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电综述(下)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4437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水电综述(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水电综述(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水电综述(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水电综述(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水电综述(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水电综述(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水电综述(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水电综述(下)(5)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实施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推进农村水电体制改革。1997 年水利部提出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以来,各地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反对和打破垄断,积极按照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的要求实施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以推进农村水电改革发展。截至 2003 年全国先后组建了四川、重庆、吉林、广西、新疆、湖南、浙江、云南、青海、湖北、河南、广东、贵州、福建、山西、陕西、辽宁、安徽、河北等 19 家以资产为纽带的省级水电集团公司,四川水电集团公司可控资产规模 200 亿元,其它有的拥有权益资产数十亿元。新疆、青海、湖南、广西、重庆、安徽、河北、四川水电集

2、团公司被省级政府明确为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这 19 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都是本省(区、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项目法人。四川、重庆、广西、吉林、云南、湖南、青海、湖北、广东等 9 家省级水电集团公司,还作为水利系统农网改造资金的承贷主体,负责本省(区、市)自发自管县的农网改造,有的还继续作为水利系统城网改造资金承贷主体负责城网改造。全国还组建了 70 多家跨县的地区性水电集团公司。目前,全国水利系统已有新疆汇通水利,四川乐山电力、明星电力、岷江水电、西昌电力,重庆三峡水利、乌江电力、涪陵水电,福建闽东电力,浙江钱江水利,广西桂东水电,河南 xxxx、安徽水利共 13 家公司实现了上市

3、,在我国股市上形成了业绩稳健的中小水电板块。2001 年水利部水电局在杭州举办“01 水利水电板块论坛”。水利部副部长陈雷致信祝贺,这是全国水利系统首次举行的行业“板块论坛”,旨在打水利旗帜,树水利雄风,加快农村水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农村水电上市公司,带动农村水电资产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农村水电行业加快改革发展。2通过实践、学习和调研,坚持电力工业改革方向,积极提出“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政策建议,基本被国家采纳,列入国务院 2002 年 5 号文件。如:“以小水电自发自供为主的供电区,要加强电网建设,适时实行厂网分开”、 “国家电力公司以外

4、供电企业的资产关系维持现状”、 “允许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 “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 “对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输配分开”等。国务院 2002 年 5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农村水电行业认真学习贯彻 5 号文件。湖南出台了重大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加紧做实做强做大省级水电集团公司;甘肃、四川、湖南、吉林、云南、湖北、贵州、广西、福建、山西、安徽等许多省(区)向政府和经济综合部门提出加快电力体制改改革和搞好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的建议,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各地按照电力工业配电端改革的要求

5、,坚持地方独立配电公司方向,积极积推进农村水电供电区的体制改革,促进全国电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为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6)以水能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以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为龙头,开创农村水电行业管理新局面。一是推进水能资源统一管理。 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水能是水量作功的结果,水能资源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兴办水电企业要进行水能资源论证,实行水能开发许可制度和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国有水能资源使用权的有效实现形式。首先加强水能资源统一管理理论研究,引导水能资源市场3化配置和优化配置,浙江、贵

6、州等省相继出台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出让管理办法,积极推广这些地区经验;其次 2003 年水利部连续下发了两个文件,严格要求清除“四无”水电站事故隐患,引起各地重视、反思和采取措施,推进全国水能资源统一管理。二是加快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在对广东、湖南、浙江、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区)农村水电生产现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农村水电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来建设农村水电、管理农村水电,实现农村水电现代化的思路。2002 年提出了中国农村水电现代化管理示范模式,2003 年制订和颁发了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指导意见,在湖南郴州建立了农

7、村水电现代化示范基地,规范农村水电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农村水电现代化。三是加强水电职能机构建设。在全国省级农村水电管理机构基本建立的基础上,重点抓充实骨干,加强职能,同时落实重点地区市、县级职能和机构建设。 四是推进农村水电投资多元化改革。在加快农村水电国有资产战略重组的同时,总结推广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农村水电建设的经验,推进农村水电投资多元化。五是规范农村水电市场。针对农村水电设计市场、建设市场、设备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积极推进设计招标和设备招标,落实农村水电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六是加强农村水电规范化建设和政策研究。组织制定修订农村水电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

8、的标准、规程和规范。除已颁发、出台的外,正在组织制定修订的4尚有 12 项。 农村水电条例(初稿)已提出,在组织修改后力争作为母法配套法规尽快出台。七是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农村水电队伍素质。在全行业开展了变电站值班员技能竞赛,通过各省预赛和全国决赛,表彰了 3 名“全国技术能手”和 7 名“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在全行业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组织完成了全国农村水电职工培训电子音像教材,为职工培训创造了条件。组织有关高等院校编写了系列农村水电现代化技术培训教材。八是推进农村水电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和安全文明生产。以人本管理为中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和全员培训,狠抓“两票三制”的贯彻落实,突出解决

