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4844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水化合物的测定(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概述碳水化合物是生物界三大物质之一(Pro, Fat),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界,如谷类食物和水果蔬菜的主要成分是CH2O。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它包含了单糖、低聚糖及多糖,是大多数食品中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和动物体的重要能源。单糖、双糖、淀粉能为人体所消化吸收,提供热能,果胶、纤维素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分类和性质1、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碳水化合物是 C、H、O 三元素组成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而且绝大多数氢原子是氧原子的两倍。即氢与氧为 2:1。它们的比例与水分的组成相同(水分

2、子 H2O)。因此被人们称为“碳水化合物”即写成 CH2O。它们可用通式Cn(H2O)m表示,好像碳的水化物。但是笼统地说糖类称为 CH2O 是不太确切的。比如,我们熟悉的甲醛,它的分子式为 CH2O,醋酸 C2H4O2,乳酸 C3H6O3,从它们的结构上讲都类似于 H 与 O2:1 的关系。按照这个比例它们都应属于碳水化合物,但是以上几个物质都没有糖类的特性,所以它们不是碳水化合物。又比如,5104去氧核糖,还有鼠李糖6125。这些属于糖类,但不符合上面的比例。因此称碳水化合物是 C、H、O 组成,通式为 Cn(H2O)m是不确切的,但是历史上一直沿用下来,而且人们也习惯了,所以至今仍然采用

3、。2、分类 chemical classification按照有机化学可分成三类,它是根据在稀酸溶液中水解情况分类。化学分类:1、单糖2、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有效碳水化合物3、多糖 营养性多糖(淀粉、糖原)4、构造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无效碳水化合物现代营养工作者分为两大类:营养角度分 :有效碳水化合物、无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效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有营养(提供能量)性的称做有效碳水化合物无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酶不能消化、分解、吸收的物质,但是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利用其中一部分。对于膳食纤维近几年来人们研究得多。因为它直

4、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比如,西方国家得人普遍比东方国家吃得细、精,也就是他们吃的纤维少,谷类食物较少,而动物性食品多,蛋白质、油脂等高,所以在他们国家得直肠癌的人较多。目前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最近他们有好多食品厂在面包中加一些膳食纤维(米糠、麸皮等),还专门有些食品直接破碎,比如用小麦、玉米破碎后加工即可食。这样各种维生素没有破坏,对身体有好处。另外还要考虑到粮谷碾磨加工精度时,即要达到一定精白度,还要注意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并注意保持膳食中纤维素有一定数量。在食物成分表中,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以总碳水化合物或无氮抽出物来表示,二者都以减差法计算。何谓总碳水化合物,何谓无氮抽出物。总碳水化合物

5、(%)=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素)%3、性质 chemical property对于糖的性质我简单提一下,这里不分单、双糖(1)糖的显色反应单糖与浓盐酸或浓硫酸作用,脱去三分子水生成糖醛。(2)还原性一些低分子糖具有还原性(蔗糖没有还原性,因为蔗糖没有半缩醛羟基)。(3)旋光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测出各种糖类的旋光性。20D=/Lc- 旋光度c - 浓度L- 液层厚度或旋光管长度tD - 比旋光度二、测定意义1、糖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是最理想的。Eg:乳糖,因为婴儿消化道内含有较多的乳糖酶,这种乳糖酶能把乳糖分解成

6、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半乳糖是构成婴儿脑神经的重要物质。如果用蔗糖代替乳糖,婴儿大脑发育受到影响。乳糖对于成年人来说,由于体内乳糖酶减少。乳糖不易被吸收。2、糖是焙烤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焙烤食品中,糖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使焙烤制品产生金黄色的颜色。这种颜色可增加人们的食欲感。同时也增加了食品的色、香、味。3.生理方面:1)提供能量(糖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糖蛋白都是构成软骨、骨骼等结缔组织的基质成分)2)构成细胞成分3)促进消化(果蔬中的纤维素、果胶虽不能被消化机体利用、但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但它分泌有助于正常消化和排便功能.)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多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性质1 淀粉的物理

