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846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瑕疵及其对策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 倪燕辉倪燕辉 226200(已经安排(已经安排中学课程资源中学课程资源64 页国家级)页国家级)【摘要摘要】春暖花开万里香,教学改革放光芒。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学革新随着时代步伐的稳健挺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篮球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纠正措施。【关键词关键词】现状现状 瑕疵瑕疵 兴趣兴趣 训练训练 合作合作春暖花开万里香,教学改革放光芒。高中体育课堂教学革新随着时代步伐的稳健挺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作为学生普遍热爱的高中篮球课程,在努力达成三维目标的系列教

2、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笔者驾驭教学改革之祥云,大胆尝试了相应革新措施。一、高中篮球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实施现状一、高中篮球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实施现状我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扭转了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的被动局面, “健康第一”的教学宗旨和以塑造学生意志、品德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渗透到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高中篮球课因为有着悠久的传统和自身客观教学规律,在师生中还残留以下有脖于新教学理念的瑕疵:其一,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模糊其一,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模糊。实施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必须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根据我所任班级的调查显示:在以技术教学为主的高中篮球课

3、教学中,58% 的学生能在老师讲解完后进行积极的自我锻炼,并且大部分是男生, 其余学生觉得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其二,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其二,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学生易兴奋、情绪活跃,但往往难以控制,至于过多的条条框框又容易削弱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激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其三,教师的互动合作流于形式。其三,教师的互动合作流于形式。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但部分体育教师在践行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把传统教学中的分组学习与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小组合作探究混为一谈,教学革新效果不显著。其四,篮球战术教学效果不明显。其四,篮球战术教学效果不明显

4、。由于不少学生忽视篮球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在战术动态配合中不能随机应变的熟练运用技术,特别是不能适时的快速传接球,从而影响战术训练的质量。 教学改革前途光明,探索之路崎岖坎坷。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美中不足,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才能使新课程改革朝着宽广的阳光大道挺进。一、动之于情,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一、动之于情,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因是引起一个人开始参加某种活动的相当稳定的行为倾向。作为一线体育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激趣原则,循循善诱的激发和诱导学生不同的动因。一般来说,在高中篮球课堂教学中分有三类群体:一是兴趣全无的学生(女生为主) ,二是饶有兴趣且有一定基

5、础的学生,三是有兴趣无基础的学生。其中,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般能积极参与训练;第二种的学生虽然有兴趣,但他们面对缺乏艺术的教学过程,往往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务必进行激励性教育,通过篮球专项活动、有对抗性质的持球游戏活动和自身语言的调控,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至于无兴趣的学生,更需要教师深层次地引导他们了解学习篮球的宗旨和技术要领,并激励其去努力提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引导技术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一定要坚持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品格意志和提高综合体育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将体育精神贯穿到篮球教学过程中,并把篮球传投技术与学生的健康运动有机结合,切实让学生在篮球运

6、动中体验运动的务必快乐,从而锻炼意志,强健筋骨,陶冶情操。譬如,我在执教“篮球投篮技巧”时,采用“一分钟跳投”等方式让学生来体会投篮的节奏感,领悟其中的技巧和奥秘,从而提高投篮命中率。当然,在练习开始前,还必须先给学生演示正确的动作技巧和规范的动作,并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学生投篮的错误动作;每当学生训练完毕后我们一定要及时点评,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积极鼓励、引导那些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学生继续努力。二、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二、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重要特征,在篮球教学上,传统的教学过程结构一般沿袭了体操、田径的法则,总体上体现了“基

7、本技术应用比赛”的渐进教学过程。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由于篮球技能有别于体操、田径的身体操作运动,它是一个动态变化而开放的体系。因此,以“教”为中心的教学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投篮技能,在篮球课堂上学生心中刻意的欲望就是二对二、三对三或打全场。假如教师做不到“想学生所想” ,那就造成“教”与“学”的矛盾冲突;我们只有适度改变传统的渐进教学过程,从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大胆尝试“比赛应用基本技术”的全新教学过程,在篮球教学中利用学生知识丰富,理解力强的优势,去弥补学生基础差的劣势,把他们的知识、智慧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注重思维的联想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践证明:青少年进行弹跳训

8、练能有效地发展弹跳能力,交替蹬跳高台法对高中生篮球弹跳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譬如,我采取交替蹬跳 40cm 高台法来训练学生的弹跳力,要求学生左脚着地,右脚置于 40cm 高台台面,重心落于右脚,在右脚用力蹬台,快速伸膝、提踵同时,左脚、双臂积极配合,快速上摆,使身体尽量上跳,落下后左右脚交换进行。当然,在练习时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都要收缩做功,从而顺利完成伸髋、伸膝、屈踝运动,从而使屈踝、屈趾小肌群也参加工作,有效避免了负重等练习中下肢小肌群参与较少的现象。三、同舟共济,提高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三、同舟共济,提高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高中篮球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引导学生进

9、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四种:(一)随机型合作,即按自然小组分组或前后、左右结合同伴进行练习、游戏与比赛,这是体育教学中比较普遍常用的合作形式;(二)同质型合作,这种办法教师一定要坚持分层原则,根据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上相近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三)异质型合作,也就是在形成小组时考虑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使各组间的整体实力相当,有利于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四)帮教型合作。此法要求有一定专项技能特长的学生与相对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帮教合

10、作小组。不管何种合作方式,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每个人承担一份分工职责,树立“小组荣我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体荣誉观念。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在战术训练前期传球和组合技术的训练,诸如运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急停跳投训练,持球突破技术的训练。另外,在组织战术配合训练过程中先让学生熟练掌握传切、掩护、策应等等小配合,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防守,使学生明白如果防守不配合,随时都能出现投篮机会的话,组织战术就失去了意义。众所周知: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关键技术,篮球比赛中切技术和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篮得分机会,投篮技术运用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完整的投篮动作是从准备姿势开始,用蹬地、提腰、伸臂

11、、抖腕、手指拨球的全身综合协调力量将球投出。我在投篮技术教学示范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强调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正确投篮技术的规格,使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和手臂、手腕、手指的正确动作与协调用力是掌握投篮技术的关键,同时还应强调投篮时的瞄点、球的飞行弧线和球的旋转,这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要求学生进一步强调手脚的协调配合,全身重心的控制能力和投篮与突破、传球技术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奋斗在高中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因材施教,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在篮球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切实让每一位学生感悟到篮球运动的无穷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