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9136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电法实习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法实习报告姓 名:xx学 号:20110506040x学 院:地球物理学院班 级:勘查(4)班指导教师:肖宏跃2014 年 10 月 15 日1、实习目的实习目的了解一系列电法勘探仪器的操作及布线,学习一系列电法勘探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能快速适应生产,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二、实习安排实习时间:2014 年 9 月 29 日至 2014 年 10 月 19 日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任务任务2014 年 9 月 29 日地球物理学院水槽实验室和院前草坪学习理论知识,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实习2014 年 9 月 30 日地球物理学院水槽实验室和金工实习基地后方对称四极电测深实习联合剖面法实习

2、2014 年 10 月 8 日金工实习基地后方高密度一拖一实习偶极偶极法实习2014 年 10 月 9 日地球物理学院 5417 实验室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2014 年 10 月 10 日地球物理学院 5417 实验室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及答疑2014 年 10 月 13 日金工实习基地后方高密度一拖二方法实习2014 年 10 月 14 日博物馆旁半衰时方法实习2014 年 10 月 14 日2014 年 10 月 19 日地球物理学院 5417 实验室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及答疑和实验报告的编写三、实习内容三、实习内容实习一:大功率激发极化法实习一:大功率激发极化法1 方法原理方法原理激发极化法是

3、根据地下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差异为基础,通过观 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直流或交流激电场的分布规律进行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 一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 它是通过人工源向地下供电。在供电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地表两个测量电极 间的电位差随时间增大。在一段时间以后达到某一饱和值,断电后,测量电极 之间仍然存在一个随时间减小的电位差,并在相当长时间后其电位差衰减趋于 零。这种由激发极化效应产生的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附加电场的过程称为充放 电过程。其特征是供电后,附加场时间由快到慢,最后达到饱和,断电后随时 间衰减由快到慢,最后趋于零。在开始供电瞬间测量电极间产生一次场电位差, 供电一段时间后,测量电极间还产

4、生二次场,此时测量的为叠加场电位差,即 总场电位差。一般情况下在断电后零秒是不可能观测到二次场电位差的,通常 是观测断电后某一时刻的二次场电位差,从而达到找矿目的。 激电中梯装置只需设一次供电导线和供电电极,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进行测 量,且能同时用多台接收机同时在多条测线上进行观测。其工作效率高,扫描 速度快而成为近年来电法工作中的主要方法,而且其极化率参数不受地形影响。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1)发电机一台,用以提供大功率的交流电(2)整流器一台,用以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3)平衡负载一台,平衡电流,防止电流过大烧坏仪器(4)WDFZ-5A 型 5KW 大功率智能发射机一台,接入直流电源和整流

5、器,用来控制发射机时间、周期,延迟等参数(5)WDJS-2 型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两台,用来进行测量接收机通过硫酸铜容易作为测量电极,在逐个测点上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出来的极化率参数 M1 3 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此次测量测区位于地球物理学院楼下草坪,首先我们进行了仪器的连接和测线的布置,在 A 极 6m 处挖小坑,此后每隔一米挖一个坑,挖到 34 米处。在距离 A 极 12m 进行加密处理,加密为每隔 0.5m 挖一个坑,在距离 A 极 20 米停止加密,只有主测线加密。用于放置硫酸铜测量电极,此次分三条测线,测线长度为 40m,AB=36m,MN=1m。此次测量采用中间梯度装置,需要测量视电阻

6、率和视极化率两个参数。主要测量并记录了电压 V 和极化率 M1。4 实验成果解释实验成果解释1 号测线大功率激电平面剖面图 2 号测线大功率激电平面剖面图 3 号测线大功率激电平面剖面图手绘图见附图 15成成果解释果解释:通过观察电阻率和极化率剖面图,可以观察到在主测线中心稍偏一点距离的位置有较大的低阻异常,可能为一铁块或铜块,由于异常区域不大, 可以推测为一小体积铁块。根据平面等值线图可以看到,封闭不明显,数据较 紊乱,不易判断铁块的位置。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数值波动幅度较大,并不稳 定,试验中数据采集并不成功。实习二:联合剖面法实习二:联合剖面法1 方法原理方法原理联合剖面法是电剖面法中最重

7、要的方法。由于它实际上是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所谓三极装置,是指一个供电电极置于无穷远的装置,电极 C 是两个三极装置共同的无穷远极,一般敷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 AO 的 5 倍。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此外,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等优点。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地形影响大的缺点。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36v 电池箱一个,无穷远电极一根,电极 电池连接线若干;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放置低阻球体球体,顶面埋深 14cm,测线通过球心在水面的投影。 联合剖

8、面法极距按 AO=6cm,MN=4cm,点距 2cm,C 置于无穷远处。K=2*ram*ran/rmn; s=K*Umn/I2.按图 3.1 布设联合剖面法电极,连接仪器,在 WDDS-1 上设置极距参数等。准 备好记纸。 3.逐点移动电极,测量(注意:测量一个点时要 A、B 极交换供电,记录测点坐 标,R0 为 A 极供电,R1 为 B 极供电)4 实验成果解释实验成果解释由图可见,左边的sAsB,右边 sAsB,为直立低阻体。这种交点常常出现在 良导体上方。由于断裂带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电阻率较低,能产生明显的低阻正交点。 因此交点往往指示低阻体和断裂带的存在。实习三:对称四极电测深1 1

