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3295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论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我我国国城城镇镇职职工工医医疗疗保保险险改改论论略略摘要:城镇职工医疗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应当加强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医疗保险制度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使医疗卫生主体多元化,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与监督作用,才能解决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 进行城镇医疗保险改,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城镇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2、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目标,虽然改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目前看仍有相当差距。 一、城镇医疗保险取得的成效 1998 年,中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了医疗机构改;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此外,通过所有制

3、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卫生部在此基础上于 2008 年进行新医改试点,安徽、云南、江苏等地有望成为首批新医改方案试点地。 _2各地医疗改取得的具体成果有: 1.各地市响应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限制兴建豪华医疗场所”的号召,选择了一部分综合公立医院建立平价医院或济困病房,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自 2005 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就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平价医院”。2005 年 12 月 21 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上地医院在海淀区树村西街正式开诊;新疆乌鲁木齐

4、市推出济困医院,乌市计划在现有 12 家济困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 12 家,全疆县以上医院设 10%的扶贫病房;长沙市第六医院决定在其分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平价病房。 2.在城镇医疗改中,以城镇医疗卫生结构与功能转变为核心,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改造现有医疗机构,使其为社区卫生服务。以肃州为例,肃州每年由区财政划拨资金 10 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增强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上,该区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在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所和边远地区卫生院所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同时,积极引导增

5、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向预防保健、村组及城市社区卫生薄弱环节转移,使医疗资源得到优化组合。肃州先后制定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等 8 个配套文件和社区卫生基本职责、基本工作制度 17 项,推行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健康档案、统一微机管理的“四统一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该区已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检查费用较以前降低了 30,药价降低了 10。 3.各地市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收费机制。以镇江为例,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7 年 4 月起在全省推出外科系统单病种限价收费,到目前为止限价病种已扩展到外科系统 70 个

6、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多来已有 582 名患者受益,共为病人节省费用 36 万元。单病种限价受惠的不仅仅是患者,医院也从中受益。与去年同期相比,50 个单病种的工作同比增长 12%,均费同比降低 19%,其中一些常见病种的工作量增幅和均费降幅尤其明显,基本实现社会满意、患者实惠、医院得益的三赢局面。 _3二、城镇医疗保险改仍存在的不足 1.改中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开放开始以后,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医疗保障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体制调整和事业发展思路,而是被动地修修补补、维持局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后,在改的目标设定

7、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更多地是服从于其他体制改的需要,将医疗卫生体制改视为一种工具性政策,忽视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目标的重要性。 2.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简单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政府放弃自己的责任,企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就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也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此外,政府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也是一个明显的失误。 3.

8、自费比例太大。中国人看病的费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看个感冒要花几百元,动个手术要一次性拿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看病,不但穷人叫贵,连生活较为富裕的人也叫贵的主要原因。自费比重太大时,使得医院有条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收取高额费用。 三、解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1.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模式,必须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模式来适合不同人群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这_4是发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之路。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基本

9、医疗保险。第二层次: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商业医疗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监督和管理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在社会保险和政府保险模式下,政府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标准,包括保险覆盖人群、保险待遇、基金管理机构的准入、基金操作规范等。对于非强制性保险,政府可以不直接干预保险计划的运行,但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政府应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审核等手段对非强制性保险进行引导和监管。 2.建立新机制保证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但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加快医疗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

10、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3.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应该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保证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主体,应由政府承担责任,同时,实行医疗机构的收入上缴,其建设发展及运行费用由政府核定拨付,并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意在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变医院“以药补医”的状况,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4.加强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

11、和监督。治理认识偏差,让广大职工从被保护的救济对象转变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参与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责、量入为出逐步积累、效益优先维护公平、社会服务公众监督”等医保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动用社会舆论以及行政监察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长期抵制医保工作、拒缴医保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其责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_5标。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认为必

12、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才能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改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宇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总体框架初确定.中国新闻网,2007. 2汪言安.医卫改拒搬国外模式 坚持公益走中国道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 3王俊秀.三大“药方”治医改病症N.中国青年报,2005-7-28. 4江金骐.多数意见支持公立医院公益化N华夏时报,2008. 5李宗品.医改新方案或年底启动保留的公立医院超收上交N.新京报,2005-08-04.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