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8813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全教育学习材料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漳州师范学院课题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安全稳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各 高校的高度重视。做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我国加入 WTO 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既面临全新的机遇同时也将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认清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切实抓好影响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安全稳定工作,我院成立了安全稳定工作课题调研组。本 次调研以学生问卷为主,辅以学生座谈与个别访谈,问卷从“思想政治状况” 、 “高校改革” 、 “网络影响”

2、、 “择业压力” 、 “心理健康问题” 、 “特困生问题”等六大类别来了解当前学生 的思想动态,共发出问卷 4158 份,收回有效问卷 3919 份,占我院学生总数的 92.8%。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就整体而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在重 大政治原则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富有社会责任感。调查结 果显示,91.8%同学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 ,90.3%的同 学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驾驭全局的能力和魄力“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 ,88.8% 的同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和“成绩较大” ;对于腐败

3、的问题, 64.5%的同学清楚地认识到腐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现象,有 97%的同学认为中央开展 的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有必要。在对待入党问题上, “强烈要求”和“努力争取” 的同学高达 82.2%,不想入党的仅占 1.9%,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政治追求。近几年,高校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高校发展的良好势头极 大地激发了在学生的青春热情,稳固了他们对母校荣誉的归属感。对于高校扩招、推行学 分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等诸多政策,绝大部分同学能客观对待,持肯定态度。根据调查统 计:92.4%的同学“关注学校改革,希望学校越办越好” ;对实行学分制,85.8%持肯定态 度;对后勤社会化

4、改革,赞成者为 71.3%;64.2%的同学认为“加强公寓的管理有利于学生 的健康成长” , “当你宿舍物品被盗或发生其他意外,需要帮助”时,有十成五的同学首先 想到的是学校和同学。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们盼望高等教育改革,心系学校发展的良好愿 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大学生中的主流是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拥护高 等教育改革,但由于国际国内大气候和高校内部小气候的影响,在高校中也潜伏着诸多不 稳定的因素。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一)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1、政治上,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政治理想与信念,有盲目性虽然大学生对重要政治问题、社会改革的认识较

5、为明确,但是对自身政治理想信念的 要求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偏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存2在的诸多矛盾以及在此期间蔓延的功利化、实用化等种种社会思潮,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 政治理想信念的构筑。部分学生对思政工作不感兴趣,尤其对传统说教形式的马列主义、 理想和信念教育态度冷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不再受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享 乐主义、功利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影子日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 为以及游戏人生的浮躁心态。内心精神追求的主动性与现实生活表现出来的盲目性,使这 些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不同程度和迷茫和失落。2、认识上,部分大学生较为偏激,具有逆反性,易

6、走极端。大学生关心现实,关注社会,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忽视现 实与理想的区别与联系,对社会事物缺乏理性的分析,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且还喜欢 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评议周围的人和事,甚至对学校诸多合理的道德要求也容易产生盲目的 抵制情绪,视为多余之举,而自己却容不得他人的正确批评与指正,自己有什么过错也不 轻易承认,而是找出种种藉口进行辩解。例如调查中:有 50%以上的同学认为身边的大学 生党员“跟一般同学差不多” 、甚至“不如一般同学” ,在“你认为学校里同学之间的竞争 公平吗”的问题上,选择“不公平”者达 52%。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是导致其行为逆反 性的重要原因。3、公德

7、意识淡漠,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且相当部分为独生子女,缺乏社 会阅历及生活磨炼,导致他们公德意识淡漠。某高校日前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 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 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我校学生的状况也有类似之处:他们在社会公德的 认知上明显表现为两重性:一方面对周边的不道德行为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则希望自己的 日常行为不受任何约束。社会公德认知的双重标准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出现脱 节,因此,他们对损坏公物、深夜吵闹、捡东西不还等诸多道德问题不愿多想,或者想了 却不以为

8、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模糊性特点。4、个性上以自我为中心,竞争意识强,具有自私性。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勃发充满自信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 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调个性张扬,敢于怀疑一切,对事物的看法上容易片面化、理想 化,因而常常不能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 这是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市场经济下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 生竞争意识较以往有增强趋势。在回答“你是否认为同学之间因就业问题而存在明显竞争” 时,51%的同学选择“是” ,而答“否”的仅占,在“你是否认为你应该参与竞争”问 题上,66%的同学答

9、“是” ,答“顺其自然”的占 30%,答“否”的仅占 4%。在竞争心理 上,绝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合理利己主义” ,但在现实情况里,却又难以准确把握,更多地 陷入“利己主义” 。(二)国际、国内不良因素的影响1、 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用各 种手段,从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紧渗透,通过近年来“”等邪教组织,所谓“民3运”分子的拙劣表演可见一斑,大学生是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因 此大学生的“政治安全”尤其需要重视。2、 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在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斗争获得了新的表现形 式,从政治层面走向社会层面,手法不断翻新,而且越

