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38002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就在生活中 就在细节里花加拉嘎学校 丁雅娟道德这个词很抽象。字典里的意思是这样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准则。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也就是指道德行为本身。比如说某某人道德素质不高,是指他的行为、举止和言辞等等方面所做的不符合世俗的一般标准。自古以来,有道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这些人和事都向世人诠释了道德的可贵。六尺巷的故事是发生在邻里间的故事:清朝时,宰相张英邻居家想将府宅外扩三尺,可张英的家人不肯,为此两家人闹到了府衙,而府衙的人又不敢轻率的了结此事,因为两家当事人都是朝廷里的大官,不敢惹,所以张英的家人想让张英出面解决此事。这时张

2、英正在京城任职,于是家人就给张英写了一封家书。宰相张英收到家书后,不但没恼怒,反而坦然一笑,拿起笔给家人回信,回信的内容是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十分羞愧,主动将围墙后退三尺。邻居大为感动,也将院墙后退三尺。从此六尺巷的故事广为传颂。张英的宽容使邻里关系更和谐。所以说道德是世间万物和谐之根本。所以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辉煌。可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对我们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一、目前孩子道德现状1、多数孩子自私、冷漠。我们每周都会给孩子发两次水果,刚开始的

3、时候,我安排专人发水果,但是发了几天,觉得不行,为什么呢?发苹果的时候,分到大苹果的同学不吱声,分到小苹果的同学就不甘心了。跟我反映:老师某某分给我一个小苹果,人家谁谁谁分的就是个大苹果。后来我让他们自己到水果箱里去拿,每次都从南行的同学开始。因为我们每周都换行,每个人都有先拿的机会,这样也比较公平。当学生拿水果的时候,我偷偷的观察到:凡是先拿水果的同学拿的都是大的,轮到最后剩下的都是小的,无一次例外。我们班有三个走读生,他们是没有水果的。当别人吃水果的时候,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吃,很少有同学主动地把自己的水果分给他们吃-2、不诚实,撒谎成性。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错误,甚至狡辩,往别人身上推

4、卸责任。有一次我们班上完体育课,学生回班级告诉我,说有一个小朋友在体育课上吃玉米糖。我找来这个小朋友询问情况,他就编了一个自认为很合理的理由。他说他不知道包装纸里装的是糖还是橡皮,于是他想分辨一下包装纸里装的到底是糖还是橡皮。听了他的话,我在心里暗暗佩服他撒谎技术的高超。但是作为老师我有责任让他意识到,他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所以最后我告诉他,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样做,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以后一定要注意。3、不懂礼貌,没有孝心,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挑吃挑喝。跟父母要零花钱,要多少给多少,给少了就不高兴。自己能做的事也不做,全靠家长包办代替。父母干了一天活回来,让给拿杯水都不情愿,边干着还得边磨叽-

5、总之,在家里自以为是,整家人围着他转,稍不顺心,就耍脾气,使性子。说到这,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想:小孩子这样很正常,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事了。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两个案例:案例一:武汉一名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的初中学生给父母发短信要钱,内容只有三个字:“妈,钱儿。 ”母亲看罢心酸不已-案例二:这是一个大学生道德缺失案例。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意思是说念大一的时候土里土气的,到了大二就变得洋里洋气的,等到大三连自己的爹妈都不认识了。2004 年 11 月1 日下午,南京大学生逸夫楼左前方的公告栏上被贴了一封署名为 “心酸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如是说道:“亲

6、爱的儿子: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你自从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一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大学生服务,是一件特别沾光荣耀的事。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有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 ,没有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

7、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经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的心情你知道吗?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因为你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急切,让人感觉你今后大学毕业可以去当一个优秀的讨债人,当时正好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 OK、酒吧和餐厅,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反而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和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虽然得知真相后

