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805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 谈教师在高中地理谈教师在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周开稳周开稳 QQQQ:154996567154996567 随着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和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至少要求学生做一次专题研究” 。并在 大纲后列出了高中阶段供学生选择或参考的 26 个研究课题(其中,高一 11 个,高二 10 个,高三 5 个) 。由于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 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

2、,所以,在 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学生自己很难对这些研 究课题进行认真的“自学”和“探究” 。为此,本人以研究课题第一题 “月相观测”为例,谈谈教师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应如何恰如其分 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一指导观测,减少盲目性指导观测,减少盲目性 高中地理研究课题第一题是:“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 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 对此题,我在高一年级甲、乙两个教学班级进行了教学对比试验性 研究。在甲班,在教完月相部分的内容后(农历八月初三) ,不进行任何 指导,而只是布置“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 结月相的变化规律

3、,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半个月后,对本班学生 进行调查发现,布置当天只有不到 20%的学生利用晚自习进教室的时间 对天空进行了观测,并在西部天空发现了蛾眉月,但没有连续观测半个 月,更没有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另有约 30%的学生在下晚自习后想起了观测月相(晚上九点半后) ,但没有观测 到月相。其余 50%的学生当天根本没有观测月相。即使是在中秋之夜, 也只有不到 30%的学生观测了月相。未观测者的主要理由是认为“看不 看无所谓” “教师没有说要检查” 。调查发现该班学生绝大多数认为地理 较难,尤其是月相问题不太懂,只能靠死记硬背。显然,没有教师指导 和检查督促的

4、研究性学习,对于该班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而且直接 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而在乙班,在学习月相部分的内容时(农历八月初三) ,对于课本 上现成的内容,如月相概念、月相成因等由学生自学。在出示同样的题 目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月相观测指导上。首先是确定观测时间。明确 告诉学生,初三观测月相的时间大概应在黄昏至二十一点之间,初七观 测月相的时间大概应在黄昏至二十四点之间,其余月相的观测时间由学 生自己研究确定(海安的经度大约是东经 120.5 度,地方时与“北京时 间”相差不大) 。其次是确定观测日期。同样观测蛾眉月,上半月观测蛾第 2 页 共 4 页眉月应在初三、初四为佳,下半月观测蛾眉月应

5、在二十六、二十七为宜。 其余月相的观测日期同样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调查发现,乙班 100%的 学生都在班委组织下,利用初三当晚适当时间观测到了蛾眉月,绝大多 数学生都在课本“月相成因示意”图上准确标注了各月相的理论观测时 间和日期,并在班委的提醒下,坚持观测了半个月以上,完成了课本 “活动”中关于月相观测的部分练习。通过指导观测,不仅使学生观有 所获,减少了学生观测月相时在时间、日期等问题上的盲目性,而且培 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指导分析,增强理论性指导分析,增强理论性 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

6、。如果说观测、调查、发现问题侧重于感性认 识,那么,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 程。例如,对于月相观测的时间问题,在确定方法上,大多数学生都采 用了由已知到未知的依次类推的方法。其实,从理论上分析,要观测某 一月相,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通常只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月球在观测 者的地平线以上;二是太阳光相对不太强,最好是在夜晚观测;三是月 球要有亮面部分朝向地球上的观测者。据此,许多学生找到了确定月相 观测时间的最佳途径,即分别从图中某一月相的东、西两侧向地球表面 引切线,切线就是切点处月出、月落时的地平线,切点地方时就是月出、 月落时的理论时刻,而切点之间的时间当然就是月

7、球在观测者地平线以 上的理论时间范围。例如初三、初四观测蛾眉月的理论时间应在地方时 九点至二十一点之间,初七、初八观测月相的时间大概应在地方时十二 点至二十四点之间等等。二是太阳光相对不太强,最好是在夜晚观测。 据此,初三观测蛾眉月的最佳时间应在黄昏至二十一点之间;初七观测 月相的最佳时间应在黄昏至二十四点之间。三是月球要有亮面部分朝向 地球上的观测者。如新月,由于月球亮面全部背向地球上的观测者,所 以根本看不到这一月相。 通过对月相观测的指导性分析,不仅解决了月相观测的时间问题, 而且从理论上使学生弄清了月相的成因关键在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 置的不断变化。我们所看到的月相,只是月球的视形状

8、。 三指导表达,突出研究性指导表达,突出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围绕某一研究课题观测、调查为 开端,以收集、分析资料,研究地理事物 、现象之间的规律、联系为发 展,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积极参与观测、努力探究分析、 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如何将自己的研究科学地表达,形成探究报告, 相互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才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最终 实现。 表达指导包括表达前期指导和表达后期指导两部分。表达前期指导第 3 页 共 4 页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和疑难问题的指导;表达后期指导主要包括交流、 评价、再研究甚至是推荐指导。从表达方式看,最后成果既可以是一篇 研究论文、一分

9、调查报告,也可以是一件模型、一个课件,各显神通, 不拘一格,避免了谈到成果表达就是“天下文章大家抄”的传统做法。 至于疑难问题指导,月相观测的疑难问题主要有:观测时间为何用地方 时而不用“北京时间”?观测日期为何用农历而不用公历?初一和十五, 日、地、月三者真的都在一根直线上吗?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回事?月球 上也与地球上一样有昼夜变化吗?以上种种问题,有些可以由教师解答, 有些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关于表达后指导,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展 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成果、才华的舞台,相互取长补短, 从个体课题研

10、究上升到群体课题研究。例如,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与 成因的描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经过充分交流,分析推敲,最后形成 了言简意赅的如下表述,即“上上西西日先落,下下东东月先升” 。前半 句的意思是:上半月的月相,在上半夜适当时间可见,见于西部天空, 西边亮;成因是太阳位于月球以西,太阳先落山。后半句的意思是:下 半月的月相,在下半夜适当时间可见,见于东部天空,东边亮;成因是 太阳位于月球以东,月亮先升出地平线。除了内部交流、研讨外,对于 一些价值较高的论文、制作、建议等研究成果,还可以由教师向有关报 刊、部门、单位推荐。 当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构架,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自主发展学习

11、内容的活动。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 方式或探究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挑战自我的 勇气,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而且为新型 师生关系的确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不再是单 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知识的共同构建者。这种新型的 师生关系,自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它要求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其指导作用时必须做到恰 如其分。既不能一切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研究性学习名存实亡,甚 至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又不能越俎代庖,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传 统的课堂教学,从而使研究性课题失去其特有的研究价值。 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以胜任研究性 学习对教师的需要。随着研究性学习不断走向广泛和深入,那种“展示 问题提供答案” “一套教案能用二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彻底被打 破。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和差异性,研究课题的不确定性和综合性, 以及研究性学习本身所特有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的研究型程式,都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形第 4 页 共 4 页势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