合;材料主要表明的是政治发展差异带来社会发展的差异,故史实方面应列举 19 世纪中后期以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答案 观点:19 世纪中后期以来,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政治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差异。说明:19 世纪中后期,欧洲主要国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如法国,1875 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

12、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而同时期的亚洲国家,如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这种社会体制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东西方综合实力的巨大差异,从而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政治格局。5(2014山东济南期末)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

13、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 本题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依据所学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论证单极、两极或多极格局是相对的,并存的。二战后至 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

14、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答案 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评析:二战后至 50 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

15、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6(2014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 ,务工经商的“下海潮”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