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69357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工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内部备忘录 (SEPCC1 MEMO) 发至(To) 公司所属各单位 签发(From) 王守民 日期(Date) 2011 年 6 月 20 日 发文编号(Our Ref. No.) 2011 51 起草(Draft out) 工程部 事由(Subject) 关于关于保证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敷设工艺的管理办法保证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敷设工艺的管理办法 为提高公司电热专业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施工工艺质量水平,进一步规范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的施工工艺,结合平顶山、黄台等工地的成功做法,特制订电缆保护管、软管敷设的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电缆保护管敷设 1、

2、暗敷保护管 (1)地埋电缆保护管 电缆保护管施工前进行事前策划,了解设备接线盒布置位置、方向,在建筑专业粗地坪或混凝土基础施工前进行预埋(见图1.1.1) 。 保护管水平段、弯头必须埋在粗地坪以下,不能高于楼板、粗地坪顶标高;混凝土基础内敷设预留的保护管,需用#8 铁丝把保护管与钢筋绑扎牢固。预埋保护管两端应进行临时封口,保护管内预设铁丝等以便后期电缆穿管。 地埋电缆保护管时要注意避开有压、无压放水管道;确实无法避开时要与其保持不小于 800mm 的间距,或采取一定的隔热措- 2 - 施。 图 1.1.1 粗地坪以下敷管 对于确需粗地坪及混凝土基础施工后敷设的保护管必须先劈槽后敷设,劈槽深度应

3、满足电缆保护管水平段及弯头埋在粗地坪下,地埋部分用膨胀螺栓、卡子等在合适位置固定在基层内(见图 1.1.2) 。对于在电机基础侧面或上方敷设的保护管,不得紧贴基础敷设,与土建基础混凝土面应留出 6080mm 的距离,避免与基础表面的瓷砖相碰(具体做法见图 1.1.3) 。需劈槽暗敷的保护管应在粗地坪伸缩缝切完后敷设。 图 1.1.2 保护管水平段及弯头均埋在地坪以下 - 3 - 图 1.1.3 混凝土基础电缆保护管敷设做法 (2)墙内保护管 墙内保护管敷设要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如果图纸、材料均已具备条件,土建砌墙后水泥砂浆抹面前应将保护管敷设完毕固定牢固;若以上条件不具备则后期的劈槽要保证劈槽

4、深度,确保电缆保护管埋入墙面不小于 15mm,并用膨胀螺栓、卡子等固定牢固。 2、穿格栅、楼面保护管 电缆保护管穿格栅时,应采用切割机等电动工具切割格栅,切割孔应成型美观,尺寸适当。同一区域应统一采用303mm或404mm 角钢制作边框,机械下料,并进行倒角处理(见图1.2.1) 。边框需与格栅加强筋、肋条焊接牢固,保证格栅强度(见图 1.2.2) 。 对于楼板较薄无法进行劈槽的施工区域,电缆保护管从平台下方敷设(见图 1.2.3) ,采用水钻开孔,开孔前根据建筑结构和设备安装位置确定好开孔位置, 开孔尺寸要与保护管尺寸匹配 (见图 1.2.4) 。开孔时要注意,严禁电缆保护管从土建地面的伸缩

5、缝处穿越楼板。 - 4 - L40*4角钢L40*4角钢保护管L40*4角钢U型卡图 1.2.1 保护管穿格栅示意图 图 1.2.2 保护管穿格栅边框做法 图 1.2.3 穿楼板的电缆保护管从下方敷设 - 5 - 图 1.2.4 电缆保护管穿楼板时采用水钻开孔 3、仪表、设备接线盒、机构箱保护管 施工合同中有明确创优要求的工程,电缆保护管必须使用专用接头从电缆桥架侧面引出(见图 1.3.1) 。 图 1.3.1 电缆保护管使用专用接头从电缆桥架侧面引出 (1)热控专业 电缆保护管禁止与设备进线孔正对,与设备接线盒上下距离为 300500mm、左右距离为 300400 mm(此处保护管与设备接-

