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902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县百合完全中学梁鑫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如何从课堂提问中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 力和创造力广西南宁横县百合完全中学 梁 鑫2010 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名校长论坛上,英国惠灵顿中学校长安东尼塞尔顿博士毫不客气地批判了当前的教育,他说:“现在的中小学如同非人性的工厂,培养的学生只会通过考试,却不会思考;只知道试题的正确答案,却不懂真正的历史与生物。 ”他指责现行的工厂式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的,让学生成为了优质化的“机器人” 。不可否认的,虽说不断提倡新课改的“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很多的学校课堂里,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校课堂,还是改变不了老师满堂灌的现状,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个体。学

2、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说什么他们都点头认同,没有对课堂问题进行质疑和思考,没有创新性的思维。通过几年来在农村中学的从教实践总结得出,其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自己无法认知或者认同的事物,往往采取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第二,学生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在了被主导的地位,对老师的标准答案存在依赖性;第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自主学习和自主钻研的意识。正因为如此,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就必须得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打破对老师的依赖性。笔者认为,课堂的主导方式就是“问”与“答”的形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课堂的提问设计就成为了关键。那么该如何从课堂

3、提问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还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是的一种行为倾向,课堂中学生是否会参与课堂,是否在课堂中能侃侃而谈,这都跟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在一个班的学生里,我们不难发现,在授课的时候,有些同学一堂课至始至终都在低头不语;有些同学又非常活跃,但答非所问;也有一部分同学认真思考,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同授一堂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了他们参与课堂的行为。一些在课堂当中寡言少语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小学初中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错了之后就受到同学的嘲笑

4、,久而久之就不敢在课堂当中回答问题,甚至逃避老师的眼光,对于老师的提问,就习惯性的说出“不知道” 。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敢于去表达自己,就需要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鼓励,2老师提问之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做到这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鼓励为主,卸下学生羞涩的包袱记得,我的语文课代表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老师,其实是因为你在高一的语文课上经常都是面带微笑,我们回答问题错了你也会告诉我们没关系 ,这样才让我们觉得课堂轻松,才敢说话,我才想学好语文。 ”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并且引导着我在课堂的行为。老

5、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知心人。农村中学学生,从小到大缺少的是老师,同学,甚至是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在课堂中的信心来源于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要想他们能够在课堂当中毫无顾忌的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就必须给他们灌输“说错了,没有人会看不起你,反而会赢得更多的掌声” 这样的一种鼓励为主的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够轻松的应对课堂的提问,才能够卸下自己的羞涩的包袱,畅所欲言,才能够有新的思维,新的发现,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能力培养。(二)让课堂讨论进行到底“把课堂留给学生”这是新课标对于老师的要求,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理论,课堂的讨论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源泉,只有交流才能自主

6、思考。所以,我们的课堂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们。然而,课堂的引导者依然是老师,要组织好课堂的讨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要有所要求。 “提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要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老师提问的立足点也要求新颖有启发性。提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生活,避免提出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避免过宽过大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入手讨论。(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有讨论,就会有合作,有合作也会有竞争。竞争机制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求胜的心理,为了赢,他们会主动的参与课堂,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另外,老师抛出问题后,往往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在竞争的同时也有合作

7、。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依靠感,学生不会觉得孤独,同时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组员分享,进而跟全班同学分享。所以,这样的合作学习法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有力保证。二、因材施教,设计特色性的课堂提问3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知识面过窄,阅读经验少,缺乏社会阅历,所以学生对于难懂的问题往往思维跳跃性不强,无法理解老师所提的问题,以致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对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课堂,要因材施教,对课堂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已达到课堂的最有效性。(一)巧设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

8、心理因素。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评价课堂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必须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然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便是通过设计巧妙而恰当的课堂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课文的时候,当时刚好教室里飞入了两只蝴蝶,老师就灵机一动,让学生看那两只蝴蝶,问学生由这两只蝴蝶想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自然不一,而老师最后却由这两只蝴蝶引出了以双双化蝶为结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老师就趁机提问, “其实远在英国也有那么一个故事,它被称为是外国版的梁祝?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然能答出来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然而

9、,老师还未放过,继续接着问, “大家说说为什么。 ”自然而然,学生也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导入,既能够就地取材,又能够逐层深入引导学生,老师通过开始的设疑,就地取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导入,引起学生的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二)凸显课文的重难点课堂的好坏不是由课堂知识涵盖的广度来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决定。所以,课文教授的过程中,并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课文,而更注重的是重难点突出。所以,要分析一篇课文,我们就要尽自己的所能突出重难点,老师问题的设计也应尽量层层突显重难点。那么该怎么去凸显重难点呢?首先,问题设计要有难易的坡度。

10、老师设计问题,应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时,如果说直接就问同学们,鲁迅先生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估计很多同学会无从下手来回答,要揭示主旨那么大的问题,学生一下子肯定无法回答,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的问题来讲:祝福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她的命运怎么样?是什么导致了她的这种命运?自然而然的,学生回答完这几个问题,就能很清楚的明白,导致祥林嫂悲惨命运的4是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所以,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是想说明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吃人的本质。其次,课堂的提问可以灵活多样。有时,老师要学会“装傻” 。学生习惯了依赖老师的标准答案,所以,为了让学生

11、能够充分的思考,老师有时可以将自己变成求知的对象,让学生来问,老师故意从反面来答,这样由于老师的“无知” ,学生会很乐意的把自己的标准答案告诉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一举两得之效。(三)注重的课文细节我们上课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整体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课文当中的细节。有时对课堂细节的探讨,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在讲授荷花淀这篇课文当中,特别提出让学生注意没有标注说话主题的几个女人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描写,让学生通过这些对话猜猜说话的主体是谁,从对话中探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讲述祝福这篇课文时,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充分说

12、明了祥林嫂这几年的非人生活的境况和命运。从而揭示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注重课文细节的描写,往往能够成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能够让学生通过表面的现象来挖掘更深层的含义,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解决问题,感受主题。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快乐学习生活,就是学生积累知识宝库,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实际上是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那么提问的方式要贴近生活。只有贴近生活的提问才能够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课文中的感受也许仅仅只是作者的感受,但是我们作为老师,要让学生有创造性,就要对课文当中作者的感受进行拓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去提问,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如, 胡同文化这篇课文,因为胡同是

13、北京才有的建筑,而作为南方的同学,可能很难去感受这种建筑下生活的人们的生活习性。那么,只能够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去感受,如,在村里,同学们跟左邻右舍是怎么相处的?看看有哪些生活的习性跟北方人是相似的,从而概括出要点。 “易于满足” “安于现状” , “隐忍”这些特点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是不受地域之分的,最后学生知道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些习性,最后做延伸讨论, “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一种生存方式,好吗?”这样就能让学生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在亲切的课堂中快乐学习。总之,要在课堂当中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力,老师就应该在课堂5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不仅要对学生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而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提供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