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138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背景与导读】 “找规律”是课标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 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 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

2、个物体。【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摆一摆,画一 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片段一】: 创设情景,感受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装扮我们的教室,我特意买了些装饰品,大家看 这是什么?(出示一叠彩旗有红黄两种颜色。 )师从袋子里拿出一面红色的小旗贴在黑 板上, 继续提问:老师第二次可能拿出什么颜色的小旗? (学生猜测,师拿出一面黄色的小旗) 再问:第三次呢?(学生继续猜测,师又拿出一面红色的小旗) 继续问:再拿一次呢? 师:哇,猜得真准,谁

3、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看见这些旗是一面红色,一面黄色再一面红色、一面黄色这样排的,所以 我猜出这面旗应该是红色的。 生:我看见这些旗是隔着排的,两面红旗中间就隔一面黄旗。 生:我是找到规律猜的,这些旗都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这样排的。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旗都是按一红一黄两个一组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 的。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是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规律, 好吗? 揭示课题:找规律 【反思】: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有限,要想数学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创设学生喜 欢参与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一”是所有孩子的节日,是孩子 们最熟悉又期盼的日子,老

4、师现在创设装扮教室的教学情境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热情。 “猜一猜”这种游戏虽然很简单却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从简单 的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后面的教学 奠定了很好的生活经验基础。 【片段二】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看图找规律 (1)出示例 1 图,提问: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规律?把你的发现小声地告诉同 位同学。 (学生互相思考、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 1:小花是按一红一绿的规律排列的? 师:每几朵花为一组呢? 生 2:每 2 朵花为一组。 生 3:灯笼是按一红一紫每两个为一组的规律排列的。 生 4:还有小朋友是按一男一

5、女每两人为一组的规律重复出现的。 生 5: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是按一女一男的规律排的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说的有道理? 生 6:我觉得生 4 说得对,我仔细看了的,打鼓的男同学旁边是一个拉手风琴的 女同学,后面又是一个男同学,又一个女同学。 生:我觉得王君怡(生 5)也对了,你看,拉手风琴的女同学右边是一个男同学, 男同学的右边又是一个女同学,再是一个男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就有不同的规律。还能找出 别的规律吗? 生:老师,我发现彩旗是按一红一黄的规律排列的。 师:你们真棒,能够找到这么多的规律。那么你能选出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 友的下面一

6、个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例 1 的选择题。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反思】: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 接纳心理。主题图中的四组规律来源于生活学生易于掌握,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 时间,放手让他们观察。自己去找出排列有规律的物体。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 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

7、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 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 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大大提高。 (2)老师这里摆了一组图形, (出示例 2)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生:这组图形是按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再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的规律排 列的。 生:就是每两个图形为一组。 生:老师,它们的颜色也有规律,是一个蓝色一个橙色这样排的。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这组图形不光形状的排列有规律,颜色的排列也有规律。 那你们知道接下去怎么摆?(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操作摆。 ) 【反思】:刚才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找规律,现在回到数学中寻找立体图形的排列 规律,学生学的很轻松,因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2、动手实

8、践摆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观察一下这些学具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它们的形状也不同。 (2)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摆一组规律,请听老师的要求,先摆一个三角形,再摆一个圆形,接着摆一个正方形,猜一猜下一个要摆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下一个呢? 生:圆形。 师:下一个呢? 生:正方形。 师:你们摆的这组图形可能是什么规律呢? 生: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不停的重复。 生:我觉得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排下去。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摆的也很好,下面老师不给你们提要求,你们能自己 利用这些学具随意地摆一组规律吗?先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再一起

9、试一试 。 (4)学生合作创造规律。 (5)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反思】:教学这个环节时,我分二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是听要求摆,这种按部 就班的先找规律再接着摆的操作过程适合那些基础稍差的同学,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 但如果老这么摆下去,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又设计了第二层 次的教学即让学生随意摆规律。这个设计与教材比较有些难,不过我不让学生分析归纳 有几种方法,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空间,力争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涂色比赛,巩固新知。 (1) 、下 面请大家帮个忙,按照 规律涂出颜色,谁愿意?(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例 3)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

10、2) 、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完成书中 89 页的“做一做” 。 (小组同学互相评 议,涂对了吗?) 4、师生互动做规律。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来做个律动游戏休息休息。 (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 姑娘” )师做动作。再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提问:怎样记动作?(学生回答略)你能 编一组有规律的动作吗?(同桌的同学商量商量。 )再指名表演。 【反思】:小学生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这里的练习 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 会、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不仅学会找规律,还创造出了各种规律:有编动作的、有编节 拍的、有摆学具的、其中有一

11、位学生还用学具摆出了这样房子:三角形的屋顶,正方形的 屋身,圆形的门。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 独立性,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习惯与意识,因此教学中我给了 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绝好机会。当然交流必须 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其重点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出更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可贵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片段三 联系生活,说规律。 师:看来生活中的规律还真不少,一段律动中也能找出规律,你还

12、能在我们的身 上、周围找出有规律的事物吗?(引导学生离开座位四处寻找身边的物体的排列规律)生:我看见桌子和凳子的排列有规律。 生:我看见教室上面的彩旗有规律:它们是红绿黄蓝紫为一组不停重复的排列的。生:老师,你的衣服是一条黑色一条白色一条黑色一条白色这样排列的! 生:还有,刚才老师让我们安静时打的节拍也有规律,左边三下,右边两下。 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起找了很多事物的排列规律,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能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多观察,多动脑,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反思】:上课时我特意穿了件黑白相间的衣服,就是看学生能否发现生活中的 规律,意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纵观这 节课,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中:看的专心、听的仔细、想的认真、做的投入、 说的流畅、合作的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 学习的真正主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 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