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拱翻模施工技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4632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底拱翻模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底拱翻模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底拱翻模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底拱翻模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拱翻模施工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底拱翻模施工技术摘要: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隧洞体形结构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平洞底拱按常规方法施工,混凝土表面缺陷无法消除。底拱翻模抹面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施工后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消除了水汽泡、麻面等混凝土施工中的“顽症”,满足了设计需要。 关键词:地下隧洞混凝土施工底拱翻模三峡工程 1 概况 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由 3 条(衬后为 4 条)输水隧洞和 36 口竖井组成,其中包括 16 口斜井及 72 个渐变段,隧洞总长约 5500m。隧洞结构设计复杂,洞洞交叉,洞井相贯,断面多变,其中平洞标准段衬砌断面为 11 种之多,最长一段直洞长度仅约为 128m。标准段除有少部平洞外

2、,其余均为坡比 17 或 18 的斜坡段,斜坡升降处均为圆弧过渡,进出口处还设有平弯,72 个渐变段共有 19 种不同的尺寸。 1.1 结构特点 平洞底拱除闸室段为方形、渐变段为两条小圆变方或方变小圆、T 型管及十字管为两条 45倒角外,其余标准段底拱均为宽 5m,两侧为 R50cm 的反圆弧,南北坡衬砌厚 60cm,中隔墩衬砌厚 100cm。标准段底拱断面结构见图 1。 1.2 施工步骤 平洞混凝土施工程序分为两步:先浇底拱,后浇边顶拱。底拱浇高 7090cm,圆弧上去 2040cm,以便边顶模板搭接。浇筑长度南北坡为 8m,中隔墩为 12m。 1.3 表面平整度要求 由于通航后隧洞表面要承

3、受高达 30m/s 水流的冲刷,为提高混凝土表面的耐2久性,浇筑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质量要求高。表面平整度用 3m 直尺检查,类区垂直水流方向的起伏差小于 3mm,平行水流方向的起伏差小于 5mm,纵坡1/50,不允许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水汽泡及直径或深度大于 5mm 的气孔洞。 2 初期施工及试验情况 永久船闸地下输水隧洞从 1999 年 9 月 29 日第 1 块底拱结构混凝土开始浇筑。底拱模板结构反弧部分 R50cm 及边墙采用定型钢模板,两边用桁架相连,底板3m 段采用人工刮平抹面。底拱定型模板结构见图 2。 由于混凝土浇筑时,反弧部分汽泡难以排出,聚积吸附在模板表面,脱模后在混

4、凝土表面出现大量的水汽泡、麻面;同时中部桁架密集,人工刮平抹面困难,致使底板平整度较差,极大地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质量。 针对初期底拱浇筑中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进行了各种相关试验,包括不同的振捣时间,模板开孔,木模板和在钢模板加内衬等几种条件的试验。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还在钢模板及木模表面铺定吸湿性好的土工织物和生白布,但土工织物和生白布只能周转 23 次,成本高,且无法彻底解决表面平整度及水汽泡。经多次试验,我们认为,只有改变常规的施工方案改善工艺措施才能消除底拱混凝土表面水汽泡,因此,我们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底拱翻模抹面技术。 3 底拱翻模 底拱翻模抹面技术投入使用后,在施工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5、。目前,底拱翻模主要分为底拱翻模台车和底拱小翻模两种结构形式。 3.1 底拱翻模台车结构 底拱翻模台车为整体结构,主要由模板、台车架、拖板、撑杆、行走轮、支架及轨道等组成,见图 3。 3模板包括 R50cm 反弧段、高 40cm 边墙及 50cm 底板直段,面板厚 6mm。模板每块长 2m,模板间用螺栓连接。 台车架主要由型钢组成,分为 4m 一段,底部拖板导轨固定于台车架上。行走轮移动时固定于台车架上;浇筑时在台车架两端用钢凳支撑住。 手动撑杆用于模板支撑及脱立模,当用手动撑杆把模板脱空后,换用 12t 手拉葫芦把模板拉拢台车架,并用挂钩把模板固定于台车架上。 拖板长约 2.7m,宽 50c

