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高行中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1878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静 高行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静 高行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静 高行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静 高行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静 高行中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民族心理的积淀民族心理的积淀高行中学 黄静一、导入一、导入(出示图片)为什么今年的雪灾阻挡不了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为什么在大陆的台商每逢中秋,总要横跨海峡?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祭扫的人群却甘愿“挤”断魂?为什么 2008 年,中国将清明、端午、中秋追加为法定节假日?二、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一)节日的起源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的“节”字由何而来?说文:“节,竹约也。 ”节原意指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中国历法按照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称为“节” ,因此有了二十四节气。农历上的节日本意仅指两个节气相交的日子,人们在这些日子举行一

2、些约定俗成的活动,相传相袭,年复一年,形成了具有完整意义的传统节日。(二)节日的习俗及演变1四大传统节日各有哪些习俗?在历史发展中,这些习俗是否一成不变?2以端午节为例讲述习俗渐变的过程(1) 端午习俗的起源阅读关于端午习俗产生的材料:“此日(仲夏午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 ”战国时成书的夏小正“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汉大戴礼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汉风俗通材料反映了端午起源时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产生的原因何在?(2)端午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史籍记载端午开始与各地的历史名人相结合,一系列与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涌现出来。中原的介子推,荆楚的

3、屈原,吴越的伍子胥。端午为何最终成为屈原逝世的纪念日得到各地公认并传承?(结合历史背景和民众心理需求来思考)(3)端午习俗在唐宋的发展欧阳修有端午贴子云:“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为何宋朝屈原与端午节庆一起出现在帝王的宫门上?唐宋之后,介子推、伍子胥等人与端午的传说已被忘却,提到端午,人们想到的只是屈原。有文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4)端午习俗在上海作为上海人,如何过端午节?清代人所著上海县竹枝词就有写浦江龙舟竞渡的诗:“鼓角声中焕彩游,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看客多登丹凤楼。 ” 丹

4、凤楼是上海旧城东北角著名的揽胜之地。又是端午节观看竞舟争渡黄浦江的盛极一时的所在。上海昔时浦江竞渡所用的龙舟,大多是从南翔、黄渡(嘉定黄渡镇)等地借来的。抗战以前,高昌庙附近的半凇园,每逢端午节时,龙舟在半凇园里先赛上两天,然后在到黄浦江上去作节日竞渡。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赛。在历史进程中,端午节的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些习俗消失了,有些却流传下来?例 1:额头写“王”的习俗为何消失? 例 2:赛龙舟为何保留下来?这些习俗的流传既是民族心理的积淀,又是现代社会对传统的传承与发扬。(三)传统节日是民族心理的积淀请用这节课的研究方法,试着分析中秋节习俗演变中所折射的民族心理。(四)2008 年春节雪灾时,某外国记者看到在风雪中苦等火车的中国人评论道:“中国人的思想太落后了,该转变了,为什么非得赶着这么大的雪灾回家过年?”(五)总结传统节日是鲜活的生命。它是历史渐变的产物,这种渐变过程细微而难以察觉,就好像是潮水冲击着河岸,渐渐形成的淤滩;又好比隔夜的茶水在紫砂壶中慢慢积淀为茶渍。然而历史的渐变一旦形成便不能轻易地被磨灭。今天我们重温传统节日,并不是要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体验民族心理的积淀,用它们来构建现代社会更适合民族性格、贴近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