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862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初探内容摘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指以课文为“例子”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如何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值得我们探讨。我结合课例谈几点认识及做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崔峦教授在全国第九届阅读大赛上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我认为,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

2、例子”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如何努力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 “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呢?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一、从内容的理解走向一、从内容的理解走向“语言的习得语言的习得” 利用文本,以读熟为基础,通过语言转述、重组、改换等运用方式,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在教学与象共舞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紧扣课题思考、交流,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你重点会写什么?赵丽宏先生的构思跟我们一

3、样吗?根据自主学习卡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修改、完善自主学习卡,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规律:本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而且都放在这一段的开头,这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只有第五自然段生动地叙述了与大象“共舞”的内容。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前四个自然段与题目有没有联系?带着疑问,默读第五自然段。因为侧重于写作本位,所以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抓住大象跳舞的四个动作,在反复涵咏、比较品评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语言与音乐一样的节奏美。抓住一个“拥”字,置身情境之中,学生不难体会人们对大

4、象的喜爱,大象对人们的信任,此时,对题目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与象共舞不仅有和大象一起跳舞的意思,更有和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内涵。此时,回过头去再来看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原来,文章的一字一句无一不在写“与象共舞” 。这样的写法叫作“一语双关” 。然后, 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理念,我抓住“与共舞”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如与雪共舞、与蝶共舞等,让学生感悟到这种形式表达的是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与和谐的氛围。设计小练笔:选择一个你心中 与之共舞的对象,把你与共舞的故事写下来。最好用上先概述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二、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二、注重从读学写,

5、读写结合理解是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语文中的理解不仅仅指理解思想内容,还包括理解怎样运用语文。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既培养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培养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促进。如,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要大力改进字词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汇,发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所需的实用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先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

6、表达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下面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1.破译语言表达密码,领悟方法。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教师应依据课文特色和学生年段特点,筛选最值得本班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桂林山水一课,可抓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子,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 再见了,亲人一课,可引导学生体会前三个自然段表情达意的特点。这三个自然段都是以祈使句开头、以反问句结尾,中间部分是志愿军深情地回忆、叙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把祈使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再体会其效果,学生不难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更深情、动人。 与象共舞一课中教师可重

7、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多次运用动词表达情感的。可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让学生抓住“人群拥到了场地上”中的“拥”字,观众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人们对大象的喜爱、大象对人们的信任一览无余。这就是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2.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尝试运用。心理学家将只理解而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能理解又会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是学会运用语言的一道重要关卡。怎样突破?让学生经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 “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 ”如草原一课,先

8、读懂课文,体会课文表达蒙汉情深这一情感,接着看作者是这样表达这一情感的,哪方面写得特别好。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多次运用动词表达情感的。可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让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中“飞” ,体会蒙古族迎接速度快,而此段连续运用“欢呼着,飞驰着” “车子跟着马飞过小丘” 。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发现,我们的车先是“走” ,再“飞” ,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离开时,作者没有写话别后的场景,请模仿我们相见、敬酒等场景,大胆想象,写出“蒙汉情深何忍

9、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场景,尝试反复用好一个动词来表情达意。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运用。学会创造性独立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终极目标。学生尝试运用之后,还不一定就能完全掌握,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有创意地独立自主地运用,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熊丽乔老师在黄山市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排比句式,让黄山的小主人写一写黄山松。作为黄山的小主人当然乐意表达,很自豪地甚至是脱口而出,向老师们表达了他们心中黄山松的美。学生语言运用等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其教学流程应经历“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四步,依据

10、此四步经常练习,就能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形成“言语运用”的表达技能,让得言又得意这朵鲜花绽放得更绚丽多姿。三、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三、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要从不同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的文章,掌握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改变不分年级、不分文体的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还要逐渐领悟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并将一些基本方法用于学写记实作文(吸取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方法) 、想象作文(展开想象、联想、幻想)和说明性文章(学用一般的说明方法)中去。比如剪枝的学问一课,这是一篇小品文,不宜停留在“以读代讲”的层面上。观摩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

11、百个问号之后 ,我领悟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法,即使相同的文本,也可以并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四、增加结合阅读的课堂小练笔四、增加结合阅读的课堂小练笔练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课堂小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已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效果不容乐观。学生的表达能力难见大的提高。学生言不由衷地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仍存在。比如,不少教师喜欢教学即将结束时安排总结性小练笔,课文学完了,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或者,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类总结性练笔笼统空泛,学生写得大都是不痛不痒的套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有位教师安排如下练笔:鲁

12、迅先生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请用几句话写下来。以下是几位学生在课堂的发言:“鲁迅先生,您时刻装着劳苦大众,您永远活着劳动人民心中”“鲁迅先生,您真伟大!您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您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人民永远热爱您!”这类练笔学生写的大都是课堂上回答、交流时说的话语,无论是学生思想认识,还是笔下文字都没有什么提升;其次,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泛泛而谈,写的都是干巴巴、空洞的套话;再次,经常做类似的小练笔,已经没有挑战,大多数学生都写两句交差,应付了事。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核心价值,精心选择练笔内容。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喜爱的一件事物;再见了,亲人一课,可以模仿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语气写写她们对志愿军的话,选择写得精彩的片断穿插到课文中读一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可以运用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写身边以小见大的一件事,等等。总之, 随堂练笔提倡要自然、恰当、形式多样,防止模式化,更不要为写而写,搞形式主义。我们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加以尝试、探索,努力把握文本特色,着眼语言运用,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