10、来越隐蔽化,越来越具有欺骗性。 西方国家会借助与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影视、快餐、摇滚乐、时装等诱饵, 使一部分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念盲目崇拜,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3、 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以来,其内容由贸易、 金融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资本、信息、技术和知识流动 的速度与自由度不断加强,使传统的国家职能越来越削弱。同时,世俗、大众化文化配合 着传播媒体的改进向全球扩张,其中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享受、个人主义等价值观 将会淡化一些大学生的理性关怀和集体观念,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4、 社会转型加快引起的矛盾冲

11、突。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转型加快,改革进入攻坚 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 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必然也会出现多 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并存和碰撞的情况,以及社会治安状况不尽人意,这些 都将直接冲击大学校园。(三)高校改革给安全稳定工作带来的新问题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带来的不利于安全稳定的 负面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1、学校一些行政管理约束力相对减弱,传统的教育管理办法受到挑战。随着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的实施,学生中容易出现重业务、轻政治,重学分、轻技能, 重个人生活

12、空间的拓展、轻集体活动的参与等不良倾向。学校一些行政管理约束力将相对 减弱,传统的教育管理办法受到挑战,过去一直沿用并发挥重大作用的学生干部监督、管 理作用将被削弱,学生公寓社区存在的问题不易了解和解决,学生“推优评先”难以制定 统一的标准。对此,广大学生也有较清醒的认识,调查中 78.6%的同学认为学校“工作难 度将加大” ,32%的同学认为“公寓管理队伍的素质是直接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因 素” ,44%的的同学认为“应当为公寓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手段” 。2、班集体的离散性增强,学生自由度增大。学分制、后勤社会化实施后,学生班级成员的流动性将加大,班集体的荣誉感将淡化, 班集体的离散性

13、将增强。调查中,14%的学生认为班集体将不复存在,45.4%的学生认为班 集体的作用将进一步弱化。与此同时,学生的自由度增大,个性意识进一步增强。例如, 对公寓实行统一熄灯制度,虽有 63.2%的同学支持,但反对者亦占 36.8%。在公寓居住组 合的选择上也趋于自由化,74.2%的同学主张“自主择宿” ,而选择“由学校安排住宿”的 仅占 25.8%。调查说明,大学生的自由意识在不断加强,这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3、缴费上学、住宿公寓化给贫困学生造成的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近年来,国家逐步调整了教育政策,大部分高校实行了缴费上学制度。收费制度调整4之后,我院本科生每年缴费数额在 3600 元左右

14、,高职学生的收费标准在 5000 元左右,生 活费用以正常标准每月 300 元计,其费用约需 3000 元/年,公寓收费标准为每年 1000 元左 右,完成大学四年学业的花费至少需 3-4 万元,这个数字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不啻是一 笔天文数字。虽然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问题,近年来不断推出各种“奖贷”政策,解决这一 问题,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通过“减、免、缓” , “特困基金补助工” , “社会资助”以及“勤工助学”等多种渠道,缓解了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但 从全局来看,贫困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仍相当明显。我们这次调查显示,单在 住宿选择问题上,47.39%的同学认为

15、“校方应提供不同档次的宿舍供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 选择” ,学生经济压力可见一斑。 (四)网络给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全新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满足青年学生求知渴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影响高校安 全稳定的问题。1、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一代进行“全方位”渗透面对巨大的网络空间,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时机,运用各种方式乘隙而入,四处煽 风点火,散布谣言,企图混淆视听,造成思想混乱,特别是把目光盯在鉴别力不强的青年 学生身上。它们通过网络,从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对青年学生的 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网络对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42% 的学生认为在“网络信息对你

16、影响最大的方面”是思想政治文化,23%的学生认为是价值 观念。此外, “”等邪教组织以及一些非法宗教势力也有明显加强了利用网络进行反 动宣传的势头。2、部分学生沉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耗费了青春好时光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资料统计,截止到 2000 年 5 月我国因特网用户中 157 万为在 校大学生,占整个高校在校生总数的 35%。我校本次调查显示,41%的学生喜欢在校外网 吧上网,87%的学生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又给公寓 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上网的学生中,58%的主要目的是聊天或玩游戏,竞有 42%的学生认 为自己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 。许多学生上网的初衷,是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无聊空虚 心理,但网络就像“精神快餐店” ,其中的浮躁字词与画面的刺激,更让学生无法进行冷静 思考,结果落了个“以网消愁愁更愁” 。因而心理学家担心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会患上 “情感冷漠症”,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或产生狂躁心理,危害个人和社会的安全。3、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无力与宣扬色情、暴力网站的影响并存此次调查中,有 57%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