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考试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7372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油地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石油地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石油地质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 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 2 干气:甲烷含量在气体成份中占 95%以上,重烃气量却很少,不超过 1%4%者称为干 气,它一般不与石油伴生,可单独形成纯气藏。 3 油源岩:在地质条件下产生过足够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4 圈闭:地壳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或适合于油 气聚集能够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5 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6 有效厚度:在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储集层中具有工业性产油气能力的那部分油气层厚 度。 7 生储盖组合:在地质剖面中,紧密相邻的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一个有规

2、律的组合。 8 有效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成为有效渗透率 9初次运移: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10 地层圈闭: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11 初次运移: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12 干气:甲烷含量在气体成份中占 95%以上,重烃气量却很少,不超过 1%4%者称为干 气,它一般不与石油伴生,可单独形成纯气藏。 13 生油层:在地质条件下产生过足够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 14 圈闭:地壳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或适合于油 气聚集能够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15 油气藏:油气在单

3、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16 生储盖组合:在地质剖面中,紧密相邻的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 17 构造圈闭: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圈闭。 18 二次运移:指油气进入储层后发生的一切运移。 19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0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般的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 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之比的百分数。 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为什么石油通常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由于石油形成的原生因素和次生变化作用,所以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 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2 干气和湿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哪种气与石油关系

4、更密切? 两者虽然都以甲烷为主,但干气的甲烷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 95%以上,重烃气量 却很少,不超过 1%4%者称为干气,它一般不与石油伴生,可单独形成纯气藏。而湿气 的气体成分中含重烃气较多,而且湿气常常与石油伴生。 3 组成石油的烃类主要有哪几种? 主要分为 3 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4 油、气、水在一背斜圈闭中通常是怎样分布的? 油、气、水在一背斜圈闭中通常是气在上部,油在中间,水在下部。 5 圈闭的类型有哪些?主要分为 3 类: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 6 油气勘探主要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 7 油气差异聚集的地质条件是什么?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运

5、移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的倾斜;储集层岩相岩性稳定,渗 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的连通性好。 相连系的一系列圈闭,它们的溢出点依次增高。 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补给。 储集层中充满水,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起运移的。 8 生油层为什么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电阻率也增加?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高,生成的油量越来越多,所以电阻率也增加 9 油气运移的方式有哪些? 渗滤与扩散两种方式 10 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浮力,水动力,构造运动力 三、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1 位于储层之上能够封隔储层防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被称为 盖层。 2 圈闭是由 储层 、 盖层 和

6、遮挡物 三部分组成。 3 储集层具有 孔隙性 和 渗透性 两大特征。 4 石油成因有两个学说:即 有机成因学说 和 无机成因学说 。 四、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1 一般来讲,砂岩可以作为生油岩,而泥岩可以作为储集层又可以作为组成盖层的岩石。错。泥岩可以作为生油岩,又可以作为组成盖层的岩石,砂岩作为组成储集层的岩石。2 相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错。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绝对渗透率 3 断层和不整合面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裂缝则不能。错。断层和不整合面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裂缝也能 4 岩性尖灭圈闭是由于储集层沿下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造成的。错。岩性

7、尖灭圈闭是由上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造成的。 五、试叙述下面的问题 1 试叙述影响碎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因素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对储集性能(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矿物颗粒的耐风化性,即矿物的坚硬程度个遇水溶解及膨胀程度;其二,矿物颗粒 与流体的吸附力大小,即憎油性和憎水性。一般性质坚硬遇水不溶解、不膨胀,遇油不吸 附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砂岩,其储油物性好;反之则差。因此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储油物性 好,其主要原因是:(1)长石比石英更容易被石油和水所润湿(2)石英和长石的抗风化 能力不同 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程度 碎屑颗粒是组成碎屑岩的

8、主要成分,当岩石由大小均匀的小球体颗粒组成时,其孔隙 度大小与颗粒大小无关。但自然界不可能存在这种理想的情况,实际上,组成岩石的颗粒 往往大小不等, 于是大颗粒之间构成的大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使孔隙体积变小,孔隙的 直径也变小,原来彼此连通的孔隙互不连通,从而降低了岩石孔隙性和渗透性。在一般情 况下,颗粒的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大。 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圆球度 岩石中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很复杂,其排列方式主要取决于沉积条件。若沉积时水介 质较平静,则颗粒多呈近立方体排列;若水介质活动性较大,则颗粒多呈斜方体堆积。在自然条件下组成岩石的碎屑颗粒往往凹凸不平,形状极不规则,颗粒之间常常发生

