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728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何维英何维英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是重点,语文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语文 教学也就成了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被定位成了“耗 时多、效率低、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学科”。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 教学,更是成了难中之难。作为基层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之中,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 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以供大家探讨。 一、阅读要让学生博采众长。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这样的:老师拿着课本, 指定某篇文章,就让学生们反复“研读”,就连试卷中的文章,也大多来自这 些篇目。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

2、 个例子”, 它只是一个“中介”,只是把老师介绍给学生,把学生介绍给老师。 只是教材编辑者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取的一些典型范例,是供教学的具 体实施者即教师进行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情感道德熏陶的载体。对于学生的 阅读教育,我们不能加以局限,阅读应该要博采众长,只有读得多了,眼睛才 能看得远,思绪才能飘得远,思考文章才能透彻。对于学生的阅读书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只是要加以引导,而不是限 定,更不要给学生灌输什么所谓的好书与坏书之类的思想,只要对培养学生思 维有益的,都要帮助学生去阅读。 二、教学要以引导为主,语文教师要会为自己减负。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提升到了前所

3、未有的高度“语文课程应致力 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 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也就成了教学 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我们课堂的 45 分钟教育,要让学生既学好阅读又要提高阅读能力, 时间是那么的仓促。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 拿着篇文章费力的讲解,而学生或是在下面各做各的,或是附和声一片,当提 问时,学生或是支支吾吾,或是复述老师的话,有的甚至什么也说不出来。于是,教师们就往往采取了高压政策,每天必须读多少,都要给规定个量,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在老师的

4、这种教育下,学生见文章而发虚,谈阅读而色变了。 三、当前的阅读教学形式有待改进。 某中学的语文课改给我们上了一堂很 好的课,在他们的语文自修室里,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没有教师讲学生听和 教师教学生学的严格形式,没有正襟危坐、鸦雀无声的所谓课堂气氛,学生可 以自由阅读、相互切磋,可以与教师共同讨论,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汲取知识、 提高学养,增强阅读能力。而在我们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往 往处于被动的一面,教师“喂一点儿”,学生“吃一点儿”,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读懂文章的情况下被迫的记住了一些“僵死”的答案。试卷上所反映出的 阅读部分高失分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难逃其咎。其一,目前我

5、们所选的教材仍具有一定的政治说教功能,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相距太远,很难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生在教材上不得不看的文章有些已 经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 时代贴近学生的课外经典文章却得不到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难以领会到精髓; 其二,教师肢解式的训练和架空的分析方式破坏了文章本来的美感,一篇篇美 不胜收的经典文章,变成了字词句篇章、读写听说练的应试训练题。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设计的课堂提问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不是太过空泛就是没有价值 的是非问,要么就是一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 这样的课堂提问根本无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要么就是满

6、堂“鸦雀无声”, 要么就是全场“和声一片”,看似热闹,其实一无所获;第三,在长期的被动 式接受的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形成了思维惰性和思维惯性,习惯于所谓的“标 准答案”而不想说出自己的理解,他们宁愿在课堂上做“书记员”,也不肯开 动自己尘封已久的思维之窗,阅读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精心选 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之作品,激起学生心灵共鸣,精心设计教法,通过教师的 引导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营造的意境,挖掘作品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 的特点,让每一堂课都力求上成精品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 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体验、自主提高”等等,

7、这是每个教师首先应该 做而且是必须做到的。 四、处理好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课程标准强调:“学 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 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没有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成了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于是出现了在阅 读课上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却要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对文本还没 有解读透彻就组织学生探究的现象。这样的课堂看似气氛热闹活跃,其实不过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走秀”,至 于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分工不明确等原因造成了学生间有的“一路

8、高歌到天亮” 和有的“默默无闻到永远”的差异就更不用说了。每堂课都按照这样的模式来 架构,这是根本没有必要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是有效的教学行为。能 “自主”解决的问题就无需“合作”,对文章没有深刻的感悟就没有必要“探 究”。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才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五、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 功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 的提高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对 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形成足够的语文积累,为学 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宜的教学 方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进而喜欢上语文;再则就是要引导学生远离流行文学、庸俗文学,亲近并接触高雅文学,在阅读中受 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