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336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4 历史高考预测质量分析报告(二3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一)附件(一) 高三历史质量监控考试的分析高三历史质量监控考试的分析 及其对教学的思考及其对教学的思考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 37 所学校的试卷分析,4 月 22 日的阅卷记录以及个别交流。 这里的所有数据及其分析仅供教学时参考。题 号得分 率错 误 表 现错误原因思考与启示10.81AC一是对知识记忆不牢; 二是对世界地图轮廓不熟悉,不 知道两河流域在哪里。知识点要记忆准确; 学习历史左图右史20.78AB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二是晕轮效应,把希腊城邦当做 最早的城市; 三是没有理解古代希腊在欧洲历 史上的地位。基础知识要记牢; 对知识可做些拓展。30.65D一是对材料理解有误,没有理

2、解 “体现”在这里的含义; 二是脱离了材料,以点概全,理 解泛化了。斟酌题干,理解题意, 揣摩命题者意图。40.56AC一是对于“埃及文字”的演变记 忆模糊; 二是心理定势影响,只想文字发 展趋势是“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 , 而未从文明交往来分析。 三是审题不仔细,学生没有抓住 题目中所给的关键信息,只注意 了“三种文字” ,而忽视了“在埃 及发掘” ,而错选了 A。重视审题; 克服心理定势。50.83BC一是对古代史上民族关系重视不 够; 二对司马迁生活年代记忆不够准 确; 三是未能把“骑射、兵民合一” 与司马迁所述结合起来考虑,做 出判断。注意发掘题干中隐藏的 时间要素;复习重要历 史不能

3、忽视重要背景内 容。60.93AC有的学生对古文理解有偏差,只 看到了人民的“饥” 、 “寒” ,没有 完全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就加以 判断。完整读题,大意会失荆 州的。270.68C一是只想到封建君主专制是落后 的,没想到强大王权对民族国家 形成的进步意义; 二是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三是对“民族国家”出现的背景 及其影响不理解。一是能准确理解题意; 二是对教材中出现的重 要概念或理论不仅能记 忆,而且还能理解。80.60B D一是没有看懂漫画的含义,见列 强撕裂中国就认为是鸦片战争, 也有的理解为八国联军; 二是对于“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的时间记忆不准确。加强读图训练; 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

4、 及其时代特征要加强记 忆。90.95A记忆不准确或死记硬背对一些重要知识点,适 当拓展,并加强记忆。100.89AD一是对题干中出现的“隐然” ,有 学生错误理解为“不公开” ,而错 选。 二是对军机处职权理解不够准确, 军机处是不能决断政务,没搞清 楚。能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和 单词含义。120.93CD一是缺少空间感,地理知识欠缺;二是对历史的时代背景不理解。复习中重视历史地图130.88AD一是不理解题干含义,尤其是 “直接”的含义; 二是不理解“出超”的含义注意题干中一些限定词 在命题中的用意; 能准确理解一些经济术 语如“出超、逆差、 GDP、赤字”等。140.82A、 B、 D一是没

5、有掌握鸦片战争前中外贸 易的情况; 二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理解不 深入,没注意题干要求回答“主 要目的” 。在理解基础上再加强记 忆。150.9D没看清楚“主要”一词;对国共 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地位不熟悉。适当拓展知识,加深对 重要点理解160.79B一是没有记清一些重要的历史事 件发生的时间; 二是解题呆板,不能综合思考解 题(如排除法) 。重要知识加强记忆170.62A、 D一是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的基 础知识没有掌握; 二不理解“拉美地区”概念;要重视对教材中重要知 识点的细节编排与解释;3三是对新增的高考内容重视不够。 注意对新增内容的学习 与巩固。180.68B一是对于列强东来给中国

6、带来的 影响理解不全面; 二是历史意识薄弱,不能从历史 角度理解“先生” 。适当拓展理解; 提高历史意识。200.80C对殖民扩张理解不够全面引导学生能辩证地看待 历史现象。220.45A一是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没有理解, “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就以为是 “垄断” ; 二是对工业革命和垄断的影响没 有深入理解; 三是对马克思评论这段话中所隐 藏时间信息(工业革命到第二次 科技革命前)对重要的历史结论要深 入理解。240.82B一是对 1927 年的历史的概况掌握 的不牢;二是对影响党员人 数变化的原因不理解。记忆与理解并重250.39C一是对重要事件的时间记忆不牢;二是对题目理解偏差; 三是计算大意

