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63305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案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文本目目 录录1总则总则.1 1.1 规划编制目的.1 1.2 主要规划依据.1 1.3 地位和作用.2 1.4 规划范围.2 1.5 历史风貌特征.2 1.6 整体定位.6 1.7 保护原则.6 1.8 保护对象.6 1.9 建筑保护与更新规划控制.8 1.10 历史街巷规划控制.9 1.11 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控制.10 1.12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变更及特别论证制度.11 2、分则、分则.12 2.1 用地规划.12 2.2 建筑与环境保护引导.13 2.3 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控制.15 2.4 人口容量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16 2.5 道

2、路交通规划控制.16 2.6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控制.17 3、附则、附则.19 3.1 名词解释.19 3.2 附表.20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11总则总则1.1 规划编制目的规划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对 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 (以下简称 “本街区” )历史遗产的保护,促进街区的城市更新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结合本 街区的实际情况,编制 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 “本规划” ) 。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为本街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下一层面修建性详细规划

3、和规划方案的编制。本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局负责解释。1.2 主要规划依据主要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 年(4)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 年(5)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04 年(6) 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0 年(7)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 ,2005 年(8)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 年(9) 天津市规划控制线管理规定 ,2009 年(10) 天津市建筑规划管理细则 ,1988 年(1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4、-2020 年) (12) 天津市中心城区主要河流、公园及历史保护区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导则 ,2008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1.3 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本 街区保护与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为风貌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依据。本规划对本 街区的土地使用、建筑保护与更新、建筑建造、道路交通和水系、绿化与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性规定,在本街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以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时应当遵守本规划的要求。1.4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本街区规划范围为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东至大胡同;南到北马路;西至北门外大街;北至估衣街北侧 22 米、

5、宏济里北 通道北侧 12 米、并包括文物保护单位谦祥益的建设控制地带 ,总面积约为 10.73 公顷。1.5 历史风貌特征历史风貌特征天津市九河下梢,运河经城区通大江南北,子牙河经城区通冀中平原,海河经城区入渤海。三岔河口是运河、子牙河、海河三水交汇之处。早在元代开始,河运和海运来往天津的船只都聚集在三岔河口,迅速发展成航运中心,天津城以三岔河口为基点发展起来。从街区的建设发展和商业兴衰演变来看,街区发展主要经历了元代、明清、晚清民国、解放后 4 个时期。(1)元代肇始早在元代,南运河、北运河、海河呈东、西、南三个方向的丁字交叉,形成三岔河口,西为南运河、东为北运河,往南是海河,北运河向东绕过

6、金家窑和狮子林,形成一个大河湾,折向西,经杨村、通州,与通惠河相接。元初,由于漕运一度为河运,后改为走海道,大批漕船在到达三岔口、进入北运河以前,必须依次把大批漕粮换装在平底船上,然后放空,返程出海。换船期间,船工水手们可以上岸去保佑水路顺畅的的天妃宫朝拜,去岸上繁华地段休闲娱乐,将带来的南天津市估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3方特产在河岸周边地段销售,一时使三岔口地段成为航运中心和商埠重镇。元初以后,南运河不走漕船,但元大都所需的各种南方商货仍需客商通过南运河贩运。三岔口的集散作用日益明显,以三岔口为圆心的直沽地区成为了距元大都最近的河海通津之地, 1316 年元在直沽地区设立了海津镇。(2)明

7、清兴起随着三岔河口漕运、商贸冲要地位的日益凸显。1404 年,明政府在三岔河口西南设立天津卫城,卫城北门直对南运河码头,同时在北门外南运河北岸的甘露寺设钞关,方便来往船只验关纳税,船只必须在此处通关才能上岸交易。天津设卫主要起城防作用,城外北关地区、估衣街、三岔河口的商铺和居住聚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415 年大运河全线贯通,使海河成为连接南北交通运输的交通大动脉和漕粮转运的必经之路。沿河分布的估衣街、宫前街(今古文化街) 、侯家后、北门外、针市街、竹竿巷也随着大批往来客商的迁入、人口大量增加而逐步发展成拥有大量大型商贸、商住建筑的商贸集散地。随着大规模漕运的进行,以及 “海运”的

8、开发,天津作为南北方商货物品的贸易交往的集散场所,在商贸上的要冲地位再一次得到发展。明朝中叶开始,商业逐渐成为繁荣经济的重要因素,奠定了天津作为区域商业中心的地位。(3)晚清民国 经历两次大发展1800 年1900 年间,估衣街进入第一次大发展期。当时天津城市重心在三岔河口,富商大贾一般居住于老城中,一般居民大部分居住于北门和东门外,尤其是南运河边。估衣街横穿而过,沿街分布有大量的民居。由于商埠的特点是贫富之间风云多变,一夕之间暴富与破败在转瞬间,所以催生了大量当铺和卖死当的估衣铺,使由估衣铺集中而成名的估衣街成为热门,众多老字号纷纷在估衣街设店。行业涵盖估衣、绸缎、瓷器、糖果、香烛、眼镜、银号、饭店、戏院澡堂等,几乎浓缩了整个天津的商业。1860 年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大量洋货聚集,北门外的估衣街、侯家后、针市街、竹竿巷等都成为著名的洋货街。 1880 年后,大批大型商号云集于此,形成天津商业中心。1900 年庚子之乱,天津的城市建设和商业遭到了重大打击,一度停滞发展。1900 年1930 年,估衣街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