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63792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案及例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化学刘老师:电话 13766804627第二章第二章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一)概念与计算(一)概念与计算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 公式:v 单位: 或 化学平衡、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化学反应合成氨适于条件的 选择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特点表示方法 :vA=cA/t 单位:mol/Ls(min 或 h ) 计算 影响因素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 等于该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内因(主)外因(辅)反应物的结构、性质浓度

2、压强温度催化剂其他条件 光、超声 波、激光、放射线应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建立的条 件:v正=v逆0化学平衡的特征 (平衡标志的判断)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各成分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状态改变定等动变浓度压强平衡移动原理 (勒沙特列原理)温度v正=v逆0高中化学刘老师:电话 137668046273. 注意事项:可以通过直观现象(沉淀出现先后、气泡生成的剧烈程度等)来定性说明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 ,不是瞬时速率;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此时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得

3、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得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 ,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一般不考虑温度对速率影响,速率的不断减小的;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其数值数值之比等于之比等于 。对于反应:mAnB pCqDVAVBVCVDmnpq例例 1 某温度时,2L 容器中 X、Y、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例 2 在 2A + B

4、= 3C + 4D 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总结总结】 对对于同一反于同一反应应,比,比较较用不同反用不同反应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应速率大小速率大小时时,要,要换换算成同一物算成同一物质质表示的表示的速率,才能比速率,才能比较较。 。练习练习 1反应:N2 3H2 2NH3 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V(NH3)= 0.6mol/(Lmin) V(N2) = 0.

5、4 mol/(Lmin) V(H2)= 0.8 mol/(Lmin) 这三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快到满的顺序为 。练习练习 2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H22H;H0,若反应浓度由 0.1mol/L 降到0.06mol/L 需要 20s,那么由 0.06mol/L 降到 0.036mol/L,所需时间为 ( )A.10s B.12s C.大于 12s D.小于 12s(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有效碰撞模型(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碰撞叫做有效碰撞。(2)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3)活化能: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高出的能量

6、。高中化学刘老师:电话 13766804627(4)活化分子的碰撞取向与化学反应:具有较高能量的活化分子按照合适的取向所发生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2、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3、外因:(1)浓度:)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可以 反应速率。注意注意: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浓度视为常数,所以对速率 。(2)温度)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 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 反应速率。注意注意: 一般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 24 倍。 例例 33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的生成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 其中

7、0 t1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t1t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3)压强)压强对于有 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 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4)催化剂:)催化剂:使用合适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注意注意: 催化剂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应,改变了化学反应途径,从而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一般保持不变。催化剂是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会导致化学平衡的移动。正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升高活化能,减小反应速率,(5)其他)其他:如:颗粒纯度:与稀酸反应,粗锌比纯锌快;以及激光、射线、超声波、紫外线

8、等(6)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恒温恒容,加入惰性气体(或不参加反应的气体) ,容器 P 增大,但各物质 C 不变,v 不变恒温恒压,加入惰性气体(或不参加反应的气体) ,容器 V 增大,各物质 C 减小,v 减小例例 4设 C+CO22CO;H0;反应速率为 V1,N2+3H2 2NH3;H0,反应速率为 V2,当温度升高时,V1和 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例例 5 某化学反应 2AB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

9、情况如下表:高中化学刘老师:电话 13766804627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 1,反应在 10 至 20 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 mol/L,反应经 20 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 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 V1(填、 ,且 C3 1.0mol/L(填、)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1可逆反应:可逆反应:(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特征: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不能实现完全转化。2. 化学平衡状态

10、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2)特征:逆、等、动、定、变讨论 在可逆反应体系 2SO2(g)+O2(g) 2SO3(g)加入18O2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18O?2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状态的判断 (1)V(正) = V(逆) (对于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2)浓度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分数不变、质量分数不变、 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变)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若总压不随时间变化,则证明达到 了化学平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可逆

11、反应,若总压不随时间变化,不 能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例如: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测定总压不随时间变化:若反应为: N2 3H2 2NH3 ,则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若反应为: H2I2(g) 2HI ,则不能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3、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列举反应 mA(g)+nB(g)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度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列举反应 mA(g)+nB(g)pC(g)+qD(g)高中化学刘老师

12、:电话 13766804627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A 同时生成 m molA,即 V正=V逆 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 B 同时消耗了 p molC,则 V正=V逆 平衡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 V逆 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 n mol B,同时消耗了 q mol D,因均指 V逆 不一定平衡压强 m+np+q 时,总压强一定(其它条件一定) 平衡若 m+n=p+q,总压强一定(其它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r)Mr一定时,只有当 m+np+q 时 平衡Mr一定时,但 m+n=p+q 时 不一定平衡

13、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它不变) 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m+np+q 时样例) 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例例 8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情况能说明 反应已达平衡的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生成 6molNH 键的同时有3molHH 键生成E.生成 1molN2的同时有 3 molH2的生成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三、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就有可能发生移动。1平衡移动方向的确定(1)条件改变时, 若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 v正0、S0 DH0、S0 解析:选 C。当 H0 时,HTS0,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 D。升温,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A 正确。B 项,升温,反应速率增大,达到 平衡时间缩短,平衡后 AB3%减小,B 正确。升温,平衡右移,AB3%减小,温度一定时增 大压强,平衡左移,AB3%增大,C 正确。升温,平衡正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