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759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观摩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2016 年 4 月 13 日,陆溪中学领导、教师一行十人来到了美丽的城北中学观摩了“一三六”高效教学模式并聆听了专家的点评,与会者受益匪浅。 “一三六”模式:一是一是指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三是指三个教学阶段即:自主学习阶段、导学达标阶段、成果检验阶段;六是六是指六个基本环节即:(1)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出示学习目标。 (2)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教师设计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 (4)展示点拨展示点拨:各小组根据讨

2、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 ,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5)拓展提升拓展提升: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6)课后小结课后小结:通过基本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查漏补缺。教师们一致认为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

3、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本次城北中学的一三六高效教学模式,由于有了杜郎口、洋思的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这种教学模式能真正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获取高分外,形成一种全面发展的能力,而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还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自主学习,能够形成自我的管理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会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逐渐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

4、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城北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不仅改革了教育观念,还改革了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城北中学高效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传统的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

5、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

6、,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

7、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学是生生合作,小组联动,师生互动的关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是城北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他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待教学关系

8、上,强调帮助、引导。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 ,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

9、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

10、表现自我。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我爱学” 、 “我会学” ,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优秀的教师引领引领学生“走路” ,勤勉的教师带领带领学生“走路” ,无能的教师代替代替学生“走路” 。我们要注重“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真正使学生快乐起来,教师幸福起来,实实在在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陆溪中学二 0 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