7、性质淀粉根据其分子形状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是由 -1,4 葡萄糖苷键连接的线性葡聚糖,二支链淀粉是由 -1,4 和 -1,6 糖苷键连接的具有分支结构的葡聚糖。直链淀粉在水溶液中并不是线性分子,而在分子内氢键的作用下分子链卷曲成螺旋状,每个螺旋含有 6 个葡萄糖残基。在显微镜下,淀粉都是形状和大小不同的透明颗粒,其形状有圆形、卵形(椭圆形)、多角形等三种。不同淀粉的淀粉粒的形状不相同,马铃薯淀粉粒的形状为卵形,玉米淀粉粒的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稻米淀粉粒的形状为多角形。不同淀粉粒不仅颗粒形状不一样,其大小也不相同,不同淀粉粒平均颗粒大小为:马铃薯淀粉粒65m,小麦淀粉粒 20m,甘

8、薯淀粉粒 15m,玉米淀粉粒 16m,稻米淀粉粒 5m。就同一种淀粉而言,淀粉粒的大小也不均匀,如玉米淀粉粒中最大的为 26m,最小的为 5m。在常见的淀粉中马拉松淀粉的颗粒最大,稻米淀粉的颗粒最小。支链淀粉易分散在冰水中,而直链淀粉不易分散在冰水中。天然淀粉粒完全不溶于冷水。在 68-80时,直链淀粉在水中溶胀而形成胶体,支链淀粉则仍为颗粒,但是,一旦支链淀粉溶解后冷却则不易析出。2 淀粉的化学性质 与碘反应:直链淀粉与碘反应呈棕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与碘的反应随分子质量的减小,溶液呈色依次变化为:蓝色-紫色-橙色-无色。但淀粉、糊精与碘的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是一个物理过程。是

9、由于碘在淀粉分子螺旋中吸附而引起的。在淀粉分子的每一个螺旋中能吸附一分子的碘,吸附的作用力为范得华力,这种作用力改变了碘的原有色泽。对于糊精来说,聚合度为 4-6 与碘呈无色,聚合度为 8-20 与碘呈红色,聚合度为大于 40 与碘呈蓝色。支链淀粉一般与碘呈紫色,因为其支链的长度一般为 20-30。 水解反应:工业上常通过淀粉水解来生产各种化工原料,根据淀粉的水解程度度的不同可得到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等,常用的生产方法有酸法和酶法。(1)酸法:用无机酸作为催化剂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转变成葡萄糖,这个工序在工业上称为“糖化”。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除发生糖化反应形成葡萄糖外,还

10、有其他副反应发生,如发生复合反应形成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环状糊精或双键。影响淀粉水解反应的因素有:A 淀粉的种类:不同淀粉的可水解难易程度不一样,由难到易依次为马铃薯淀粉-玉米、高粱等谷类淀粉-大米淀粉。B 淀粉的形态:无定性的淀粉比结晶态的淀粉容易被水解。C 淀粉的化学结构: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水解,-1,4 糖苷键比 -1,6 糖苷键易于水解。D 催化剂:不同的无机酸对淀粉水解反应的催化效果不一样,在相同浓度下,催化强弱顺序为:盐酸硫酸草酸。E 温度。(2)酶法:酶法对淀粉的水解包括糊化、液化和糖化三个工序。常用于淀粉水解的酶有 -淀粉酶、-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淀粉酶

11、用于液化淀粉又称为液化酶,-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用于淀粉糖化,又称为糖化酶。-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只能水解 -1,4 糖苷键,不能水解 -1,6 糖苷键,但可越过 -1,6 糖苷键水解 -1,4 糖苷键,但不能水解麦芽糖中的 -1,4 糖苷键,利用-淀粉酶对淀粉进行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从淀粉的还原端开始对淀粉进行水解,能水解 -1,4 糖苷件,不能水解 -1,6 糖苷键,且不能越过 -1,6 糖苷键水解 -1,4 糖苷键,利用-淀粉酶对淀粉进行水解,产物中含有 -麦芽糖和 -极限糊精。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水解 -1,4,-

