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69236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随理唯识的论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不少人认为因明只是一门辩论的学问,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因明主要抉择的是第三转 FL 中随理唯识经典的教义,并以理论成立佛是具足一切智智的量士夫,佛所说的法是正法,以及因果、轮回、涅槃等的世俗正理。为了破除外道等的遍计执著,引其进入趋向解脱的内道,才以慈悲的发心与智慧的力量与其展开辩论,解除他们的邪见、边执。如世亲菩萨,在印度被称为第二全知,又亲口说过自己在过去五百世中一直转生为班智达,但在显现上,其中观观点在印度被认为尚未究竟。如他把第二转般若 FL 按随理唯识抉择后,将般若解释成:遍计法为空性,依他起为实有。他对“中观承认有无否”便承认有依他起。唯识分随理唯识、随教唯识两种,其中随理唯识在

2、抉择了遍计法是空性的同时,承认了依他起是实有,故也是非遮见。随教唯识在抉择了佛陀第二转 FL 世俗谛中的不清净现法为空性的同时,承认如来藏的大光明是实有,亦属非遮见。“法性以柱谓成空”,这是藏地门朗格日以及随理唯识的观点。门朗格日在抉择第二转 FL 的观点时,认为法性(圆成实法)不空,在法性,柱子等世俗不清净显现法才是空性。随理唯识认为在第二转 FL 中,虽然佛没有传讲与空体相违的法,但可以随理论而推出有依他起等不空的法。至于随理唯识,空基是依他起,余空是遍计法。还有,如果按第二转 FL 之义把觉囊派所宣说的如来藏理解成实有,而只有世俗中因无明产生的不清净显现法是空性;又随理唯识说依他起不空,

3、只有遍计法是空,这样也不可能圆满断德,因为若如来藏、依他起实有,则没法遣除对它们的执著,而世俗的不清净现法、遍计法空也好,不空也好,对通达如来藏或依他起的空性有什么帮助?随理唯识中的依他起与遍计执也是无关的他法,故这些实际上都不能成为法与法性的关系。又随理唯识及误解了觉囊派他空的人认为依他起、如来藏在胜义中实有,而相对于它们的遍计法、世俗迷乱显现在胜义中不存在。这样有的在二谛中都有,没有的在二谛中都没有,这怎么能构成现空双运?这根本不是空性的法与根本没有的法怎么去成立双运?在随理唯识等不了义他空中,依他起应取,遍计法应舍,有取舍便不是大平等的本性,而与经论相违。究竟的法界上,轮回是空性,涅槃也

4、是空性,这二者一味一体,没有取舍,成为大平等的本性。若一个应取、一个应舍,则不可能成为平等,就象一间房子中,黑暗与光明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但又不能认为在法界中,轮回与涅槃平等存在,就好象一只袋子中装了两个不同的物体一样。如果轮回本来就不存在,与轮回相观待成立的涅槃,自然也就不会存在,只是暂时在有分别心众生看来,才有不清净的轮回与清净的涅槃两种对待法。随理唯识认为遍计法是空、依他起是有;及错解了他空见的人认为依他起无,圆成实是堪忍的有,且认为这空有又是双运,这也同样站不住脚。大乘中观应成派、自续派、随教的唯识宗都承认唯一佛乘,而小乘有部、经部及大乘随理唯识派则认为究竟是三乘,而不是一乘。全知麦彭

5、仁波切指出:随理唯识与中观亦不相违。全知麦彭仁波切首先赞叹菩提萨埵中观庄严论中的二谛分法,抉择世俗现法时依随理唯识,抉择胜义空性时依中观。即胜义谛是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世俗谛依世俗名言理论抉择时,即是唯识。依陈那论师的集量论、法称论师的释量论及世亲菩萨的唯识二十颂,以分别心了义抉择世俗现法,都是随理唯识,世俗皆是分别心的幻化,是习气的成熟。大圆满中一切诸法在二谛中平等,都是无生的空性,下面八乘的一切功德在顶乘大圆满中都已具足、圆满。比如,小乘破有边执著的人无我空性,大乘随理唯识的遍计法空性,中观自续派在胜义中一切都是空性,中观应成派的诸法本来无生的大空性,外续部的究竟佛果基的本性为无生的大空性

6、都已包含在了大圆满的自性大空性中,而各自的不了义均已远离,如小乘认为实有的无分微尘与刹那分别心,随理唯识实有的依他起,自续派的分开二谛,应成派虽然已抉择到了无生的大空性,但是对大平等、大清净只是简略地宣说,且对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尚留有的空执,这些不足之处在大圆满中都已不存在。把一切外境都抉择为分别心的假立,此在随理唯识中广说,它对于破除外境的实执有很大的力量,但随理唯识尚未把分别心本身抉择为空性。在中观与随教唯识中已抉择了分别心本身的空性与光明。圣者在入根本慧定时才真正现量感受一切万法的无生大空性。随理唯识等认为只有在实有法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出万法,这是暂时不了义的观点。这可借助于虚空与云的比喻来

