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必修三专题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162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必修三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必修三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必修三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必修三专题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十四中康桥校区 2015 年 6 月统测第 1 页(共 2 页)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高二历史统测练习卷(一) 【必修三专题一必修三专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7070 分)分) 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 、 “兼爱”的主张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2、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 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 B道家 C法家D墨家 3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 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4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

3、 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B “弱者,道之用” 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5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 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在皇权独尊、等级森严的古代中国社会中,还是有一些思想家走在了时代前列,在与其他思想家或 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出自己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中外有类似思想的思想家或学派有伏尔泰 墨家

4、学派 康德 儒家学派 A B C D 7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 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的原因” 。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有 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儒学本 身的二重性结构 孔子对自身学说的宣传 办学活动扩大影响 A B C D 8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朱熹理学的主旨 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 B C D 9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5、则庶人不议。 ”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 C “过犹不及” D “弱者道 之用” 10 “人文”强调的是关注人、体现人的地位和价值。下列能够体现“人文”的有 “制天命而用之”“有能则举之”“认识你自己” “天赐予你我的权利是平等的” A B C D 11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 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 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

6、神”最接近先秦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D法家 12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3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

7、绝其它学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1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5 “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一定是 A王阳明 B韩非子 C荀子 D董仲 舒 16 春秋繁露

8、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 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 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 ”这一学说 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17董仲舒:“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 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18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

9、,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 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作 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 19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 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 伦 ,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 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 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 ”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

10、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20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认识的思维方式,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 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B “新边疆” 、货币学派凯恩斯主义 C世界经济危机、区域经济集团化市场经济发展D 悲惨世界 、 石壕吏浪漫主义 21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 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 。右图为石经的部分残石及拓文。下列围绕石 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隶书 B反映了东汉学术思想的 繁荣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

11、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的 第一手资料 22 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 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 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 ”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 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23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从这句话中我杭十四中康桥校区 2015 年 6 月统测第 1 页(共 2 页)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 A陆九渊 B李贽 C朱熹D程颢 2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理

12、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宋明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25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认 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 262011 年 4 月 21 日,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园主墓室前的耳室中出土了 2000 年前的精美漆器。你认为该其主 墓室出土的文物中最不可能有 A青铜器皿 B描绘民间“井渠”情形的帛画 C铁制兵器 D刻有“四书五经”字样的竹简 27现代文学家胡适在分析

13、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时说(它)有先天太极等又谈心说性也信灾异感应。但 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又叫做“天理”观念。 下面对于这一分析的阐释,正确的是 A B C D 先天太极与天道观念同属于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 灾异感应是汉代儒教的一种观点,董仲舒汲取自阴阳五行学说 谈心说性是佛教讨论的问题,在我国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宋代理学汲取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养料,将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28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 “成 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A B C D 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社会责任感 维护社会稳定 禁绝个人欲望 29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二艘。其中,祥兴号满载 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 史记 、 汉书 、 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