7、重要事件的年代不可忽 视260.63B一是数据图表看不懂; 二是对历史阶段特征或重要历史 现象记忆、理解的不准确。训练学生能正确地从漫 画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 法; 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及 其影响。270.71D一是没注意题干上的年代,1918 年早于 1919 年巴黎和会; 二是定势思维,认为“强盗”就 是指“帝国主义国家” ; 三是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掌握的模糊。一是加强对大事年表的 梳理与记忆; 二是认真审题,减少心 理定势错误。280.82D一是忽视题干中时间; 二是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没有 进行拓展理解; 三是对题目中限定词“直接” 没有理解或引起重视; 四是对垄断组织概念不解失误。

8、一是注意题干与解题有 关的要素和关键词; 二是适当拓宽相关重点 知识的内涵和外延。290.65A一是由于学生对史实时间的掌握 不准确,多数学生不记得苏德战 争爆发时间;记忆要准确,注意时空。4二是有关二战知识教材比较单薄, 缺少体系; 三是地理知识及其方位感差,不 知道西伯利亚在哪里.300.90C一是没有看懂题目; 二是没有抓住漫画特征。识图方法的训练。53131、 54% 77.3% 52.3% 15.9% 51.1% 98%第 1 问,有的学生只回答 时间,没有回答出时代特 征。 第 2 问:对“仁”与“孝” 含义不理解或者混淆,或 没有回答“子女对父母的 反哺之责” 。 第 3 问:对

9、“仁”与“孝” 的地位讲不清,如“孝” 是十分重要的儒家思想之 一。 “仁”是“三纲五常” 之一等。 第 4 问:理解与表达不完 整或不够清楚,多数学生 不能从整体社会成员角度 分析,而仅限于统治阶层 分析或或答非所问。审题不仔细,记忆不 准确;对教材较陌生,对知 识内涵理解不到位;思维与叙事能力薄弱。一是重视 对教材的 理解、记 忆与运用;二是突出 思维方法 和叙事能 力的训练。三是重视 知识内涵 及其内在 联系的分 析。3232、 58.5% 46.4% 56.9% 64.5% 65.5%第 1 问:把古代早期的立 法原则回答为“神明裁决” 、 “同态复仇” 、 “严格等级 制” 、 “严

10、刑峻法” 、 “以礼 入法” “礼刑结合”和“法 经”等。 第 2 问:把立法精神及其 “变” ,错误地回答为“严 刑峻法”和汉初的“无为 而治” ;还有部分学生回答 为中华法系的演变,如: 秦汉时期是中华法系的萌 芽阶段,不再是以法家思 想为核心了 第 3 问:对量刑理解与表 述错误,如“根据礼来断 案和量刑” , “量刑时更加 注重礼刑结合,更加人性 化,法外施恩”未能写出 “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社 会关系来断案量刑” 第 4 问:蓝本选择英美等 国家而导致全部错误,或 者回答不出原因或未能指 出军国主义色彩。一是对题目中早期所 指的时间段理解错误, 其实根据第二小问, 就可以判断第一问指

11、向。二是对知识掌握不够 系统,没有把高一、 高三教材中有交叉的 相关知识综合,只重 视了秦汉以后法律特 点,忽略了秦汉以前 的立法 三是在审题时对“变 化”及其立法精神没 有重视。 四是审题与理解失误, 把“立法”和“裁判” 混淆。立足教材, 重视知识 内涵及其 联系剖析 与理解; 注意审题, 重视对关 键词的理 解和判断。63333、 75.2% 88.0 % 53.6% 84.1% 87.9% 49.1% 79.5%第 1 问,部分学生回答 15 世纪前后或 15 世纪中期, 或回答“新航路开辟时期”第 2 问,很多学生答成了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或错写“奥斯曼土耳其切 断东西方商路。