6、 6 - 线盒的距离为参考距离,具体应根据现场安装情况和保护管、金属软管外径等情况而定,同一区域的保护管施工工艺统一) 。电缆保护管与控制箱相连时可直接伸入箱体内(见图 1.3.2) ,箱内管口露出高度宜在 10mm 以内。保护管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设备膨胀方向和膨胀量(见图 1.3.3)。 图 1.3.2 就地控制箱电缆保护管敷设 图 1.3.3 充分考虑膨胀后的保护管位置 (2)电气专业 在混凝土柱、梁上敷设的金属软管、保护管,应居中或对称安装 (见图 1.3.4) 。 与设备机构箱、 操作箱相连的电缆保护管 (特- 7 - 别是升压站区域)可直接伸入箱体(见图 1.3.5) ,箱内管口露出

7、高度宜在 10mm 以内。 图 1.3.4 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对称安装 图 1.3.5 升压站机构箱电缆保管敷设 4、成排保护管 现场仪表设备接线盒高度相近时,需按照成排保护管的要求敷设,横平竖直,保护管高度一致,采用的固定形式应统一,相- 8 - 邻的保护管管口应平齐。相同规格的保护管成排安装时,相邻管子之间的间隙应一致(见图 1.4.1、1.4.2) 。 成排保护管敷设时应注意厂家蓝漆标志高度一致(见图1.4.3) ,不同规格的保护管成排安装时,相邻管子之间的间隙应尽量做到协调美观。 图 1.4.1 成排布置的电缆保护管间距一致 图 1.4.2 成排布置的电缆保护管间距一致、固定牢固 -

8、 9 - 图 1.4.3 成排保护管蓝漆标志高度一致 5、电缆保护管固定 垂直高度超过 1.5m 的保护管必须加支架加固。从电缆保护管牢固和施工工艺方面考虑,电缆保护管露出地面垂直高度超过1.5m,应统一在 1.2m 的高度采取加固措施,加固可采用型卡统一固定(见图 1.5.1、1.5.2) 。 图 1.5.1 1.2m 处采取加固措施 - 10 - 图 1.5.2 穿钢格栅的保护管支架固定方式 靠墙或柱子的电缆保护管采用“U 型”卡与角钢或轻型槽钢配合固定(同一区域电、热专业选材应统一) 。固定电缆保护管所用的角钢和轻型槽钢的固定方向应一致。保证其平面侧朝向上方。固定点离地面 800mm,间

9、距 1m 增加固定点。U 型卡固定牢固后,U型卡边缘距角钢或槽钢边缘间距 10mm。同一区域应统一高度固定点(见图 1.5.3) 。 图 1.5.3 成排布置的电缆保护管固定卡具高度一致 - 11 - 6、电缆保护管连接 当电缆保护管需连接时严禁直接对焊,以防止穿电缆时焊渣划伤电缆。可采用如下几种做法: (1) 选用套管内径略大于电缆保护管的短管套接 选用的保护套管的长度不短于 3D(D 为保护管外径) ,管与管的对口位于套管的中心,在套管两端满焊,焊后应进行防腐处理。 本做法一般适用于地埋保护管连接,否则接头处应敷设在平台或格栅以下。 (2)采用硬管接头过渡 采用合适的硬管接头连接紧固,接头

10、两端在适合位置采用支架固定。 (3)采用保护管套丝,加管接头方式 在要连接的保护管端套丝,套丝长度不小于外接头套丝的1/2,外接头套管的长度控制在 2D-3D 之间,然后用外接头连接紧固,并保持电气连续性(见图 1.6.1) 。 图 1.6.1 电缆保护管套丝连接 - 12 - (4)采用金属软管过渡 对于特殊部位不宜用硬管连接或连接两端膨胀不一致时可采取用金属软管过渡的方法,金属软管应充分考虑膨胀方向和膨胀量,但长度不可过长。金属软管两端外接头连接紧固,并用专用接地线连接以保持电气连续性(见图 2.3.1) 。 二、金属软管敷设 1、金属软管长度、走向 金属软管宜敷设成自然顺直的“S”型弯为