12、1,6 和 -1,3 糖苷键,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淀粉的糊化和老化-淀粉:指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淀粉:指不具有胶束结构的淀粉,也就是处于糊化状态的淀粉;膨润现象:淀粉颗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结构即行消失的现象。(1)糊化: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A 淀粉的种类和颗粒大小;B 食品中

13、的含水量;C 添加物:高浓度糖降低淀粉的糊化,脂类物质能与淀粉形成复合物降低糊化程度,提高糊化温度,食盐有时会使糊化温度提高,有时会使糊化温度降低;D 酸度:在 pH4-7 的范围内酸度对糊化的影响不明显,当 pH 大于 10.0,降低酸度会加速糊化。(2)老化:经过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放置后,溶液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A 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于老化;B 食品的含水量:食品中的含水量在 30%-60%淀粉易于老化,当水分含量低于 10%或者有大量水分存在时淀粉都不易老化;C 温度:在 2-4淀粉最易老化,温度大于

14、60或小于-20颠覆你呢都不易老化;D 酸度:偏酸或偏碱淀粉都不易老化。淀粉老化在早期阶段是由直链淀粉引起的,而在较长的时间内,支链淀粉较长的支链也可以相互发生缔合而发生老化。防止淀粉老化的方法:将糊化后的淀粉在 80以上高温迅速去除水分使食品的水分保持在 10%以下或在冷冻条件下脱水。化学改性淀粉:(1)预糊化淀粉,糊化后在干燥滚筒上快速干燥;(2)淀粉磷酸酯: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磷酸盐在 120-125下的酯化反应,可以提高淀粉的增稠性、透明性,改善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稳定性;(3)交联淀粉:嗲安分与含有双键或多功能团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衍生物,产用的交联试剂有:三磷酸钠,表氢醇,醋酸等。3

15、果胶果胶是指不同长呢高度酯化和中和的 -半乳糖醛酸以 1,4-苷键形成的聚合物。果胶的酯化度=果胶中酯化的半乳糖醛酸的残基数/果胶中总半乳糖醛酸的残基数。在果蔬成熟过程中,果胶由 3 种形态:原果胶:高度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中等度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酸:未甲酯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糖含量 60-65%,pH2.0-3.5,果胶 0.3%-0.7%。影响果胶形成凝胶的因素:(1)果胶分子量:凝胶的强度与果胶的分子量呈正比;(2)酯化度:酯化度在 30-50 时,凝胶形成时间随酯化度的增大而增加,酯化度在 50-70时,凝胶形成时间随酯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酯化度(

16、DE)小于 50 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胶,低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不需要糖,但必须有多价离子存在,如钙离子、铝离子等。(3)pH 的影响:果胶一般在 pH2.7-3.5 形成凝胶,最适 pH3.2,低甲氧基果胶在 pH2.5-6.5 形成凝胶。(4)温度。糖类的提取与澄清糖类的提取与澄清一.提取常用溶剂有:水和乙醇,在提取糖类时,先将样品磨碎浸泡成溶液,若有脂肪的样品用石油醚提取,撤去其中的脂肪和叶绿素。1. 水作提取剂用水作提取剂,温度控制在 45-50,利用水作提取剂时,还有 pro、氨基酸、多糖、色素干扰,影响过滤时间,所以用水作提取剂应注意三个的注意:1)温度过高:是可溶性淀粉及糊精提取出来 。2)酸性样品:酸性使糖水解(转化),所以酸性样品用碳酸钙中和,提取但应控制在中性。3)萃取的液体:有酶活性时,同样是使糖水解,加二氯化汞可防止(二氯化汞可抑制酶活性)2. 乙醇(水溶液)作提取液乙醇作提取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