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286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84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陈澄(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走进新课程丛书普 通 高 中 地 理 课 程 标 准(实 验) 解 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陈陈 澄澄 樊樊 杰杰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目 录第一篇第一篇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课程的功能定位第二章国内外课程设置比较第一节 国际以及我国港台地区课程比较研究 第二节 国内课程的历史回顾与改革发展第三章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节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第二节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第三节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第五节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第四章 课程结构与

2、课程目标第一节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节 课程目标解析第二篇第二篇 必修模块基本内容解析必修模块基本内容解析第五章 “地理 1”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 1”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 1” “标准”解读第六章 “地理 2”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 2”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 2” “标准”解读第七章 “地理 3”内容解析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 3”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 3” “标准”解读第三篇第三篇 选修模块基本内容解析选修模块基本内容解析第八章 “宇宙与地球”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宇宙与地球”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宇宙与地球” “标准”解读第九章 “海洋地理

3、”内容解析3第一节第一节 “海洋地理”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海洋地理” “标准”解读第十章 “旅游地理”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地理”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地理” “标准”解读第十一章 “城乡规划”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城乡规划”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城乡规划” “标准”解读第十二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标准”解读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保护”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保护” “标准”解读第十四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内容解析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4、的结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标准”解读第四篇第四篇 课程实施要点与展望课程实施要点与展望第十五章 地理学习评价建议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学习评价理念及其指向性要求地理学习评价理念及其指向性要求 第二节第二节地理学习评价的内容与要点地理学习评价的内容与要点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学习评价的方式与运用地理学习评价的方式与运用第十六章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第十七章 地理课程改革展望第一节第一节 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取向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取向 第二节

5、第二节地理新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领域4第一篇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课程的功能定位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 就我国国情来看,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1,因此普遍进行国民素质教育依然是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而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 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2等等,这一切都是其他 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从世界各国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来看,尽管地理学科呈现的课程形

6、式有所 差异,但地理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一。 高中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这就使得高中地理教育除了和其他学科的共同 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因而,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须从地理学科性质内涵的价值、 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学生成长的心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地理学内涵价值的拓展一、地理学内涵价值的拓展 随着地理科学不断发展,地理学内涵价值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展,这种内涵价值的拓展主要来自 于三个方面的推动力:第一,地理学本身的内在动力,主要是通过发现并解决新的科学问题而使地 理学得到发展。第二,社会需求的推动,通过提出新的命题和目标而拉动了地理学发展。第三,技 术方法

7、的进步,改变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手段,从而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地球表层 系统特别是人类智慧圈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的应用为地理学 注入了活力。目前,地理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把握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是正确评价基 础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的科学依据。 1 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认识 这种分异和组织的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 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然而,停留在经验性、描述性范围的空间格局研究所能达到的视野有很大的局 限

8、性,不能提供认识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所必须的资料。因此 60 年代以来,国内外地理学界发展 了地表热量与水分平衡、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 交换等三个机理研究的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注重野外定点观测和室内的实 验研究,人文地理学注重地理空间的人流和物流的调查分析。 目前地理学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并存的特点。其一,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 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自然地理侧重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过程的研究。人文地理 侧重经济、文化和社会过程的探讨。由此导致地理学在微观研究层面的进一步分化。其二,以全球 问题为对象,进行宏

9、观层面的综合集成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问题。在地理学 内部表现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渗透,重大的自然地理过程纳入了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 究,而人文地理研究也将资源与环境作为作用因素和决策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理学外部则更 多地强调地球 4 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成为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的共同 主题。2社会需求的推动社会需求的推动地理学,尤其是中国目前的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特别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发1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 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 年 6 月 8 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

10、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第 2 页。5展的最近 20 多年,地理学不仅在决策支持方面,在涉及区域和空间问题的管理方面都开拓了许多 应用领域。80 年代以前,我国地理学研究的主流方向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资源保护、 环境建设、灾害防治、城市和农村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地理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以 GIS 技术应用为龙 头的地理信息和 3S 技术应用产业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地理学在以上问题和方面所作 出的巨大成绩,正是地理学价值一个重要体现。 3 技术方法的革新技术方法的革新

1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层面上有了质的飞跃。除了定量分析方法的 进一步深入外,长期定位观测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这为以过程为对象的定量研究,特 别是那些难以实验模拟的陆地表层界面过程和空间过程研究,提供了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的支持。 因此,国际上许多大型的地学研究计划大都有大型观测计划的配合。近年来,遥感(RS) 、地理信 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更促使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 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这也使地理学研究从样本区域向大尺度空间的转换成为可能,从而便于 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宏观规律。此外,地理学的成

12、因理论与动力机制的研究对 象则趋向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由区域到全球。 由于地理学的格局和机制的研究是在“3S”技术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发展的,因此地理学 的科学性显著加强。以 GIS 技术应用为龙头的地理信息和 3S 技术应用产业化的不断壮大,有力地 增强了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S”技术,尤其是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地理学发 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工具。二、地理基础教育的社会需求二、地理基础教育的社会需求 20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世纪之交,又面临着价值观、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 的一次重大转变。目前,社会除了对地理基础教育持续具有传统意义的需求之外,高

13、度重视人类社 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是体现地理教育改革时代性特征的必然选择。1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开放型和高效率的信息社会,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往高中地理课程中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截然分开的“二元论”内容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和前瞻性地认识地理事 物的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其一,由于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环境伦理 道德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将成为人类新世纪的主流意识,以此对现代化道路与前景、发展方式与效 果的选择和评价,将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其二,全球性问题逐步融入人 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活动

14、当中,社会结构多样性与趋同性并存。社会的发展,要求地理课程处理好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在情意领域方面加强培养学生资源意识、 人口意识、环境意识。此外,世界与社会趋同和多样并存的特征,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设置和传授方式提出了变革、 更新的要求。例如在世界文化的学习上,既要使学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的共同精髓,又要使 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和传统,因为每种文化都有他独特的价值,进而增强本民族的自尊、 自信的情感。2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同世界经济形态急剧变化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更为复杂,有三个新趋势将在深层次上改变地 理科学研究的内

15、容范畴和作用机理。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世界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国际水平分工的发展,世界经济分 布格局将发生变化,地区间经济技术合作显著加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空间观念。地理 课程首先必须增加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地区和企业经济活动不能只从国内或地 区市场的需要来考虑,而要从全球范围来分析其可行性。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和国 际市场行情的变化,掌握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从不 同的角度和程度来分析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例如,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可以从初中阶段认识6身边事物的基础上上升到对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现象认识的高

16、度,如从中外合作、中外合资经营 的企业行为到跨国公司、地区经济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在中国或全球的经济活动,加强学生对世界 经济一体化的认识 第二,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影响。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新技术革命 成为经济发展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 ,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以及 经济决策知识化等,将导致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组织机制与演变机理发生重大变化。高中地理课程 要让学生了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经济的运作模式逐渐落伍,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不 断提高,技术进步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培养学生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市场观和科技创新意识。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状况、区 域间经济竞争优势的对比关系,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些问题也都应在高中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