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687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提高试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英陂中学 王进凯 421200 摘要 本文从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合理整合教学方法,循序 渐进、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强化人文、彰显学科核心价值,循序渐进,有效设计教学 过程 与加强训练,发挥激励评价效能等五个方面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策略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学生发展素养的提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 起人们的重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 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围

2、绕“三维 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则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历史新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重 大转变,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教师应充 分发挥新教材的特点,更加着力于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适应未来社 会的发展。1.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参与,

3、 鼓励学生探讨,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具备创造性的前提。2.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并重视学生的 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3.让学生学会生存。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 发展。 ”换句话说,保证学生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是重要前提。二、与时俱进,合理整合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余文森教授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 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

4、基础上获得发展。 ”那 么,在教学中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联系实际法。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实之间有着一条无形的鸿沟,对现实 生活而言没有多少用处,历史成绩仅反映出一个人记忆能力的好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应尽力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架设一座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使学生在现实 中谈历史,在体验中寻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获得较好的效果。 2.对抗式讨论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每次讨论前,设计一个学生感兴 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 给教师看。教师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

5、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 点。这样学生积极性较高,在与同学争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 3.小组合作法。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合作型人 格,提高课堂绩效的重要手段。 “合作学习”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 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堂活动的主流是学生,合作小组的组建要充分考虑学 生的合作意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历史 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积极性被调动了,思维也开阔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循序渐进,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

6、证。一是教学环节要张驰有度、环环紧扣。 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征,环节要有层次感,过渡要自然,不求每个环节都出彩, 但是一定要有小高潮。二是问题设计要精益求精,启发思维。问题设计是门学问,一个好的问题能启人心智, 令人深思,而又觉得思之有路。特别是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会让人真正产生“思路” ,思维 能力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而成功的快乐会强化学生兴趣,会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形成 良性循环。三是技术手段运用要恰当。多媒体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扩充课堂容量,特别是 一些视频、音频直观、形象、生动,运用得当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手段时 要遵循必要性、适当性原则。如 PPT 的数量不能太

7、多,动作、声音设置更要讲究,否则就 会冲淡主题,甚至会造成声光污染,分散学生注意力,起到相反的效果。四是课堂练习要目标明确、开放有效。新课程特别强调开放式的作业,不管是哪类作 业,都要注意紧扣主题,因为开放不是“放羊” ,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这也是三维目标 的实现途径。 四、强化人文,彰显学科核心价值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记一些“知识” ,掌握某一评价历史方法或培养学生评价历史的能 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此 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教育功能,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倡导的家国情怀。以资本 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为例,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让

8、学生掌握经济危机的原 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培养 学生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学习罗斯福总统做人、做事 的优秀品质。五、加强训练,发挥激励评价效能训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训练分课堂训练与课后训练。课堂训练往往是教师 设计几个选择题来检验一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训练比较单一、效果较差。课堂训练的题目 尽量要具有原创性,具有“历史”特点,从生动的史料中取材设问,又要具有能力立意和 价值观立意的高度。课后训练应立足于“精” “典” 。 “精”就是题量要有限制,用最适宜的 题目达到最优的训练巩固效果;“典”就是题目尽量涵盖所讲授的知识点,又突出重点。 评价是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和保障。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创新评价机制,丰富评价内容。 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选择对话式评价、书面式评价、论文式评价、活动式评价 等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 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