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872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19对原理方法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哲学-辩证唯物论常用原理-唯物辩证法.19 对原理方法论对原理方法论 一定要背会一定要背会 !什么原理对应什么方法论!出论述题的时候!什么原理对应什么方法论!出论述题的时候 在题在题 目中找原理目中找原理 是什么是什么 说白了就几个关键字说白了就几个关键字 一般是同时出现好几个的,然后对应的原理在一般是同时出现好几个的,然后对应的原理在 以对应的方法论来解释以对应的方法论来解释 结合题目结合题目 这样不拿满分至少也能得好多分!这样不拿满分至少也能得好多分!1 政治上很多东西政治上很多东西 是需要背的是需要背的 会背的基础上在结合者回答!会背的基础上在结合者回答!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关键点

2、复习 原理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 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

3、展。 【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 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 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 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 识

4、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 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 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 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 合的关系原理(即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 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

5、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 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 防治 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一、原理与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 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 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

6、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 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 ,建 立新的具体联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 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 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 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 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 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

7、果必有 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 见性。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 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 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 3.整体和 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 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就会大于

8、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 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 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 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

9、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 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 宏观调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 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坚持与时俱进, 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 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 极投

10、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 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 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 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

11、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 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 一点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 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 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 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 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

12、生活中,要正确处 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 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 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6.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 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 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 因为“万物

13、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 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应有所差别;说明在我 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14、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 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 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 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 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剖麻雀”, “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

15、社会主义的共同特 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 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 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 【原理内容】: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 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 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 量解决主要

16、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 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 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