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767560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 年公务员考试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标准化密卷真题标准化密卷真题(满分:100 分 时限:150 分钟)2015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辅导备考历年资讯:http:/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满分 100 分。本试题供报考县以上机关的考生使用。考生应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请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指定位置填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纸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二、给定资料二、给定资料材料一:“家长要符合条

2、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首次明确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组成部分,并阐述家长基本条件是“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学生的条件是“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一场关于异地高考门槛的大讨论就此展开。作为首都,北京的“门槛”早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门槛的高低,将直接牵动几十万人乃至数百万人的利益。 熊文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部的回应,真是千呼万唤,不过这次相对正面的回答,也算是有了进展,没有白呼应,值得肯定。但从内容来说,我是不太满意的。这是一个“补丁”式的政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最根本的是“高考移民”的源头公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家长为了孩子都宁愿吃苦,把这些要求一条条都达到。“移民”的压力不但解决不了,“移民”的动力反而会增强,到头来就是“费力不讨好”。刘练军(法学学者):“稳定住房”从严解释的话,应该是要有自己的住房,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前提就是有稳定的工作了,这样就剥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我的主张是比较宽松的,不要以产权来判断是否是稳定住房,只要人在北京就可以。学籍的话,我觉得一年以上、含一年也就够了。而那条“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规定,笼统含糊,相当于多划了一道线,多设置了一道门槛,难保不会被利用,使得出台的政策最终流于形式。高女士(在京从事文化服务工作):200

4、8 年的时候,我们把儿子从石家庄接到北京,在朝阳区一所普通小学读五年级。2010 年划片就近入学,上了朝阳区的初中,今年开始读初三了。从我们家长角度来说,也觉得要有一定的门槛,不能完全放开。比如学籍方面,我们就提出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孩子得至少有 4 年的学籍,最晚从初三开始就得过来,高中也得在这上。这样的话都跟北京孩子学一样的内容了,水平也差不多,有什么怕竞争的啊?张帆(京籍家长):我觉得我的观点比较中立,门槛要设,但不宜设的过高。比如有固定住所,我认为未必非要是有住房。住房现在的成本太高,你说一个建筑工人,在北京盖了十多年房子,他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是应该在北京解决?我觉得应该,但是他们肯

5、定买不起房子。这方面可以放宽一些,学生在北京学习的年限,我认为应该从严。就读高三一年就参加高考,这样肯定没法接受。说白了,我们拥有在北京读书的资格,不也是从小学读起么?现在说从小学读起也许不现实,那么从初中就在北京上学,读够六年,与北京学生拥有同样的教育经历。我认为这个门槛不算高,而且对于新北漂一族来说,应该是个能够接受的门槛。材料二:此前,山东省已经宣布完全开放本省高考的户籍限制,那么山东模式能否为北京、上海所复制?开放异地高考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解决?虽然教育部副部长强调说“异地高考方案还要根据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来具体制定”,但是这些限制条件已经迅速被无数打拼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家长们的

6、欢呼淹没了。在他们看来,像 2014 年的山东省那样,完全打破户籍限制的异地高考模式就要在全国推开了。其实早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上,全国人大代表荣兰祥就曾经表达了完全一致的看法:荣兰祥:我认为山东带了一个好头。这样做是给全国的农民工孩子参加高考的问题打开了一个缺口,大家都应该这样做。荣兰祥代表口中的“大家”主要指的是北京、上海这两个随迁子女人数最多,也受到非户籍家长施压最多的城市。不过教育专家、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的看法却实际了很多:北京和上海显然不可能完全复制山东的模式。因为山东这种完全取消户籍限制的做法只适用于它这种高考竞争激烈、外来人口少的地方。而对于外来人口很多的北京、

7、上海,简单地取消户籍限制的话,必然会产生其他的很多严重问题。实际上,透露出“异地高考破冰”口风的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本人也在今年的全国上特别谈到了北京和上海的问题:杜玉波说: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又不能损害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这个“既要”、“又不能”。 “关于这个农民工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人家父母在这个城市,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人家的孩子(在这里高考)?”荣兰祥代表的疑问,也是所有随迁子女家长的疑问。为什么我在北京工作,我的孩子却不能在北京高考?北京家长赵先生是这样回答的:因为任何一个环境,它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有它的限度和饱和度的,北京也是。就目前的北京

8、来讲,现在每年高考我们自个儿的考生是 7 万人,如果把各种外来人口的孩子都算上,就变成 70 万人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北京孩子来讲,上大学的机会一下子就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了,这个我觉得不大合适。数字是理性的,而北京市民冯先生则感性地表达了他的担忧。冯先生认为,外地朋友建设这个城市,为这个城市做贡献,一方面是他们热爱这个城市,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里有更多的资源。从心情来说,我们爱这个地方,跟其他地方的朋友爱这个地方的感觉没有那么一样。曾小姐从小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在北京上小学,中学,但高考之前她必须要回到老家。她给记者讲述了她高考时的“折腾史”。曾小姐:我父母很早就来北京做生意了,所以我从小学

