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190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北中学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导学案(文科)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2 年 09 月 4 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编号:02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 课时) 编制人:杨妙如 审核人:高二备课组 高二级_班 第_组 学生姓名: 一、温故知新案复习提问:说说西汉初期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采取了什么有效的措施?【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难点】新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自主预习】

2、1、仔细阅读教材第 9 页相关内容,提取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内容(有三点,不超过 30 个字)。2、仔细阅读教材第 10 页相关内容,提取汉代新儒学的影响。 (概括在 30 个字以内) 3.阅读全文,完成以下表格:从从“无为无为”到到“有为有为”1 1、汉初的、汉初的“无为无为”:统治者吸取道家“ ”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 2、汉武帝的汉武帝的“有为有为”:为了加强 ,适应 国家统一形势国家统一形势 ,积极有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罢黜百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独尊儒术术”的提出的提出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以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为基础,糅合把 道家、阴阳五行家道家、阴阳五行

3、家 的思想,改造成适应 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新儒学体系。2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 ”和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针对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 石北中学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导学案(文科)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2 年 09 月 4 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儒学成为正统1.原因:(1)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

4、)汉武帝采取尊儒的措施: (人) ; (书) ; (学校)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 。二、合作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请回答:(1)两则材料论述的中心论题是什么?其中“天”的含义是否一致?如何正确解释?(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指出其产生的社会根源。(3)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进行评价。 探究探究 22:汉代新儒学是如何对先秦儒学继承与发展的?:汉代新儒学是如何对先秦

5、儒学继承与发展的?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发展:1、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2、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石北中学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导学案(文科)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2 年 09 月 4 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家的一些思想,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点是维护封建统治秩

6、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探究探究 33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儒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儒学材料一材料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而无暇旁骛,终于达到了目的。他的这套衣钵,为后来很多治国者所继承。材料二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7、”材料三材料三 天地之物,其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乃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积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合作探究四:“今师异道,人异

8、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 传 (1)材料中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勿使并进。 ”这里的“臣”是谁? (2) “邪辟之说”是指什么? (3)为了“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汉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董仲舒。 (2)儒家六经范围之外的各种学术 (3)一方面起用文学儒者数万人参与国家大政;另一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 儒家经典。 (4)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

9、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 统。思维拓展:思维拓展: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一回第一回石北中学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导学案(文科)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2 年 09 月 4 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

10、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思考:1、这两段话体现了汉代哪一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依据材料分析之?、这两段话体现了汉代哪一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依据材料分析之?2、 “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

11、之由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是为了救灾吗?为什么皇帝要下诏问是为了救灾吗?为什么皇帝要下诏问“灾异灾异之由之由”?3、 “帝帝”相信这些事情和理论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相信这些事情和理论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位思想家的思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位思想家的思想?三、检测反馈案1汉武帝时期,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是因为当时国力强盛 诸侯国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严重 匈奴为患A B C D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

12、与权术3西汉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 B荀子提出“性恶论”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科举制的需要4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鼓吹“天人感应”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宣扬“君权神授” 强调“大一统”石北中学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导学案(文科)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2 年 09 月 4 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A B C D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

13、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7儒家学说在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8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9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对此思想表述正确的是A把儒家思想变为封建正统思想B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C.实质是“外儒内法”,巩固皇权专制D教化臣民是儒家主要任务10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举贤良对策重用文学儒者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 C D1 1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