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5786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力工业利用天然气发电展望一、我国电力市场分析及展望1、我国的电力市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 1949 年的 185 万干瓦增加到 1995 年的 21722 万千瓦,是 1949 年的117 倍,年均递增 10.9;发电量从 1949 年的 43 亿千瓦时增加到 1995 年的10069 亿干瓦时,是 1949 年的 234 倍,年均递增 12.6。到 1995 年底,全国全口径装机容量为 2.17 亿千瓦,年均增长 9.5,其中水电5218 万千瓦,占 24,火电 16294 万千瓦,占 75,核电 210 万千瓦,占 1。

2、发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年发电量为 10069 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10.1,其中水电 1868 亿千瓦时,占 18.6,火电 8073 亿千瓦时,占 80.2,核电 128 亿千瓦时,占 1.3。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电力工业发展基本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 GDP 在“八五”期间年均 12的发展速度,使全国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和改善,即从 80 年代的全国范围内全年性缺电变成全年缺电与高峰缺电共存的局面。就一些地区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1)华东电网和山东电网经济发展快,用电需求大,电力供需关系长期偏紧。如华东电网近几年新增发电装机高于其他地区,但由于经济发展更快,使电力长期供不应求

3、。目前平均缺电力 200 万千瓦,缺电量 60 亿千瓦时。全网峰谷差已高达770 万千瓦,占 30以上,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高峰压限用电负荷,低谷则频繁调2停机组。山东省用电增长也较快,但电网供电能力仍然不足,1994 年缺电力 200万千瓦,缺电量 80 亿千瓦时左右。(2)华北电网电力供需状况稍有缓和。京津唐地区严重缺电局面今年以来略有缓解。但该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峰谷差占最高负荷的 32,高峰缺电力 170 万千瓦。由于燃料价差消化困难,部分燃油机组被迫停运或备用;内蒙只能送电 90 万千瓦,没有达到原定要求。入冬采暖以来,供需形势趋紧。河北北网和南网缺电较严重,特别是农

4、灌季节,若雨水不好,拉闸限电严重。山西1996 年用电增长快,但近年投产容量相对较少,电力供应逐渐紧张。(3)广东由于发电装机增长很快,1996 年以来经济增长趋于平缓,用电需求减弱,电力供需形势出现了暂时缓解。(4)福建电网水电比重大,季节性缺电严重;水情好时暂时的平衡状况也十分脆弱,因为系统备用容量偏少,电网也较薄弱。(5)东北电网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转轨换型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目前电力供需矛盾明显缓和,但冬季采暖期电网也较紧张,且用电需求的潜力不容忽视。2、2000 年及 2010 年电力需求预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2000 年,在我国人口将比 1980 年增

5、长 3 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320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上述目标, “九五”期间我国 GNP 增长速度为 8,20012010 年为 7.18。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九五”期间,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1600 万千瓦的要求,我们计划“九五”期间,新增大中型机组 7000 万千瓦,到 2000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达到 2.96 亿千瓦,年均增长 6.38,其中水电 7000 万千瓦,占

6、23.6,火电22391 万千瓦,占 75.6,核电 210 万千瓦,占 0.7。年发电量达 14000 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6.81,其中水电 2164.8 亿千瓦时,占 15.5,火电 11705 亿千瓦时,占 83.6,核电 130.2 亿千瓦时,占 0.9。即使实现此目标,并下大力气抓好全社会的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和技术限电,在国民经济 GNP 年均增长速度为 8的情况下,全国长期缺电的局面仅能做到比“八五”有所缓解,还不能解决缺电问题。2001 年到 2010 年,考虑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电力增长速度按 6.3考虑,则十年投产发电

7、机组约 2.53 亿千瓦。到 2010 年全国发电装机将达到 5.5 亿千瓦,其中水电 1.4 亿千瓦,火电 3.866 亿千瓦,核电 2070 万千瓦,风能及其他 250 万千瓦。2010 年发电量25000 亿千瓦时,其中水电 4200 亿千瓦时,火电 19524 亿千瓦时,核电 1200 亿千瓦时,风能及其他 76 亿千瓦时。届时,全国基本不缺电;初步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合电网;农村基本实现电气化;电力技术经济指标靠拢国际先进水平。43、电力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电力建设资金不足。世界银行及发展中国家实践都证明电力投资应占 GNP 的23,而我国电力的基建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8、1.6。电力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总投资的比重从 1990 年的 15.84下降到 1995 年的 11.31,电力投资缺口越来越大。2)电煤的资源和运输矛盾突出,形势不容乐观。3)以煤电为主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格局,增加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压力。90 年代以来,电力工业在控制粉尘排放和灰渣利用上取冉了显著的效果,但 SO2 的排放量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沿海地区问题尤为突出。4)由于我国受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电网电源结构不尽合理,电网运行存在许多问题。部分电网调峰问题突出,机组高峰能力不足,高峰拉闸限电时有发生,而部分电网由于水电比重较大,受来水影响呈现季节性缺电。二、2000 年及 201

9、0 年发电能源平衡分析及制约1、2000 年发电能源平衡分析根据规划,预计到 2000 年全国发电供热所需原煤 6.2 亿吨,占国家计委计划煤炭产量 14.5 亿吨的 42.76。 “九五”期间,发电供热用煤净增 1.8 亿吨,占同期净增煤量 2 亿吨的 90。从全国煤电运综合平衡看,考虑华东和华南地区在 2000 年进口一部分能源(在 2000 万吨左右)或用出口顶替,电煤供应基本上可以平衡,但要5加快煤炭外运的铁路和港口建设,重点是“三西”(即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铁路和港口工程,抓紧京九线、新荷线复线电气化建设,改造丹汉线、霍通线,提高运煤能力;接通阳涉线,建设邯济线等

