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5030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 关键词:自然 和谐发展 生态治水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近几年,北京市水务局结合首都的水情,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统筹城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治水之路。在 16410 平方公里的土地

2、上,对水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山区建设生态防线;平原建设生态自然河道;城区建设生态景观河道;常年无水河道有水蓄水,无水绿化;常年有水河道截污治污,还清水质。 山区建设“三道防线” 让清水下山 北京山区面积 10073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61%。山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全市现有 85 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科学地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涵养水源、保护水质至关重要。 近几年,随着山区经济发展,一方面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形成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大批城市居民到山区的景点、民俗村、垂钓园、采摘园休闲度假造成人为污染,2004 年山区接待游客达 1 千万人次,

3、给山区农民带来收益的2同时也留下了污水和垃圾。据统计,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 2.94 万吨,日产生垃圾约 3000 多吨,其中 60%以上堆放在河道或沟道附近,严重影响河流、水库水质,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北京水务从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入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把好水源地上游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防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中山,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丘陵,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

4、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防线。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减少人为扰动、恢复自然生态。 构筑“三道防线”的思路,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根据流域内的不同部位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措施。在传统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础上,增加污水、垃圾的治理和村民居住区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区、养殖区建设了 80 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00 余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年节水 1000 万立方米;封山育林减少入库泥沙 36 万吨;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入库污水 300 万吨。达到了保护水源、改善水

5、质、发展经济的目的。目前已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 20 条。按照规划今后每年要建设 10 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让清水下山,逐步改变山区水环境。 在密云水库周边重点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1300 公顷,减少化肥施用 243 吨,拆除水库周边违章建筑 1 万平方米,取缔库区网箱养鱼 53 亩,关闭库边 37 个餐3饮经营点,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使密云水库在连续干旱、蓄水锐减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国家饮用水类水质标准。 平原区建设生态自然河道 保护地下水源 北京的平原占整个北京地区总面积的 39%,是北京主要地下水的开采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大量产生,不仅污染了河道,还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

6、。因此,治理污水,建设生态自然河道,保护地下水源,是水务工作的重点。 按照治河先治污的工作思路,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近年来,以乡镇中心区为重点,陆续建成了 41 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 20%提高到 30%,每年减少 1.2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同时,加大建设和保护生态自然河道的力度,改善河流水质。温榆河全长 64 公里,是北京市一条排污河道,流经海淀、昌平、朝阳、通州四个区。为改善水质,防止污水下渗,从起点沙河水库开始,沿库区岸边由低到高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采用增氧曝气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让水活动起来。温榆河昌平段建成白各庄湖、郑各庄湖、羊各庄老河湾、蔺沟入口湿地

7、和北七家 5 处大面积人工湿地,把污水引入生物治理区。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吸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对温榆河的 7 个较大排污口,根据排出水质和水量的不同,采用曝气增氧、稳定塘沉淀分解、砂石过滤、生物膜降解、生物通道处理等综合措施,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目前,温榆河的水体已悄然发生变化,河水中已有鱼虫、泥鳅等存活。 采用生物方法净化的水域还有官厅黑土洼、延庆三里河、昌平白各庄、海淀翠湖、顺义汉石桥、密云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湿地恢复工程,共保护和恢复湿地 1713 公顷,有效改善了水质。 4清河是北京城近郊区的又一条重要的排污河道。为将清河还清,建了肖家河

8、、清河两座污水处理厂,将清河上游 78 个排污口截流,处理后进入河道。同时,从清河源头老龙口排水沟开始,清除垃圾 3468 立方米,开挖土方 29492 立方米,恢复了生态自然的原貌。在清河上游,因地制宜,在河道内制作生物浮床,种植菖蒲、美人蕉等各类水生植物 1.5 万平方米,重建生态河道。目前,清河上游水质已经还清。永定河、潮白河是流经北京市的两条大河,由于多年未发生洪水,成为无水河道,加上盗采沙石现象屡屡发生,使河道一度成为北京地区的风沙源。为治理两条无水的河道,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严禁采沙,在永定河河堤、河坡和河床种植乔灌木 237 万株,绿化面积达到 1920 万平方米;潮白河绿化面积

9、832 万平方米。通过生态治理,加上大自然的天然修复,使郊区无水河道由昔日的黄沙一片,变成了绿草茵茵的“郊外绿洲”。 城区建设生态景观河道 改善人居环境 北京城中心区现有主要河道 150 公里,除担负输排水任务外,还为城市增添水的灵气,发挥着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让河道不仅成为生态的,还要以一个个景点串成一道道靓丽的自然风景线,穿行于街巷之中,以适应人们在城市环境中享受自然的需求。因此,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做河流生态代言人,既是北京水务的基本职责,也是水务工作的制高点。近几年,北京水务按照生态治河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还清河道水质,是生态河道的

10、首要标志。北京城区每年产生 8 亿立方米的污水,要通过河道排放,这是水体发臭的根本原因。近几年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加快,坚持不懈地截污治污,每年有 4.6 亿立方米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了污水直接入河的排放量。当然此项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尤其是雨污合流口如何雨污分流,是个难题。按照北京水务工作的时间表,2008 年前,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水5质基本还清,城中心区河道水质达到类。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0%,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50%。任务相当艰巨。 坚持按生态标准治理河道。蜿蜒于北部城区的转河是生态治河的典范,在宜弯则弯、宜宽则宽、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河道内,种植了 100 余种水生植物,

11、滨河地区成为景观近人、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建造了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道六大景区等 40 个景点,让人们悠闲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8 月 20 日开工的北环水系将继续按照生态的理念进行治理。河底的水泥衬砌将被去除一半,河岸进行坡化改造,河中种上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恢复河道动植物的多样性,再现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观。 去年开工的凉水河治理工程除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以外,将采取人工、自然、生物等手段,形成三道生态治理系统:第一道系统,建成河道天然自我净化系统。整个河道有起有伏、有隐有显、有坑有窝、有缓有急,产生天然瀑汽,使水质得到净化。第二道系统,建

12、成植物天然净化系统。通过种植芦苇、香蒲、水草、荷花等适宜北方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第三道系统,建成水生动物天然净化系统。引入适宜水中生长的田螺、河蚌、鱼虾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河道两侧建设供市民休闲的景点和微地形,使凉水河逐渐改变面貌,既是生态的又是景观的。 用生物措施改善城市河湖水质。由于北京水资源紧缺,不可能用大量的清水满足城市景观需要,但又要保持良好的河湖水环境,北京水务科研人员运用一系列生物、物理措施保持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在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昆玉河等河道采用景观生态浮床种植美人蕉,插种水葫芦,安装生物栅,养鱼除草等生物措6施;在什刹海、后海安装收藻设备;在北展后湖、西海、后海等水域投放鱼苗,降低藻细胞密度,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等,近几年有效防止了内城河湖大面积爆发水华。拦蓄雨洪为河道补充水源。城市河湖利用汛期在确保迎汛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水流调度,拦蓄雨洪为内城河湖补水,使雨洪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去年城市河湖共拦蓄雨洪 312 万立方米,既减轻了水库为河道补水的压力,又改善了河道湖泊水环境,有效抑制了水华现象的发生。今年汛期,城市河湖管理部门抓住城区 6 次降压机会,科学调度,拦蓄雨洪 515 万立方米,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