9、生产现场脏乱差和不安全不文明的局面;积极推进减人增效,实行创业再就业,转岗不下岗,分流不失业;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服务窗口活动,更好为“三农”服务。以上等等,开创了以水能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以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为龙头的农村水电行业管理新局面。(8)农村水电的国际影响显著提高。我国开发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解决国际上共同关心的能源、环境和消除贫困问题的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广中国发展小水电的经验。我们已为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小水电专家,向 50 多个国家出口了小水电设备。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140 多个政府机构

10、和国际组织组成的国际小水电网总部设在中国杭州。2000 年联合国工发组织也在中国杭州成立了国际小水电中心,这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个法律框架内的组织。2001 年 6 月,国际小水电协调委员会在印度召开第 7 次年会,印度总统和印5度总理分别致电祝贺。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国际小水电网管理机构,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局长程回洲当选主席,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童建栋当选总干事。经过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陈雷、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章猛进、克鲁吉亚公共和国总统谢瓦尔拉泽(原)任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原)任顾问。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果,不仅为我国

11、农村水电的发展,而且为扩大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2.作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对促进贫困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以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为例:(1)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成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00 年,653 个电气化县水电企业上缴的税金占这些县财政收入的 8.8%。广东省 33 个山区电气化县农村水电企业上缴的税金占这些县财政收入的 22%,最高的乳源县达到 68%;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水电企业上缴的税金占州财政收入的 30%。第三批建成的 335 个电气化县

12、,从 1995 年到 2000 年,GDP 由 2345 亿元增加到4778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15.3%,是全国的 2 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 1082 元增加到 1914 元,同比年均增长速度 8.1%,是全国年均增速 5.4%的 1.5 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成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促进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00 年,农村水电发电量相当于3000 万 t 标准煤,减少排放 7200 万 t 二氧化碳和其他大量有害气体。开发农村水6电大力实施以电代柴,使农村水电供电区约有 200

13、0 万户居民使用电炊,减少了森林砍伐,每年节约木材约 1 亿多 m3,改善了生态环境,初级电气化县的森林覆盖率 15 年平均增长了 9.88 个百分点,比全国高 5.4 个百分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电企业上缴的税金占全州财政收入的 40%,替代林业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森工企业的转产,成为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措施。(3)以电气化带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电气化建设,第一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15 年提高 33 个百分点;第二批 10 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第三批 5 年提高 9 个百分点。653 个农村水电初

14、级电气化县基本上都是 5 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而全国从 1985 年到 1999 年 14 年提高了 10.9 个百分点。电气化县建设使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快速升级转换,并相应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三批初级电气化县累计有 2000 多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经济结构的升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4)加快河流的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通过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治水办电相结合,初步治理了数千条中小河流,形成水库库容上千亿 m3,增加灌溉面积 2530 万亩,解决了 6

15、425 万人及 4742 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发展了以农村水电为龙头的山区水利,提高了防洪抗旱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能力。(5)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贵州镇远县,通过电气化建设,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道道堤水映明珠、处处侗寨星闪烁”的舞阳河风景区,每年游客数十7万人,水电旅游成为支柱产业,全县旅游收入比建设电气化前增长 13 倍。九寨沟、黄龙寺、海螺沟、青城山、峨眉山、黄山、长白山、神农架等著名风景区,所在地都是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生产生活普遍使用农村水电能源,对进一步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美化景区,促进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6)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

16、第二批电气化县中的长白、爱晖、大新、呼玛、瑞丽、景洪、屏边、温宿、富蕴、博乐等 10 个边疆县,“八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由 21.4 亿元上升到 49.5 亿元,财政收入由 1.9 亿元上升到 3.5 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 710 元上升到 1103 元,粮食产量由 6.7 亿 kg 上升到 9.2 亿 kg。青海省 10 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全部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电气化县建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 15 年翻了三番。云南边境县在电气化建设中扩大对外开放,率先于全国电业实现农村水电走出国门向邻国送电,巩固了与邻国的友好睦邻关系,稳定了边防。(7)促进了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已建成的初级电气化县,电视覆盖率超过 90,学龄儿童入学率普遍在 95以上,电化教学手段进入山乡中小学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发展农村电气化事业中直接受益,用上了现代生产和生活设施,增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