12、 ” 第 3 问:主要表现为回答 成同一个洲的两个国家; 把“地区”直接与“国家” 等同。 第 4 问:三次浪潮写成三 次科技革命,而漏掉农业 革命;把工业革命发源地 笼统写“欧洲”或未按照 要求回答。 第 5 问很多学生回答成具 体两个民族冲突的解决方 式,如汉和匈奴关系,而 没有归纳提炼。 第 6 问:回答“国联”或 区域性组织第 1 小题,对题意的 理解有误或对重大事 件发生年代的准确记 忆。 第 2 小题,没有理解 “主观动力”的含义。第 3 小题:解题能力 薄弱,思维不够全面。第 5 原因在于对于高 一两册教材的知识结 构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对知识理解的较死板, 不知道战争规则能够

13、帮助阻止文明冲突即 战争中的损失。或把 战争规则和国际公约 记忆错误 第(6)没有把握好 “整体世界”和“至 今”的含义。记忆 训练审题;揣摩命题 者意图。3434、 53.7%第 1 问:写“乌托邦” ,没 有答出圈地运动的时间。 第 2 问:回答地主或贵族 或贵族地主。 第 3 问:学生不能客观全 面的分析圈地运动的影响。一是教材不熟; 二是对一些重要的历 史现象掌握的不准确;三是评价历史能力薄 弱,没有辩证或全面 意识。加强评价 与叙事能 力训练。3535、79. 1% 62.3% 88.4% 79.5% 80.5%第 1 问:未抓住“不同” , 对原因列举的不够全面, 没有写出“美是移

14、民国家。 ” 第 2 问:没有从世界人口 增长加快这个角度去分析; 对中国人口增长缓慢也没 有分为解放前和计划生育 后两个阶段来分析;没有 从“比重”的变化切入, 而错误的理解成中国绝对 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第 3 小问关于美国 GDP 增 长的原因只写出一点。一是知识掌握的不够 系统,不能从宏观上 或世界角度;二是时间跨度大,学 生分析问题不全面; 三是对 300 年来中美 两国历史史实掌握不 清; 四是分析数据背后隐 藏的历史能力差;找 不到数据特征与时代 背景关系;归纳与叙 事能力薄弱。加强观察 数据表, 分析数据 表和表达 能力的训 练。 整理中外 历史,比 较分析异 同及其原 因。

15、7第 4 小问关于中国 GDP 的 提高也只写改革开放的贡 献,忽视建国初期成果。3636、 68.6% 60.8% 90.9% 63.2%第 1 问:第一问,所举例 子不“典型” ,有的写成德 国、俄国等。 第 2 题:写成“外部刺激” 到来的背景,比如“新航 路开辟、工业革命开展” 等。在举例的时候,只举 国名,没有具体史实。一是理解与表述错误;二审题不仔细,对时 间与要求判断失误。3737、 68.5% 60.8% 65.9% 68.2% 93.2%第 1 小题回答成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成就,如“蒸汽 机,火车、汽车、飞机、 原子弹、电脑” 第 2 小问,列举现象多, 如水灾,瘟疫等,未能

16、做 出理性的归纳;很多学生 未能写出“人类从食物采 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第 3 问:只讲理由,没有 观点,或观点与理由不匹 配。一是对工业革命和第 二次科技革命的时间 掌握不够准确,大多 数轻率的判断“130 多年前”是工业革命 时期,因此列举代表 性的科技成果也就列 举成了工业革命时期 的科技成果了; 二概述能力薄弱,未 能紧密结合题目要求 作答。学好教材, 能结合历 史知识分 析思考社 会问题, 这也是热 点。3838、61. 4% 86.4% 36.4% 62.7% 54.1% 47%第一问:巴黎和会写成巴 黎和合、巴黎合会 第 2 小问材料二错写成二 手史料,没有表述清楚客 观直接与个人主观意识的 区别;没有进行比较。 第 3 问,写出一些属于 50 年代而非 1950 年的重大事 件,如回答“一化三改造” 等史实。 第 4 问审错题,没写 20 世 纪第二个十年的事件,而 写 1920 年代发生的事情, 不知道“评述”含义?一是对历史年代与史 实记忆不清; 二是对史料价值认识 不全或错误;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