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备什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3913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备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集体备课备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集体备课备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集体备课备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备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备什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一、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1、备教学理念即教学指导思想。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2、备教学重点和难点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3、备学习方式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四、备作业设计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

2、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二、集体备课的方式 首先,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我校针对不同学科确定了不同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政治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定在星期三。每周一由教导处连同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下周的活

3、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每周三上午为政治集体备课集体交流时间,原则上周六当天下午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从下周一至下周五为个性设计与反思即二次备课的时间。这样,通过时间的固定化,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正常开展。 概括说来,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几篇课文的教学或好几个课时,针对每篇课文(课时)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篇(几课时)。主备人的职责是什么呢?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4、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辅备人在周六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主备、辅备的人可以在书头上注一注、划一划。也可以在纸头上写一写,这些形式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学校不强求一致。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及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

5、善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证交流的深入,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我们取消了交流时记录的做法。因为过去要求各组记好交流记录,结果往往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个人说,一个人记,甚至说的人

6、还不时停下来等等记录的人,这种交流实质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那么是不是交流时什么都不记呢?也不是,记是由各人记,记什么?不限制,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记的形式可以在书本上圈圈划划,可以在纸头上写,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 每周的教学内容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备课交流时,我们做到区别对待。另外,针对不同的主备人备的课,我们在交流时也要体现区别。骨干教师主备的课能起到促进垂范的作用,讨论时可

7、以重点交流;才入门的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锻炼,备的课可以重点讨论,等等。另外,集体备课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具准备、制作,讨论练习,包括讨论阶段检测的试卷。 集体交流不仅仅形成共同的教案,交流时还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共同讨论。每次集体备课都确定好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主任、校长、也可以是备课组长,主持人就备课人的困惑反思选择一到两个话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两小时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

8、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人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第 1、2 课时的教案必须在周六复印到辅备教师手中,其余的教案必须于下周一印发给教师。 (四)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后,会照本宣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学校规定每位教

9、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我们跟教师讲,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也记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为了督促教师个性设计与反思,我们教导处按学科分每条线每周五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 三、加强集体备课管理 怎样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我们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 四定

10、,一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周期,确定了周六下午固定的两个小时时间专门用于讨论交流;二是确定了集体备课四步流程;三是确定了主备、辅备人的职责,确定了分线主任检查制度,和主持人制度,一个好的主持人能善于调动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引导教师将讨论交流深入化,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四是确定了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制度。我们对教师集体备课状况的考核从四方面入手,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核;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限时备课竞赛,考核教师的业限时备课竞赛,考核教师的业务能力务能力;课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

11、教案的轨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课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轨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两结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 严格地讲集体备课这项工作是最难管理也最需要管理的,但过去那种管理一管就死。“你要资料,我来抄,你要我来,我谈闲”。怎样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呢? 学校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并逐步由钢性的制度管理向弹性化的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我们处处尊重老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备课环境,例如淡化资料的要求,我们跟教师讲,我们集体备课为的是什么?不是来做样子给别人看,我们集体备课我们集体备课为的是什么?不是来做样子给别人看,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要的

12、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我们还提出只要有益于这个目的的任何形式我们都不反对。包括集体备课的过程资料,我们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备人的备课量上,我们放手给备课组自行决定,你们认为骨干教师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骨干教师主备量大一些也行。组内以为“一三五”考核对象应主备多一些,以便大家来共同指导他也行。一周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组内教师自行申报决定,也可以是备课组长协调安排等等都行。每学期学校还进行备课竞赛和评选最佳备课组等激励活动每学期学校还进行备课竞赛和评选最佳备课组等激励活动。2、备课和培训相结合 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种师培的过程。另外,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这本身也是教研培训相结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