11、佳,金属软管的长度与电缆的弯曲半径、 与设备接线盒的距离有关。 直径大于 1的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 600mm;直径小于等于 1的金属软管,长度宜为 350400mm。软管过长时应在设备及其附件或采取管卡进行固定。 同一区域的软管到设备的预留长度、弯曲弧度应一致,走向应整齐美观(见图 2.1.1) 。 图 2.1.1 金属软管走向弧度一致美观 两根及以上软管并行敷设时,使用电缆绑带在金属软管分支- 13 - 前均匀绑扎,绑扎间距控制在保证金属软管连接紧密顺直不下垂,严禁软管交叉。 2、金属软管与保护管、设备接线盒、电缆桥架间的连接 金属软管至保护管、设备接线盒接头应根据保护管外径、设备进线孔丝

12、扣采购合适的接头,确保接头连接紧固;金属软管与电缆桥架连接时从桥架侧面引出,采用专用接头丝扣连接(见图2.2.1) 。 图 2.2.1 金属软管使用专用接头从电缆桥架侧面引出 对于仪表设备无接线盒的可参考选用适合的热缩套管缩紧的方式(图 2.2.2) 。 图 2.2.2 金属软管接头采用热缩管连接密封 3、金属软管跨接接地线绑扎位置及间距 - 14 - 连接电缆保护管与电气设备、热控强电设备或电缆保护管之间的金属软管必须进行跨接接地,保护管一端使用喉箍固定,另一端应固定在接线盒或专用接地螺栓上,接地线的两端宜采用挂锡或压线鼻处理,跨接接地线随金属软管绑扎,绑扎部位布置于水平半圆的中心线上(见图

13、 2.3.3) ,绑带头部放在背面等不易看到的地方。跨接线绑扎力度要适宜,不可用力过大使绑扎处凹陷,影响接地线的观感 (见图 2.3.1) 。 同一区域接地线布置位置应统一。 图 2.3.1 电缆保护管之间的金属软管跨接接地 热工专业的仪表设备接线盒、电机壳体接线盒、电动阀门等需要接地的应采用专用黄绿接地线(不小于 1.5mm2)接地,每隔100mm 用电缆绑带绑扎(见图 2.3.2) 。 图 2.3.2 电动头金属软管跨接接地 - 15 - 电气专业的电缆保护管跨接接地线由软管接头处绑扎第一道,等距离绑扎,具体要求为:40 及以下保护管间距 100mm,40 以上间距 150mm(见图 2.

14、3.3、2.3.4) 。跨接接地线应根据金属软管的粗细(或者电气设备的功率)选择相应的黄绿接地线(2.5mm216mm2) 。 图 2.3.3 连接电动机和电缆保护管的金属软管跨接接地做法 图 2.3.4 连接电动机和电缆槽盒的金属软管跨接接地做法 三、做好施工工艺策划、加强过程控制和成品保护 1. 超前策划施工工艺 - 16 - 各项目工地电热施工处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施工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要详细规定电机电源进线、各种配线盘箱、各类型气动门、电动阀门、温度计、成排仪表架的保护管、软管敷设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图文并茂的培训和交底,图片应包括施工靓点和施工

15、中需要改进的照片,在比较中促进施工工艺的提高。 2.加强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推行样板引路,模块化施工措施,加强过程控制,进行闭环管理,严格以标准工艺控制施工。 3.成品保护控制到位 树立成品保护意识,电缆保护管施工完毕后及时封口,封口时应采用点焊铁板等不易受损的措施,对于易受建筑、防腐专业二次污染区域的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施工完成后及时防护(见图 3.3.1) 。 图 3.3.1 施工完毕的电缆保护管、金属软管保护措施 在无明显电气接地引出的区域敷设的电缆保护管,正式投用前应将金属软管与电缆保护管之间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金属软- 17 - 管被误当电焊机接地烧毁 建筑专业地坪施工时,对于已安

16、装完毕的电缆保护管应采取防护、加固措施,确保地面施工后电缆保护管洁净、完好。 请各项目工地认真落实,责任到人,参照本管理方法进行细致规范统一的工艺标准策划,并通过强化过程控制和成品保护,控制好施工工艺质量。该办法执行情况将纳入公司工程技术质量检查考评范围。 参考文献 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 5 部分:热工自动化DL/T 5190.5-2004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5161.17-2002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2006 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06 5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2006 年版)及其条文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