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轻与重和直接比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380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轻与重和直接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轻与重和直接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轻与重和直接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轻与重和直接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轻与重和直接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与重和直接比较轻与重和直接比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掂一掂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与重,能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推理。2能够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与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跷跷板、装有重物的袋子、学生操作的用具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小学资源网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 出示:皮球与气球,粉笔与铁钉,铅笔与钢笔等实物(选择能用生活经验观察比较出轻与重的物体

2、)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2. 请一位学生上来掂一掂,证实学生的判断正确与否。3. 今天我们来研究轻与重的关系, (出示课题)轻与重。想一想:物体的轻与重的比较方法除了用看的方法之外,还有哪些呢?二、探究方法,比较轻重二、探究方法,比较轻重1. 掂的方法比较轻重(1)出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盒子:大家猜一猜,这两个盒子谁重,谁轻?学生猜的情况可能有:左手的盒子比右手的盒子重;右手的盒子比左手的盒子重;两个盒子一样重。(2)在没有其它工具的情况下,用什么好方法才能判断正确呢?(两人说说悄悄话,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比一比哪个重。最直接的方法是用手掂一掂。问:你想对用观察

3、比较轻重的方法说什么?小结: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才能确定谁轻谁重。结合生活经验请学生举例说说哪两件物品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比较。(3)学生分别拿出铅笔盒和练习本掂一掂比较轻重, (个别操作)同桌互说比的结果“谁比谁重(轻) ” 。2. 借助工具(1)出示两件(大小、形状、轻重)差不多的物品,请学生猜猜“谁比谁重” 。(2)请几位学生上前分别掂一掂物品, (发现用手掂不能直接比出结果) 。你怎么判断、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呢?(小组交流方法)引出要借助的工具。(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或实物)出示天平、跷跷板、秤等图片。你对哪一种最熟悉、最感兴趣?给

4、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它的用法。 (个别上前演示说用法)A 用橡皮筋比轻重小学资源网 (1)学生介绍方法,实物演示(了解橡皮筋的特性) 。(2)出示橡皮筋(观察橡皮筋一样长) ,再出示海棉、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小丁丁就采用的这个方法比较的这些物品的轻重(课件演示把物品逐一挂到橡皮筋上)(3)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4)你能把你观察到的信息登入表格吗?(出示表格,个别练习,集体汇报交流。 )B 跷跷板比轻重(1)学生介绍跷跷板的玩法。课件出示跷跷板,放上两件相同重的物品(摇动到最后跷跷板保持水平)学生感知重量相同时跷跷板是水平的,那怎么样的情况跷跷板会改变

5、呢?(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小组操作,得到有轻重的时候跷跷板一边会下沉)(2)汇报演示:轻重一样的物品,跷跷板保持一样平;轻重相差大的,一边沉到底一边在高处。(3)小组称小正方体验证(说一说比的结果)小结:我们一起来想一下,前面我们在比较物品的轻重时用到了哪些方法?三、实践操作,练习体验三、实践操作,练习体验出示图片。看图独立练习,然后集体交流。四、深化练习,拓展应用四、深化练习,拓展应用 1. 看图说一说,谁的书包较重?问:最重、较重、最轻的分别是谁的书包?怎么比较可以知道谁最轻、谁最重?(1)小组讨论(把比的步骤和比的结果记录下来)(2)学生交流,课件验证猜想。2. 看图说一说,谁的书包最轻?(1)分小组进行实践,小组记录实践结果。(2)学生交流,用课件验证实践过程。五、总结体验,激励应用五、总结体验,激励应用你在这节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请用直接比较的方法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物品,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小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