7、说明,所谓虚空,并非象一般人所想象的是实有存在的一种外境,实际上空无一物才被称为虚空。但正因为虚空空无一物,才能显现万法,有时我们在早上见到山谷中生起一团白云,不到一、两个小时白云便已遍满了整个天空,但没过多久,白云又在虚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世俗的万法也是从空性中以因缘而显现的,它可以因出世胜观的智慧而又寂灭于法界本性的空性中。中观的这一次第断除了无边与断见。唯识又分为随教唯识与随理唯识之讲法。随理唯识又分为真相唯识与假相唯识。中观所破的唯识是随理唯识,因为随理唯识的论师们为了调化下根弟子而宣说了一些不了义的观点,即依他起在胜义中也是刹那、堪忍地存在,本性不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

8、释中指出,中观与随理唯识的主要辩论处即在依他起的空与不空上。中观论师一方面对随理唯识的一些不了义观点作了破遮,另一方面对随理唯识的世俗实相是唯识的观点作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龙树、圣天、清辨、月称、寂天、菩提萨埵等诸大论师对此都有论述。弥勒菩萨与无著菩萨是随教唯识的论师,随理唯识的论师有世亲菩萨、陈那论师、法称论师等。他们宣说了世俗实相是唯识,前面已对这部分作了肯定,对其承认的在胜义中刹那的依他起是不空的观点已按教理作了否定。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中详细地抉择了世俗实相必定是唯识,并指出世俗诸法是唯识的见解,对初修者来说极其重要,是无上的窍诀法,修习此法可以极快地遣除对外境的贪欲等的一切执

9、著,在中阴时也可轻易地遣除各种怖畏。佛在十地经中说:外道没有了达轮回的根本因是内的无明的唯识,而认为或是大自在天,或是神我等等。佛在宝积经中说,下根人认为离识之外还存在有实有的外境,上根人了知世俗之一切法唯是心识的变现,心识本身也是无生的大空性。佛比喻说,人向狗扔一块石头时,狗会朝石头方向跑去;同样,下根人对虚幻的外境产生实有的执著。而人若向狮子扔一块石头时,狮子会扑向扔石头的人,搏而食之;同样,上根人了知一切外境如梦如幻,都是心的变现,同时了达心的本性是无生的大空,超越轮回,获得解脱。大乘破小乘、中观破随理唯识时并不是全部否定其见解,而是说在究竟本性上并不存在这种实有的本性。下下的宗派相对于

10、上上宗派是加行与方便,上上宗派是下下宗派的增上,修上上宗派成就了的人,同时也已具足了下下宗派的所有功德。因此若认为下下宗派是不了义而不皈依、不修行的人,不但修上上宗派成就不了,而且还造下了舍法罪。如果认为某一派的观点有错误,则首先应是佛有了过失,因为这一切法最先都是由佛金口宣说的,历代的论师把佛各个层次的密意造成各种论典广为弘扬,以便众生修学,故不能诽谤这些成就论师们,因为杀尽天下的众生,也抵不上诽谤成就论师的业障重。末法时代的众生难免具有谤法、谤成就者的习气,但自己应警惕,不但在白天,就连在梦中也不能让其现行,一经发觉,应立刻忏悔。有人学习了中观,便轻视唯识;也有人学习了唯识而认为中观不应理

11、。这样把纯正的佛法理解成了水与火一样不相容、亲友与怨敌一般不调和,这种学法人没有理解整个佛法是一味一体,皆为调伏无明而宣说的,故而首先应把狭隘的心理纠正过来,不然会越学业障越增上。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佛法都是一个意义,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此则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小乘弟子仅为求自己的解脱而修学小乘佛法,最后获得的是暂时的解脱;大乘弟子为了一切众生成就佛果而修学大乘佛法,最后获得的是究竟的解脱。大乘的显宗与密宗在究竟的果位上没有区别,但在见解、方便、成佛的快慢上有很大的差别。佛法从下越往上,就越来越殊胜,也就越来越趋了义,最后在宣说佛的究竟果位时,直接指出众生本来是佛,只需积累二资清除偶然染污的垢障,便可无勤成佛。正是由于对这个本来面目完全认识、部分认识、一点也未认识等的差别,从而区分出了佛、菩萨、众生等的差别。由此可见,法越高深,就越了义,成就也越快,尤其在众生寿命很短的末法时代,无上密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密法尚未产生信心的人,可以从小乘法等开始逐步引导,依据教证、理证,一步步遣除其心中的疑惑,直到最后对无上密法产生坚定的信解。如是随理唯识也堕于细微之常断边。其许遍计法空故,堕于断边;依他起不空故,堕于常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