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6087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高考(大纲卷) 第 1 页 共 6 页2014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大纲卷解析人:徐文韶 (安徽怀宁县第二中学 246100 QQ:304237463 手机:18055687867) 审核人:甄欢(湖北黄石第六中学,435000,QQ:654970319 手机:13597682030)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细胞核主要由核膜

2、、核仁、染色质和核液构成,其中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A 项正确。 细胞核中贮藏有 DNA,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 项正确。细胞核表面的核孔,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它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大部分物质交换的通道,如信使 RNA 可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C 项错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会出现细胞核的周期性变化,前期时核膜 消失,末期时又重新形成,D 项正确。 【考查范围】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核孔的功能、细胞核在有丝分裂时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在细胞核中的 代谢途径等知识。考试要求为。 【命题意图】本题直接以细胞核为知识背景,考查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结

3、构、功能、细胞增殖时细胞核的 变化。知识前后联系,思维跨度大,综合性较强。 2ATP 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 ATP 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ATP,睡眠时则不消耗 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 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 ATP 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线粒体呼吸作用形成的 ATP 可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DNA 的复制与转录 过程,A 项正确。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机体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合成与消耗 ATP,B 项错误。

4、细胞在有氧与缺氧条件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其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能释放少量 能量形成 ATP,C 项正确。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D 项正确。 【考查范围】 ATP 的形成过程、产生 ATP 的部位、ATP 的功能及其发挥时的场所。考试要求为。 【命题意图】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 细胞内能量流动的“通货”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试题以此 为知识背景,考查生物体内 ATP 的产生过程及部位、以及 ATP 的应用等知识,加

5、深了对细胞能量代谢的 理解。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 T 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2014 年高考(大纲卷) 第 2 页 共 6 页D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 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可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A 项正确。效应 T 细胞为 T 细胞分化后的 结果,可与靶细胞结合,引起后者的裂解死亡,B 项正确。T 细胞、B 细胞等淋巴均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 干细胞的分化,后分别转移至胸腺和骨髓中

6、发育成熟,C 项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 细胞受刺激后, 在 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D 项错误。 【考查范围】 淋巴细胞的来源、T 淋巴细胞的作用、效应 T 细胞的作用及淋巴因子功能。考试要求为。 【命题意图】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也是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题主要考查机体维持内环境 稳态的免疫调节,重在考查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中的功能。 4某同学在、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 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以 葡萄糖和乳

7、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C 【解析】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此时可视为环境资源无限的理 想条件,因此,大肠杆菌呈现“J”型增长,如丙图所示。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 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大肠杆菌则在培养初期呈“S”型增长,后期由于环境资源的耗尽及 生存环境的恶化,其种群数量又表现为衰退趋势,如甲图所示。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 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此时大肠杆菌优先从葡萄糖获得能量,随后停滞增长,接 着大肠杆菌在乳糖的诱导下合成相应的诱导酶,催化乳

8、糖的分解获得能量,在一段时间内可继续 增长,如乙图所示。 【考查范围】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调节等知识。考试要求为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在特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特点,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自身代谢的影响。研究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的目的是为了能有针对性的防治敌害,也可以有计划地捕获生物个体,既保护了生物多样 性,又有利于人类的应用和生产。 5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 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 (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9、)2014 年高考(大纲卷) 第 3 页 共 6 页【答案】B 【解析】 用不透水的云母片隔开胚芽鞘的尖端,阻止了尖端部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无法得出相应结论,A 项错误。云母片隔开了琼脂块,在接受单侧光的照射后,生长素可发生横向运输,通过极性运输,转移 到两个分隔的琼脂块内,测定幷比较其中的生长素含量即可得出结论,B 项正确。琼脂块未断隔开,无 法推测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是横向运输还是见光分解,C 项错误。插入的云母片阻止了尖端部位生长素 的横向运输,导致下部的琼脂块获得的生长素含量应相等,D 项错误。 【考查范围】 单侧光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云母片及琼脂块的作用、以及证明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

10、均匀分布 只与运输有关的实验设计及其操作。考试要求为。 【命题意图】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宜的反应,以适应 特定的生活环境,使生物与环境表现出一定的协调性。本题以生长素的运输为考查对象,让学生学会分 析科学实验的现象、设计实验的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31 (9 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表示了对某种 C3植物和某种 C4植物的影响。当光照强度大于 p 时,C3植物和 C4植物中光能利用率高的是植物。通常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的面 积,补充气体等。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4植物吸收的 CO2被固定后首

11、先形成化合物。 (3)C3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这两种物质在叶绿体内形成的部位是 。NADPH 的中文简称是,其在暗反应中作为剂,用于糖类 等有机物的形成。 【答案】 (1)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 C4 增加光合作用 CO2(2)C4(3)类囊体 还原性辅酶 II 还原 【解析】 (1)曲线图表示 C3和 C4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光照强度大于 p 时,C4植物的 光合作用强度相对更高,其光能利用率较高。增加光合面积、补充适量的 CO2气体均可提高植物对光能 的利用率。 (2)C4植物比 C3植物多了一个 CO2的固定过程,即 CO2

12、被吸收后首先被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固 定形成四碳化合物。 (3)C3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产生的 ATP 和H (即还原型辅酶)可用于暗反应中 C3的还原,以合成糖等有机物。 【考查范围】 光照强度对 C3和 C4植物的影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C4植物独特的 CO2固定方式、光合作用 的过程及与其相关物质的作用。考试要求为。 【命题意图】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生物界赖以生2014 年高考(大纲卷) 第 4 页 共 6 页存的基础。根据 CO2的固定方式上的差异,把植

13、物分为 C3植物和 C4植物,其典型代表作物分别是水稻 和玉米。因此,研究光合作用更有着自身的现实意义。本题即考查 C3植物和 C4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 CO2的固定上的差异,以及光合作用条件、产生场所、影响因素。 32 (9 分)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0.9%的 NaCl 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 成甲、乙、丙、丁四个互不相同、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 ,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如表: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甲乙丙丁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 充盈0.7%NaCl 1

14、0mL0.9%NaCl 10mL1.1%NaCl 10mL0.9%NaCl 10mL微量 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 10mL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 内 NaCl 溶液的量1mL3mL5mL9.9mL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丙组从。在这一过程 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容液浓度处流向溶液浓度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 程称为。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吸收 Na时,需要的参与。 【答案】 (1)肠腔进入血液 从血液进入肠腔 渗透作用 (2)Na载体蛋白 【解析】 (1)制作好的肠袋相应于半透膜,肠袋内为设置的各种不同浓

15、度的 NaCl 溶液,肠袋外即为组织液,浓 度为 0.9%NaCl 溶液。水分可跨越小肠上皮细胞,从低溶液浓度一侧向高溶液浓度一侧运输,该种方式即 为渗透作用。因此,甲组中水分应从袋内渗出袋外,即从肠腔进入血液;丙组中水分应从袋外渗进袋内, 即从血液进入肠腔。 (2)乙组为对照组,丁组中加入微量的 Na载体蛋白抑制剂后,进入肠腔的 Na明显减少,说明 Na进 入肠腔需借助 Na载体蛋白的作用。 【考查范围】 渗透作用的原理、运用、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与判断。考试要求为。 【命题意图】 考试说明中要求生物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整体 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借助表格的形式, 且考查的内容相对隐蔽,考查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跨膜运输的特点、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