9、镶嵌现 象,相互填充孔隙空间致使孔隙的直径和体积减小,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差,结果使孔渗性 变低。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圆球度俞好,其孔隙度、渗透率也愈大。 胶结物的成分、数量及胶结类型的影响 胶结物的多少对储集性质有明显的影响,胶结物含量高,粒间孔隙多被胶结物充填, 孔隙体积和直径都会变小,孔隙之间连通性变差,导致储集性能变差;从胶结物的成分来 看,碳酸盐、粘土矿物比硅质、铁质胶结的好些;从胶结类型来看,接触胶结储集性能最 好,孔隙胶结较好,基底胶结和镶嵌胶结较差。 2 叙述油气藏富集油气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油气来源 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前提,在一个沉积盆地或一个地区中,油气来源 是否充足

10、取决于(1)生油岩的体积(2)有机质的数量和类型(3)生油岩的成熟度(4) 生油岩排出石油和天然气的能力。生油岩的体积大、有机质的数量多,类型好、生油岩在 地质历史时期到达成熟,生油岩具有良好的排烃能力,就可以生成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中,即具有良好的运移通道畅通 的排出条件,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的,这样的 生储盖组合才是有利的,当储集层中有圈闭存在时,即可形成油气藏。 有效的圈闭 圈闭是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组成,它具备聚集油气的能力,因而是形成油气藏的 必要条件。但是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条件

11、下,并非所有的圈闭都聚集油气,而是有的圈 闭聚集油气,有的圈闭只含有水,属于所谓“空”的,这表明它实际上对油气聚集而言是 无效的。由此可见,由于各个圈闭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差异,所经历的地质历史不同,它们 聚集油气的有效性也不同。所谓研究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条件下, 研究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只有那些形成时间早于或同时于油气运移时间的圈闭,位 于油源区相对较近的和水动力冲刷影响不大的圈闭,它们不仅具有聚集油气的能力,而且 有条件形成油气藏,这样的圈闭才是有效的。 必要的保存条件 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油气藏,是否能在今天还完成的存在,这决定于在油气藏形成 以后的漫长地质历史过程

12、中,油气藏是否遭到各种因素的破坏,以及破坏的程度如何。因 此,必要的保存条件,是油气藏存在的重要前提。也只有今天还保存着的油气藏,对人类 才有实用意义。 3 试叙述有机质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中几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当原始有机质堆积到盆底之后,就开始了生物化学生气阶段。这个阶段的深度范围是 从沉积界面到数百米乃至 1500 米深处,与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基本相符,温度介于 1060,以细菌活动为主,相当于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在缺乏游离氧的还原环 境内,厌氧细菌非常活跃,部分有机质被完全分解形成 CO2、CH4、NH3、H2S、H2O 等简 单分子,而生物体被选择性分解,则转化成

13、分子量更低的生物化学单体,这些新生产物会 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结构的地质聚合物“腐泥质”和“腐殖质” 。在这个阶段中,埋藏深度较 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的低熟石油外,大部分 成为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由于细菌的生物化学降解作用,所生成的烃类除树脂体等生 成的未熟低熟凝析油外,以甲烷为主,缺乏轻质正烷烃和芳香烃,只是到了本阶段的后 期,埋藏深度加大,温度接近 60,开始生成少量液态石油。这个阶段生成的生物化学气,甲烷含量在 95%以上,属干气,甲烷同位素含量异常低,介于-55-85。它们可以聚集 成特大型气藏,埋藏深度浅,易于勘探和开发,是经济效益高的研究对象。

14、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 15002500 米,进入后生作用阶段,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 60180。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随深度加大,岩石成岩紧结增强, 粘土矿物吸附力增大,按物质组分的吸附性能不断进行重新分布,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可 以降低有机质的成熟温度,促进石油的生成。这个阶段的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 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 天然气,这个阶段为主要的生油时期。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当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 35004000 米,则进入后生作用阶段后期,地温达到 180250,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主要反应是大量 CC 链裂解,液态烃急剧减 少,主要反应是热裂解反应,主要产物是凝析气并伴有湿气,进入了高成熟期。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当深度超过 60007000 米,沉积物已经进入变生作用阶段,达到有机质转化的末期, 温度超过了 250,以高温高压为特征,已经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 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这个阶段出现了全部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 沥青或石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