10、;加快朔港线及黄骅港的建设。2、2010 年发电能源平衡分析根据规划,预计到 2010 年全国发电供热所需原煤 9.6 亿吨,占国家计委计划煤炭产量 1818.5 亿吨的 53.351.9。从全国的一次能源供需平衡情况的综合分析看,我国的能源供应在总量上是基本平衡中见紧张,但受到煤炭运输的严重制约,必须要加快铁路和港口建设,特别是重视煤炭基地的外运通道的建设。3、发电能源的环境制约电力工业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行业,其中火电厂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火电厂二氧化硫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酸雨问题突出和污染负荷集中的城市和地区已成为电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位于城市附近的老机组,设备陈旧

11、,煤耗高,除尘设备落后,烟尘排放超标量大。全国 6000 千瓦以上电厂1991 年到 1995 年的烟尘排放量分别为 363.85、384.63、377.25、397.7 和 395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 459.79、487.32、522.88、583.24 和 630 万吨。按 2000 年及2010 年发电用煤测算,2000 年、2010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分别达到 1000 万吨和2300 万吨,如不采取脱硫措施,环境容量将难以承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环保问题会更为突出。到 2010 年如按 30容量的电厂配置脱硫设施,则需投资 350 亿元(1993 年基础价)

12、,如国家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标准,脱硫投6资还将相应增加。另外,还会造成氮氧化物排放量 1000 万吨,灰渣 2.9 亿吨,需储灰场占地面积 100 万亩,废水排放 27.3 亿吨。环境问题已成为电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三、发电能源及其价格分析1、水力发电我国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及可开发水能资源量居世界首位,但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占 60以上。华东地区尚未开发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浙南的瓯江和飞云江水系,可开发容量仅 360 万千瓦,年发电量 54 亿千瓦时。福建省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但开发潜力已相当有限,1995 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403 万千瓦,占资源量的 37.5

13、,预计到本世纪末开发的水电装机将占全省资源的 50,受资源和开发条件约束,今后 15 年福建省新增水电装机容量只有 270万千瓦左右。广东省境内水电理论蕴藏量 1073 万千瓦,到 1995 年底已经开发 403 万千瓦,占37.6。尚未开发或准备建设的大部分为中小型水电,对未来广东省电力供应而言,所起的作用较低。2、煤炭发电1994 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 10438.64 亿吨,其中北美洲占 24、前苏联及7东欧占 30.2、亚洲及澳洲占 29.9,我国约占 11左右。从储采比的分析来看,北美洲、西欧及前苏联和东欧其指标均在 200300 之间,而我国所在的亚洲及澳洲仅为 169,其中我

14、国仅为 92.4。按照目前世界煤炭平均消费能力计算,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开采年限约为 230 年左右,其中我国约为 90 年。1994 年底世界煤炭贸易总额 409.7Mt,其中出口国中,北美占 23.5、前苏联及东欧占 10.7、亚洲(中国及印尼)及澳洲占 44,我国约占 6左右。进口国中,亚洲占 48.6、西欧占 22.7。我国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但 60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目前这三个省区尚未利用的保有储量占其保有总储量的 88以上。东南沿海地区的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的 3.33,保有储量占全国的 3.12,其中精查储量占 4.51。1995年我国原煤产量 12.93 亿吨,按国家计

15、委计划方案,2000 年原煤产量 14.5 亿吨,2010 年为 1818.5 亿吨。华东地区的发电能源以煤炭为主。由于区内煤炭自给不足,1995 年全区煤炭总消耗量的 66.3由外省(区)调入。1995 年全区电煤消耗量中,区外(包括国外)来煤高达 75。由于华东地区属缺能地区,煤炭自给率逐年下降,煤炭调入量逐年增加,这将对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福建省 1995 年煤炭需求量 1700 万吨,其中 49.4从省外调入。据预测,2000 年全省煤炭 60左右要由省外或国外调入,原油需求量全部由省外或国外调人。到2010 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为 6500 万吨标准煤,其中主要能源煤炭 80以

16、上8要由省外或国外调人,原油需求量盼进口量增加。广东省是煤炭资源匾乏的省份之一,煤炭需求主要靠省外来煤。电煤从省外调入,将受到运力的制约,特别受从“三西”到达秦皇岛的运输能力的制约。广东省在近期还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煤炭,以弥补国内煤炭供应的不足。1995 年进口电煤约60 万吨(不含从越南等邻近国进口),预计到 2000 年,需进口电煤 350 万吨。煤炭发电最大的问题是对环境污染的贡献较大,比水力、石油、天然气和原子能发电都大得多。3、石油发电1994 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 1373 亿吨(5 亿吨以上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洲占 8.7、前苏联及东欧占 6、亚洲及澳洲占 4,我国约占 2.4左右。而煤炭资源缺乏的非洲及中东地区占 80左右。从储采比的分析来看,该指标在 30 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其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8左右,而煤炭储量丰富的美国及西欧等国该指标均在 10 以下,而我国该指标据所在的亚洲地区的中游水平,约为 22.6。按照目前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