6、m,上置 2 只 1.1kW 平板振捣器。刮板前后往返运行时用 1t 手拉葫芦进行牵引。 轨道采用12 槽钢。后部轨道置于底板混凝土上,前部轨道置于已绑扎的底板钢筋上。轨道前后循环,重复使用。 3.2 底拱小翻模结构 底拱小翻模主要由模板、背肋、拉筋、样架、刮轨及支架等组成,见图 4。 模板同样包括 R50cm 反弧段、高 10cm 边墙及底板。模板面板厚 3mm,高55mm,每块模板长 1.2m,模板相互间用形卡相连。 背肋紧贴模板内肋,以便通过拉筋把模板拉紧固定。背肋分为横、纵向,均用 1.5钢管,纵肋弯制而成,间距 60cm。 刮板用方钢或槽钢制成。刮板导轨用 25 圆钢通过尼龙锥套与底

7、板钢筋固定,混凝土平整后把导轨及锥套取出,人工抹平。 支架由 1.5钢管通过用碗扣连接而成。支架主要用于模板拆翻、振捣、抹面及混凝土输送泵管架设。 3.3 底拱翻模技术参数及施工程序 4底拱翻模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序相同:扎筋立模校正浇筑平仓振捣翻模抹面模板移装。不同之处主要为:一是底拱台车整体移装,拖板导轨固定于台车架上;而底拱小翻模分块移装,刮板导轨固定于底板钢筋上;二是底拱台车车架可作施工平台及混凝土输送导管架,而底拱小翻模需另搭设施工平台。 平洞底拱用翻模施工,只要根据混凝土初凝强度,掌握好翻模时间,把混凝土表面抹平、压光,便可彻底消除混凝土表面水汽泡、麻面及错台。 3.4 底拱翻模工

8、艺措施 (1)塌落度控,制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分层平铺入仓,浇筑层厚50cm,塌落度严格控制在 1216cm 之间。 (2)浇筑顺序,先将混凝土浇筑至底板内层钢筋以下,然后改由边墙下料,当混凝土由边墙圆弧模板底部溢出后,再从中间底板下料至底板高程,最后再把边墙浇满。 (3)平仓振捣,混凝土入仓后,骨料有堆积的地方采用人工及时平仓分料及振捣;振捣棒作业时要求“快插慢退”,振捣时间控制在 4050s,以混凝土不再冒气泡且表面泛浆为止。 (4)底板平整,收仓后,底板混凝土略高于设计高程,初步用拖板或刮板进行平整处理,最后用抹铲人工找平、压光。 (5)翻模、抹面,混凝土初凝强度达到 0.10.3MPa

9、时,按浇筑顺序逐块翻起模板,用泥铲抹平、压光残留于反弧段混凝土表面的水汽泡、麻面及错台等,消除表面缺陷。54 施工应用与拓展4.1 底拱翻模台车施工底拱翻模台车于 1999 年 5 月 18 日首次用于南-平洞 S4 块底拱浇筑。底拱翻模台车整体进行脱立模、移位;混凝土浇筑后,按混凝土浇筑顺序逐块翻转模板,对反圆弧面等存在水汽泡、麻面的部位进行人工抹面、压光,较好地解决了混凝土表面缺陷。但由于台车重量大,移位、翻转较困难,翻模时间较长,易错失最佳抹面时机;模板翻转时易对相邻块产生扰动,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同时,由于台车架空间较小,不利于进行拖板、抹面作业。4.2 底拱小翻模施工底拱小翻模于

10、2001 年 7 月 20 日首次投入北-N16 平洞底拱施工。虽然模板小块拼装,需设置较多拉筋、搭架等,工序较繁杂,但模板重量轻,装拆、转移方便,时间短,易于把握住最佳抹面时机;底拱刮平、抹面施工空间大,模板翻拆时不易扰动相邻块,混凝土表面无裂纹;在与边顶拱同步施工中,利于边顶台车的安装、材料运输及混凝土输送,而且适用于弯道施工,所以底拱小翻模在平洞施工中显示出较强的适用性。4.3 底拱翻模的拓展底拱小翻模结构简单,适合于地下洞室施工,所以在后来的施工中,底拱小翻模又发展应用到平洞旁弯、升坎溢流面、渐变段、闸室段、T 型管、十字管、56.9的斜井上、下弯段及直段部分底板等。断面形式多样,有圆弧形、45倒角及圆变方或方变圆等;模板既有钢模,亦有木模。为底拱混凝土的优质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底拱小翻模除在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隧洞中广泛使用外,还在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引水隧洞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引水隧洞直径为 13.5 m,底拱翻模结构见图 5。6用底拱翻模抹面技术施工,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彻底消除了表面水汽泡、麻面等,满足了设计质量要求,还可节省大量的缺陷处理费用和时间,减少了三峡电站通航发电后,隧洞混凝土表面在高速水流冲刷下发生气蚀的可能性及维修的机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