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36936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理解性默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短褐穿日;短褐穿结结, , 箪瓢屡空。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好读书读书,性嗜酒,著文章。,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 “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 贵贵。 。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闲 静少言,不慕荣利。静少言,不慕荣利。 5、反映他安贫乐道精神的句子是: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短褐日,短褐 穿穿结结,箪瓢屡空,晏

2、如也,箪瓢屡空,晏如也6、文中概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的句子是: :闲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静少言,不慕荣利。7、文中描述五柳先生读书特点的句子是:好好读书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8、文中借黔娄之妻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话是:不汲不汲 汲于富汲于富贵贵 。这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不慕荣利”相照应。9、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 闲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静少言,不慕荣利10、三大志趣:好好读书读书、性嗜酒;著文章、性嗜酒;著文章 11、隐士形象:安安贫乐贫乐道、志趣高道、志趣高洁洁、淡泊名利、抱朴守真、淡泊名利、抱朴守真 12、表

3、达情感:不想与世俗同流合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污、安、安贫乐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道、独善其身的情 感。感。 13、 、写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好好读书读书 ,不求甚解,不求甚解 ;性嗜酒,家;性嗜酒,家 贫贫不能常得不能常得 ;常著文章自常著文章自娱娱 , ,颇颇示己志示己志。 1414、写五柳先生贫穷却安然自若的语句是: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日, 短褐穿短褐穿结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箪瓢屡空,晏如也 15、归纳出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日, 短褐穿短褐穿结结,箪瓢屡空,箪瓢屡空 16、 五柳先生传一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 环环堵

4、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短褐穿日,短褐穿结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箪瓢屡空,晏如也 1717、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格的两句赞语是:不戚戚于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贵贵 18、 五柳先生传 表明先生最主要的性格:闲闲静少言,不慕静少言,不慕 荣利荣利 “好读书”的方法:不求甚解不求甚解 态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食 安贫乐道: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短褐穿日,短褐穿结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箪瓢屡空,晏如也 赞语:不戚戚于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贵贵 19、 、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短褐穿短褐穿结结

5、 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日。 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箪瓢屡空箪瓢屡空 20、 、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贵贵。 。21、 、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先生不知何先生不知何许许人也,亦不人也,亦不详详其姓其姓 字。字。 22、 、讲述“五柳先生”这个名号来历的句子:宅宅边边有五柳有五柳树树,因,因 以以为为号焉。号焉。 23、 、点出“五柳先生”隐者心是:闲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静少言,不慕荣利 24、 、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的是:好好读书读书, ,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6、便欣然忘食。 25、 、体现五柳先生最大特点和优点的句子是:不戚戚于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不 汲汲于富汲汲于富贵贵 26、 、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的是: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日, 短褐穿短褐穿结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箪瓢屡空,晏如也 27、 、描述的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的句子是:常著常著 文章自文章自娱娱, ,颇颇示己志。忘示己志。忘怀怀得失,以此自得失,以此自终终。 。 28、 、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 对做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对家境:环环堵堵萧萧然,不蔽然,不蔽风风日日 对著文:常著文章自常著文章自

7、娱娱, ,颇颇示己志示己志 对得失:忘忘怀怀得失,以此自得失,以此自终终 对贫富:不戚戚于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贵贵 29、 、本文的设问句:无无怀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0、五柳先生传写作者淡泊名利和高风亮节的句子是:不戚戚于不戚戚于 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贵贵 3131、再度赞扬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句子:无无怀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葛天 氏之民欤?氏之民欤? 32、最能体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的句子是:环环堵堵萧萧然,不然,不 蔽蔽风风日;短褐穿日;短褐穿结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箪瓢屡空,晏如也。 33、 、赞语的核心句是:

8、不戚戚于不戚戚于贫贱贫贱,不汲汲于富,不汲汲于富贵贵 34、五柳先生对自己贫穷生活所持的态度是:晏如也。晏如也。 35、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 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采菊采菊东篱东篱下,下, 悠然悠然见见南山。南山。 36、 、用颜回自况的句子:箪瓢屡空箪瓢屡空 37、 、五柳先生是怎样颇示己志的:常著文章自常著文章自娱娱 马说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世有伯乐乐,然后有千里,然后有千里马马。 。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祗辱于奴隶之手,骈骈死于槽死于槽枥枥之之间间, ,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

9、原因是:食食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食不饱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 , 且欲与常且欲与常马马等不可得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其材,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且欲与常马马等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之, 曰:曰:“天下无天下无马马。 。 ”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其真无马马耶?其真

10、不知耶?其真不知马马也!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 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千里马马常有,而伯常有,而伯 乐乐不常有。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世有伯乐乐,然后有千里,然后有千里 马马。 。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执策而策而临临 之,曰:之,曰:“天下无天下无马马。 。 ”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世有伯乐乐,然后有千里,然后有千里马马。 。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 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鸣之

11、而不能通其之而不能通其 意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其真无马马耶?耶? 其真不知其真不知马马也!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 一石。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其真无马马耶?其耶?其 真不知真不知马马也!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 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 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 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祗辱于奴

12、隶之手,骈骈死于槽死于槽枥枥之之间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世有伯乐乐, , 然后有千里然后有千里马马。 。 20、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食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根本原因是:伯根本原因是:伯乐乐不常有。不常有。 21、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食之不能尽其 材。材。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而不能通其意。 22、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其材,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而不能通其意。 23、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曰:之,曰

13、:“天下无天下无马马! ” 24、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是马马也,也, 虽虽有千里之能,食不有千里之能,食不饱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且欲与常,且欲与常马马等不可等不可 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5、马说的主旨是:其真不知其真不知马马也。也。 26、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a) 根本原因:食食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马也。也。 b) 直接原因:食不食不饱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 。27、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千里马马 常用

14、,而伯常用,而伯乐乐不常有。不常有。 28、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之手,祗辱于奴隶之手,骈骈死于槽死于槽 枥枥之之间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且欲与常,且欲与常 马马等不可得。等不可得。 29、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伯伯乐乐不常有。不常有。食食马马者不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食不饱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 。 3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世有伯世有伯乐乐,然后有千里,然后有千里 马马。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 比人才更难得。 31

15、、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之手,骈骈死于槽死于槽枥枥之之间间。 。 32、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辱于奴隶人之手,骈骈死于槽死于槽枥枥之之 间间。 。33、千里马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食不食不饱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 , 且欲与常且欲与常马马等不可得等不可得34、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不能尽其材,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而不能通其意,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曰:之,曰:“天下无天下无马马!”3535、这篇文章采用的写法:托物寓意托物寓意。伯乐比喻:善于善于发现

16、发现人人 才,重用人才的封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统治者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人才;食马者比喻: 愚妄浅薄的愚妄浅薄的统统治者治者;策马者:不不识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统统治治阶级阶级。 。 36、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骈死于槽死于槽枥枥 之之间间,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37、根据本文内容为下面一副对联补出上联:伯伯乐识乐识良良马马, ,明主 觅贤才。38、本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而不能通其意,执执策而策而临临之,之, 曰:曰:“天下无天下无马马!”39、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材,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而不能通其意 40、有才能而不被发现,韩愈早在马说中就发出了这样的 感叹:千里千里马马常有,而伯常有,而伯乐乐不常有。不常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