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726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三(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蜀道难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所守或匪亲(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危乎高哉今义:危险 古义:_2尔来四万八千岁今义:你,如此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去连峰去天不盈尺(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去死肌,杀三虫(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汝可去应之( )2但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无他,但手熟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问君西游何时还(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又闻子规啼夜

2、月,愁空山。(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杜甫诗三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古义:_2万里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古义:_3一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 古义:_4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_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语千载琵琶作胡语( )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声停欲语迟(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哀风急天高猿啸哀( )君将哀而生之乎( )秦人不暇自哀(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3、。1玉露凋伤枫树林(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琵琶行并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明年秋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_2因为长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3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色彩 古义:_4老大嫁作商人妇今义:兄弟排行第一 古义:_5凄凄不似向前声今义:指方位 古义:_6曲终收拨当心画今义:小心,留神 古义:_7整顿衣裳起敛容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言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2为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商人重利轻

4、别离(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湓浦口( )2转徙于江湖间( )3感斯人言( )4本长安倡女( )李商隐诗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一弦一柱思华年今义:指青少年时代 古义:_2望帝春心托杜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古义:_3只是当时已惘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迷庄生晓梦迷蝴蝶( )迷不知吾所如( )棋迷( )以迷天下之主( )2及不及卢家有莫愁(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寡人之于国也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无失其时(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寡人之于国也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古义:_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_3弃甲曳兵而走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古义:_4请以战喻今义:常用于对方 古义:_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_7王无罪岁今义:没有犯罪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或或百步而后止( )天之行,或日或雨( )莫之或止( )云霞明灭或可睹( )2直直不百步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理直气壮(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上载公子上坐( )3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百发百中(

6、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数罟不入洿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以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斧斤以时入山林(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6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谨庠序之教( )5王无罪岁( )6然而不王者(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

7、邻国也。( )译文:_2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4非我也,岁也。( )译文:_劝 学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 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古义: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 古义: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 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古义:_用心 今义:指读书用功或

8、对某事物肯动脑筋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2假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木直中绳, 以为轮(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 )译文:_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_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译文:_过秦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 )2合从缔交( )3赢粮而景从( )4锄櫌棘矜(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宽厚而爱人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山东省 古义:_3流血漂橹今义:划船的工具 古义:_4分裂山河今义: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2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