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4857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析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 研究论文关键词 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国外 论文摘要 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实现产业遗产地段的生态恢复是确保产业遗产保护顺利进行的关键。特通过分析列举产业遗产地段生态恢复的实践,提出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生态恢复方法。 1 研究的必要性 在中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产业遗产的重要性,并逐渐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缺乏恰当的方式和方法,产业遗产的保护很难形成规模。因此,中国当今的产业遗产保护仅仅停留在建筑单体的保护上,而并没能从整个环境上去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少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要么全部重新更换,要么就置之不理,这使得改

2、造后的区域仍然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合理、污染环境的情况。本文从国外产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实践总结经验,以期可以对我国的产业遗产保护有所启发。 2 国外工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实例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此后逐渐发展成为对产业遗产地段的保护,出现了以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伯明翰再生等一系列产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产业建筑历史地段保护、改造和再生事业也逐渐引起世界建筑同行的关注。 2.1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 2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的重工业基地,有无数大型工业企业,生态环境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许多夕阳产

3、业停产,从而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当地政府对这个见证了德国工业发展历史的工业区进行了生态恢复及再生改造。 2.1.1 重建艾美绿色景观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土地、水域、各种各样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一个部分都不能与其他相邻的土地、水域及各种生物割裂。艾美溪河流域的绿色景观结构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遭破坏而显得支离破碎。在改造中,重新构建了这一地区的绿色景观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1.2 生态治理艾美溪河水系。该地区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了

4、原有的自然河道水系,影响了周围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水系进行了生态治理。 2.1.3 兴建花园式的工厂。发展绿色产业,使“绿色经济”在新世纪扮演重要角色,大面积的景观绿地建设,使绿地覆盖率都在 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工厂。 通过对德国工业用地生态恢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遗产地的生态恢复要重视现有生态系统的本底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充分依靠现有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要强行施加人工措施,一厢情愿地去建设一个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新系统。 2.2 英国伯明翰中心滨水区改造 伯明翰是英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也是英国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该市中心滨水区大部分用地曾经被产业类建筑设施所占

5、据,二战中的轰炸、城市更新、产业调整、河水污染都曾给该地段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周边房地产业一3蹶不振。为使伯明翰中心区重新焕发活力,1984 年,伯明翰市政厅宣布将对中心滨水区进行整治改造和再开发。该计划首先是从滨水河岸边的拖船纤夫路径、船闸和水质清污整治开始实施的,连续 3a 的清污,清除了河里已经持续 200 多年的污染物,并将水质等级从 3 提高到 1b(仅比最高水质低一级)。其后政府又出资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建设。伯明翰案例的经验表明,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和改造,一定要落实到在城市大环境和背景(如河流疏浚清污、道路改造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等)的层面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6、2.3 其他 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和苏黎世工业区改造、美国纽约 SOHO 区、Gentry公园、日本横滨 MM21 地区、加拿大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Granville Island)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改造实例,它们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成为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 3 来自案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及方法总结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产业遗产地段保护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保护已不仅仅只停留在建筑的狭小天地,而开始关注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等思想和措施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这些理念在后工业

7、时代产业遗产保护所谓生态恢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前面讨论的案例中,有一些新颖的生态恢复方法和思想值得借鉴,如材料的循环利用、污染的就地处理、生态处理手段和植物景观设计等。具体来说,产业遗产地段的生态恢复有以下新的途径。3.1 材料的循环利用 4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应尽量维持场地的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过程。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都应当得到尽可能 地循环利用,那些残砖瓦砾、工业废料、矿渣堆、混凝土板、铁轨等都能成为景观建造的良好材料,它们的使用,不仅与场地的历史氛围十分贴切,而且演绎着一种材料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工业遗产地上材料循环利用的方式:一种是就地取材,使工业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另一种

8、是对废料二次加工后再利用,利用后看不到原来废料的原形。例如,将钢板熔化后铸造其他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骨料,建筑拆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 3.2 就地处理产业遗产地段的污染 对产业遗产地段污染的处理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方面,可以利用植物改善土壤和周围的环境。例如,在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中,设计师哈格(Richard Haag)并没有把污染的土壤全部铲去,而是在土壤中掺进了一些腐殖质和草籽,来增加土壤肥力,以此培植一些微生物和植物来“吃掉”这些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污染的土壤。在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项目之一的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中,设计师拉茨也尝试利用工业废渣和污染的土壤,培植一个小型生态

9、系统,即演示花园,并专门挑选了那些能适应这种特殊生长环境的植物材料。 3.3 生态技术的运用 在产业遗产地段污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将工业水渠改造成自然河道,进行河流的自然再生,可以提高抗洪能力和补充地下水源,为野生生物创造栖息地和活动廊道。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大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生态技术还包括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活动来处理污水的技术,通过景观设计,收集雨水,对其进行处理后5循环再利用等技术。 4 总结 近几年,在中国还是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实践经验。例如,中山歧江公园建造借鉴了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

10、留、更新和再利用;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中江南造船厂地段等产业建筑和地段保护再利用研究;常青等完成的数项涉及工业遗产的保护试验个案;鲍家声等完成的原南京工艺铝制品厂多层厂房改造;张永和等完成的北京远洋艺术中心,以及“798”工厂改造等案例。但在中国已经将产业遗产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今天,能将生态理念在保护中贯彻应用的人仍很缺乏,对于产业遗产的生态恢复往往缺乏重视。因此,针对产业遗产地段特有的生态恢复还缺乏大量的研究和利用。专家和学者中研究如何解决工业带来的污染问题的很多,但是产业遗产地段的生态恢复这个课题却很少有人涉及。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不过,必须承认,在产业遗产地段的生态

11、恢复中,仅仅凭借城市历史保护专业、生态环境学专业的努力是不够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运作的实施可行性等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钱静.技术美学的嬗变与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J.规划师,2003,19(12):36-39. 3 钱静.工业弃置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再生J.江苏建筑,2003(1):29-32. 4 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6学报,2006(8):8-11. 5 卢永毅,杨燕.化腐朽为神奇德国鲁尔区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时代建筑,2006(2):36-39. 6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