9、四年级开始就跟着父母来北京定居,也在北京上学。但是我父母的户口都在江西,我的户口也一直在江西,所以按照当时的政策,高三的时候我必须回到原籍江西去参加高考。北京与江西,虽然同是高考,却让曾小姐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曾小姐:北京相对来说比较注重素质教育,当时我在北京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成绩还挺好的。回去却落差很大,成绩很一般。比如说能在北京上一本的话,可能在江西只能上二本,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吧。然后生活方面也很折腾。为了解决类似曾小姐这样的烦恼,教育专家熊丙奇建议,除了试水异地高考之外,多多开放进入大学校园的大门,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熊丙奇:要真正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我一直认为它应该跟高考制度改革相结

10、合,尤其是推进基于全国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自主招生。实际上就打破了现在的集中录取制度,也就使得现在的高考户籍报名制度失去了根植的土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既能够推进高考改革,同也能更大程度地实现高考公平。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指出,异地高考之所以难,关键在于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大的方面来讲,目前大学招生地域歧视是非常严重的,本地大学对当地考生投放了比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名额,北大、清华等也不例外。当然在其他地方,像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这种地方保护的程度比北京更严重。这个时候如果放开异地高考,让更多的随迁子女来到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来的人很多,肯定要和当地的京籍考生争抢在北京的录取名额。张

11、千帆说,目前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意见已经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京沪,包括广东这些随迁子女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因为随迁子女人数比较多,可能吸纳他们之后会显著地增加当地的考试竞争压力。所以可以让当地大学适当地增加录取人数,来维持当地的录取比例不变。比如北大,在北京现在录取大概是占了百分之十几,随迁子女进来之后,适当地增加名额,对于本地还是维持在同样比例的录取率上,这样就很有效地化解了京籍和非京籍、本地和外地考生之间的冲突。所以,在这个阶段,本地和外地的利益冲突是不存在的。材料三:不管怎么说,在开放异地高考的问题上,各方之所以如此谨小慎微,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教育公平必须实现,

12、各方利益也必须兼顾。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妨祭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宝,在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特殊性的同时,一边加大教育投入、一边缩小各地教育资源差距,这才是融化异地高考坚冰的那团最热的火焰。一位学生家长曾对记者表示,“在北京奋斗,买不起房没关系,可以租,但是子女的教育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最头疼的”。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对中国网记者坦言,“教育可以说是民生非常重要的一点,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教育往往决定了你的未来,决定了你的成长,决定了你未来有没有竞争力,未来你的日子过的怎么样。”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超过 1200 万人。材料四:美国的教育行政组织是地方分权制,联邦

13、政府只起援助和服务的职能,不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教育的管理权归属地方,由州一级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独立自主地经营各类教育事业。直接进行学校管理的机构是学区和学校本身,这两个层面是最具有效力的部门。美国大学的招生模式与其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受到推崇。联邦与地方政府都不干涉或参与高校招生,高校录取新生完全独立自主,具体的招生政策及录取标准由高校自己决定。美国高校是招生的主体,实行完全自主的招生模式。大学通过网络等方式常年公布有关招生的政策,包括申请受理与录取的条件、标准、方法、操作程序、资助等特殊规定。除了常规录取政策外,美国大学还推行提前决定(early decisi

14、on)与提前行动(early action)两种招生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学生自主决定大学入学申请事宜。但是高校、中学老师与家长都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指点与帮助。中学负责提供与入学申请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学生的学业与平时表现、教师的推荐信等,起到一种支持与服务的作用。学校与升学率不直接挂钩,升学率不是评估学校与教师的惟一标准。独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教育考试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大学认可的各类标准化考试以及考生的考试成绩。在录取标准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比较多样化,从最低层次的社区学院和高等专门学校到最高层次的研究型大学,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多达六个层级,大学又有公立与私立之分,不同层

15、级和类型大学的招生条件各有侧重,方法灵活多样。譬如,各州的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在招生录取时往往会给本州或地区的考生一定的优惠条件,体现了自主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的原则。但总的来讲,录取新生所采用的考评标准可分为三大方面:即大学入学考试成绩、高中阶段各年级的考试成绩、学生平时在校的各种表现。有学者将美国高校的这种考评标准称之为“三合一”。它的具体内容是: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是标准化考试成绩,即被称之为美国高考的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以及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和 AT (Achievement Test)考试等。目前大多数大学

16、都认可这些考试成绩,并将其视为必不可少的入学条件之一。各类大学在录取时会有不同的要求,研究型大学一般都要考生提交考试成绩单。人们把这种以学生的成就测验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考试称之为高利害测验(high-stakes tests),中学校长和教师都感到责任的重大。但入学考试成绩不是大学录取的惟一标准,有些名校甚至不划出具体的最低分数线。招收外国学生也有专门的考试成绩录取标准,如,TOEFL 成绩等。中学阶段(主要是高中)历年来的学业评价,即学校报告单。包括各科成绩证明(州立大学以上层次的大学一般都要求平均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在 3.50 以上)、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包括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排名,较有名的州立大学也都要求班级前10)、所选课程(著名大学尤其重视学生高中期间所选修的课程及其宽泛程度)与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实验/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