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619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的乘法口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2、3 3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课题:课题:2 2、3 3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教师帮助下,经历 2、3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2、3 的乘法口诀。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熟记 2、3 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师:小聪和小丽播种的向日葵,一阵春雨过后,没过几天,种子发芽

2、了,他们可高兴了。看,多可爱的小苗, (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学习的乘法口诀。师:看到图,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只有棵幼苗的图片)我们种的向日葵发芽了生:发现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叶子,师: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叶子,幼苗上张开的叶子叫子叶,有 1 个 2,怎样来列出乘法算式?生:12 21板书:12 21师: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汇报,一二得二。教师板书。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师:有 1 个 2,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 (生齐读,再单独读。 )师:种子又发

3、芽了, (出示有 2 棵幼苗的图片)每棵幼苗上有 2 片子叶。是几个几?生:2 个 2。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小组互相说一说,试着小组内编出乘法口诀。 (学生活动)生汇报,师板书。板书;22 二二得四。师: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汇报,师归纳: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有两棵幼苗,也就是有 2 个2,所以是 2 乘 2,二二得四。生齐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借助“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引出的乘法口诀,不仅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也给学生渗透了植物学中的名词术语,实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二二得四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教师归纳使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教学的乘法口诀。师:看向日

4、葵长大了。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向日葵有几行,每行有几棵了?谁来说一说。说说你的想法。生:有 3 行,每行有 3 棵。师:一行有 3 棵,就是几个 3 呢?生:有 1 个 3。师:1 个 3,你会列乘法算式吗?会编口诀吗?(学生小组活动)生:13=3 和 31=3 口诀是:一三得三。 (同时教师板书)师:有两行呢?有几个 3,你会列乘法算式吗?会编口诀吗?(学生同桌活动)生:23=6 和 32=6 口诀是:二三得六。 (同时教师板书)学生读一读。师:有 3 行呢?有几个 3,乘法算式呢?怎样写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生:33=9,三三得九。 (同时教师板书)师:3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呀?2 的呢?大

5、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先由学生小组内编口诀,再到同桌之间,最后学生能独立编口诀。2、3 的乘法口诀涉及的连加求和简单,学生又有学过 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时借助实物图引出乘法算式再引出乘法口诀,可以不出现加法算式。如果学生归纳乘法口诀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结合加法算式来想。三、方法应用。三、方法应用。、齐读口诀,试着背给同桌听听。2、对口令游戏。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同桌之间先互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内容一个简单的回顾,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同桌先互相说让每一个孩子都会自己总结知识,防止等别人总结,自己不总结的现象发生。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背诵 2、3、5 的乘法口诀。六、课堂检测。六、课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