9、方法原理方法原理电测深法包括电阻率测深和激发极化测深。它是在地面的一个测深点上(即 MN 极的中点),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 AB 极距的大小,测量同一点的、不同 AB 极距的视电阻率值,研究这个测深点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断面情况。电测深多 采用对称四极排列,称为对称四极测深法。在 AB 极距小时,电流分布浅,视 电阻率值曲线是绘在以 AB/2 和视电阻率值为坐标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当地下岩 层界面平缓不超过 20时,应用电测深量板进行定量解释,推断各层的厚度、 深度较为可靠。可以观察到地面某测深点所对应的纵向电性变化。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90v 电池箱一个,1

10、00m 测线一根, AB、MN 导线若干;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此刻测区在金工实习基地后面的草坪上,首先选取一段 60m 左右的区域, 作为此次实验的测线。 2、第一次将测点定在 30m 处。将测量极距 MN/2=0.5m,即:将 M 极放在 29.5m 处,将 N 极放在 30.5m 处。 3、供电极距 AB/2=1.5m,即:将 A 极放在 27.5m 处,将 N 极放在 31.5m 处。用 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量出此时的装置系数和电阻率值并记录。 4、依次改正供电极距 AB/2=3m,6m,9m,12m,15m. 用 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 电仪测量出此时的装

11、置系数和电阻率值并记录。 5、将测量极距 MN/2=3m,依次改正供电极距 AB/2=12m,15m,20m,30m。用 WDJD- 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量出此时的装置系数和电阻率值并记录。 6、将将测点依次改为在 35m、40m 处,重复步骤 2-5。4 实验成果解释实验成果解释对称四级电测深 0 号点曲线 对称四级电测深 5 号点曲线对称四级电测深 10 号点曲线 对称四级电测深断面图 手绘图见附图 710成果解释成果解释:通过三条电测线单支测深曲线,可以观察到三条曲线都是先下降, 到达一个最小点之后开始上升,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一样,在到达十几米深的 地方开始出现低阻体,再看电测深等

12、值线断面图,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在上下 两层高阻之间有一圈低阻闭合,说明有低阻体存在。实习四:偶极剖面法实习四:偶极剖面法1 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偶极剖面法是电阻率偶极剖面法的简称。电极排列的特点是 AB 极(中点为 o)和 MN 极(中点为 o)距离的大小与电极距 00,相比较都很小,供电偶极 AB 在测量电极 MN 的一侧。偶极剖面法 S 曲线特点是异常明显。但是,由于相应的假异常交点的存在,使解释复杂化。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50m 测绳;电池箱一个;测量电极 4 根; 万用表一个;AB、MN 极连接导线若干;电源连接导线若干等等。3 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3、1. 在博物馆后面的草坪上选取一段 26m 左右的区域,作为此次实验的测线。 2. 测线长定为 26m。将供电极距和测量极距 AB=MN=2m。BM=nAB。 3. 第一次取 n=1,A、B、M、N。用 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量出此时 的电阻率值并记录。 4. 依次将 A、B、M、N 向右移动 2m,用 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量出 此时的电阻率值并记录。5.依次取 n=2,3,4。重复步骤 4.4 实验成果解释实验成果解释n=1 偶极剖面曲线 n=2 偶极剖面曲线n=3 偶极剖面曲线 n=4 偶极剖面曲线成果解释: 在第一层 17 米处视电阻率处于极大值,第二层也基

14、本大致位于此处,可见存在高电阻的碎石,而在第三层视电阻率有明显降低,可能存在地下 水或装满水的管道。实习五:高密度电法实习五:高密度电法1 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基于电阻率法的原理,采用一次阵列布极方式,利用程控多路转换器和微 机电位仪组合方式,实行不同装置类型和不同极距的断面或立体视电阻率测量, 兼顾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法,达到断面或立体勘查到目的。 通常高密度 电阻率法采用的是三电位电极系,所谓的三电位电极系是将温纳 四极、偶极及 微分装置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后构成的一种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测量时利用电极 转换装置将每相邻的 4 根电极进行一次排列组合,从而可以在一个测点获得 3 种电极排列的测量

15、参数。通常将这三种排列称为 排列、 排列、 排。对 应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s=KUMN/I 其装置系数 K=2a。s=KUMN/I 其中 K=6a。 s=KUMN/I 其中 K=3a。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高密度一拖一: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WDJD-3 多路电极转换 器一台,大线 2 捆,100m 测绳,电池箱一个;测量电极 60 根;接地电极一根; 万用表一个;AB、MN 极连接导线若干;转换线 1 根;电源连接导线若干等等。 高密度一拖二:WDJD-3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WDJD-3 多路电极转换器两 台,大线 4 捆,100m 测绳,电池箱一个;测量电极

16、 120 根;接地电极一根;万 用表一个;AB、MN 极连接导线若干;转换线 2 根(其中一根很长,由于第二个 转换器距离较远);电源连接导线等。3 3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本次试验在成都理工大学金工实习基地后面进行,选择测线长度为 60m,共有 60 根电极,每根电极之间为 1m 间距,全部打入地面。连接仪器、测线与电极。设置装置参数分别进行 排列、 排列、 排列的装置测量,先测电池电压、接地电阻,再进行实际测量。4 实验成果解释实验成果解释高密度一拖一高密度一拖一 反演图高密度一拖一 反演图高密度一拖一 反演图高密度一拖一 等值线图高密度一拖一 等值线图高密度一拖一 等值线图 高密度一拖一成果解释高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