8、我并没有发作,但是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长大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 ,还能否长一颗善良的心?”继这封信之后,一名头发花白满脸沧桑和忧郁的父亲又向媒体哭诉了研究生儿子的种种不孝,他说儿子自从上了大学后打电话回家就是为了要钱,他从不关心我们和家人,我不明白,我们的爱和奉献怎么会收获恨和自私?老人的最后一句话“我们的爱和奉献怎么会收获恨和自私?”确实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想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造成的。以上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造成孩子这种道德缺失现象,究

9、其根源,和有些家长错误的认识有直接关系。那么,我们教育孩子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呢?2、家长认识上的误区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我曾经遇见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母亲正在我面前夸赞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如何好,却见那孩子跑过来没礼貌地说:“拿点钱来,我要买东西!”母亲笑眯眯的没有任何异议掏出钱,孩子一把抓过钱,转身跑了。我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不问他买什么?”那母亲豪爽的一挥手:“只要他学习好,要买什么都可以!”我彻底无语。其实,生活中类似这些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孩子对父母撒谎,说话时脏话不断,对待长辈没有礼貌,在公交车上抢占座位,玩耍时欺负弱小的伙伴但这些缺点,只要孩子聪明学习好,都被许多父母视而不见。现在的

10、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生活上关怀备至,学习上加大压力,却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培养。殊不知 “望子成人”、“望女成人”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基础。三字经里写道: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说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学习知识。由于如今许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不懂得理解体贴和报答,而只懂得索取,因此当孩子接触到社会后,受到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功利主义的观念逐渐在他们心中成长,从而造成他们的道德缺失。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统家训,最强调的就是如何修身做人,古人云:德者,立身之本也。三字经里写道: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说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因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不仅是

11、一个人基本生存、为人处世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成才最重要的条件!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首先应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反思我们中国家长的几把刀:一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二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

12、是被逼出来的。 “抗拒从严,坦白更严” 。于是乎,孩子将计就计,说谎。渐渐的孩子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三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当听到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告诉孩子:谁再骂你,你就揍他。或者“你告诉爸,是谁打你了,老爸去替你教训他。 ”反正就是告诉孩子:在外面,别太老实。就这样,孩子善良的本性被一点点砍去了,相反不知不觉的在孩子身上播种下了恶行的种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若有类似情况发生,必然会以父母的行为为准则,依葫芦画瓢,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环境造就心灵: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

13、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会有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忍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懂得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会知道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会相信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例如:前美国首富、

14、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可见,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我们每位家长高度重视,并且急不可待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用该如何去做呢?三、家长的正确做法 (一)作为家长,要明确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品行方面的好习惯:多为父母做些事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礼貌用语挂嘴边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尊

15、重别人不轻视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不讲假话和大话培养诚实谦虚的习惯;说了就要努力做培养守时守信的习惯;不乱动别人东西培养自尊自重的习惯;爱护身边动植物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 ;公共场所不喧哗培养遵守秩序的习惯;爱护桌椅公用品培养爱护公物的习惯 ;喜欢东西不独享培养与人分享的习惯;做错事情敢承担培养知错就改的习惯;乐于关心帮助人培养富有爱心的习惯。(二)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并不是简单的说教,作为父母,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孩子明辨是非。父母从小就应该教给孩子懂得什么东西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不能拿;什么人可以做朋友,什么人不要去接近。要学会多方面观察,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诚

16、实、有爱心的人。2、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话,也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因此,孩子的未来趋向取决于父母的教育。道德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人格品质,父母怎样才能把它注入孩子的心田呢?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爸爸领着儿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儿子看爸爸翘着二郎腿,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翘起二郎腿。看着看着,爸爸口渴了,拿起矿泉水瓶,一饮而尽,顺手一扬,矿泉水瓶在爸爸的头上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到了父子俩身后。儿子看到这一情形,也拿起矿泉水瓶,只喝了两口就把矿泉水瓶像爸爸那样扔了出去,瓶里的水还向外飞溅-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模式。而家长是子女最早也是最经常接触和模仿的对象,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结果。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家长平时要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传身教,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