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338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课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成“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如何上好音乐课?本文结合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粗略谈一谈自己浅显的看法。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取得教学上的良好效果就必须重视音乐课的组

2、织教学,通过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往往花很多的时间去讲解,而忽视了组织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结果导致老师只顾自己起劲地讲解,而没能很好地带动学生自主的学习。这是很遗憾的,也会不直觉地回到了陈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去了。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 、 “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重视教学方法

3、的运用。其次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小学生大多是十四、十五岁以下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则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并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便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 “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例如:青蛙跳(咚哒哒) 、钟摇摆(的哒的哒) 、打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喇叭响(笛笛,笛笛) 、知了叫(知了,知了)等等,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

4、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教学方法的更好运用得以实现还得注重实践性。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注重说教,这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主张,教育应通过学生生活和各种教学来进行,应该强调组织儿童直接参与生活活动。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经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道理,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表示它” 。我也非常赞成这种观点,因此我主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参与活动,只有这样重视音乐实践,让学生参加活动,综合多种艺术表演,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其能动性,才能真正地上好音乐课,也能真正地体现“以学第 2 页 共 3 页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 ,做到寓教于乐

5、,让学生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中主动参与音乐体验和音乐活动,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之陶冶情操、怡心养性,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音乐素养。再次,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授新知识。再次,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授新知识。教师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 “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 。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 ,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

6、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 。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这样,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第四、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第四、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中学课堂上得到了

7、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黑板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板书,学生大脑接受信息的方式极为单一。多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更新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搅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而这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音乐教学课堂上。然而,有的教师则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特别是在举行公开课程时,为了符合所谓的要求,原本不需要用多媒体的课也画蛇添足地插入了一部分多媒体,或者一整堂课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运用多媒体“放电影式”的上课,而把主体学生放到一旁冷落了,真让人啼笑皆非!第五、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树立

8、第五、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的教学观。音乐是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如果我们在孩子没有愿望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去学习音乐,那将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憎恶那些督促他们学习音乐的人。许多学生在一入学时,对于音乐课特别有热情,但是由于教学形式的陈旧老化,使他们渐渐的不喜欢音乐课,在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前,就拒绝和放弃了学习音乐。这种现象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为了学会一首歌曲,必须先唱那令人头疼的小科蚪,还得搞清这个音符唱几拍,那个音符有多长;明明非常好听的乐曲,非让我们搞清有几个乐段,还必须按照老师的思路想象每段都描写了什么;最可怕

9、的是器乐课,学生不得不在老师的威逼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枯燥的技术性练习,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乐器。教学过程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失去了自由,这种被动接受式、添鸭式的教学形式令许多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 “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第 3 页 共 3 页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学习。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总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才会产生效果。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地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的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是使学生达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凤翔县田家庄中学周林波2015 年 4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