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30261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政治制度特点 第一个国家政权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 1600-公元前 1046)政治制度特点 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 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 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注:中国早期政治制

3、度的特点:以分封制与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 结合。 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建立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 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 2、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王位世袭制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 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

4、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特点: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 4、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5、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 后 2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 3、4 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一、中枢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 1、秦:三公九卿(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2、汉:中朝(决策) 3、东汉:尚书

5、台取代三公 4、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5、隋唐:三省六部制 (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总管六部,负责政令执行 (2)作用:三省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走向成熟 6、宋:二府三司,三分相权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枢密院分割宰 相 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7、元朝:一省制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8、明代:明太祖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 ,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立内阁,帮皇帝起草批复意见:“票拟”,最后由

6、皇帝裁定:“批红” 9、清: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 大臣会议来处理, 雍正设军机处目的: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特点: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 于皇上,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 1、汉初王国问题 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 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 2、隋唐藩镇问题 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 分割

7、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 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 地方长官; 分割地方行政权:规定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 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 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虽提高了决策效率,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 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宋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解决)三、选官制

8、度 1、西周:“世卿世禄”制度 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 3、汉:察举制、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官) 5、隋唐:隋炀帝设进士科 6、隋唐-明清: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 四、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御史大夫) 汉武帝(十三州刺史) 明清中央都察院,各省 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这两种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在整顿吏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作 用。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 5、6 课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9、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一、文明的起源: 爱琴文明 (公元前 12 世纪-公元前 8 世纪 黑暗时代、荷马时代) 二、文明的复兴: 1、时间:BC8BC6 2、 标志: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 (1)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城邦政体形式: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君主制、寡头制、 分类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共同点: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3)政体实质: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 的一种国家组织,因为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

10、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妇女、奴隶、外邦移民不具备公民身份)】 (4)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小国寡民,便于直接行使民主 各邦长期独立自治,避免专制 工商业经济,孕育了平等观念 海外贸易和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人文主义发源地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1、确立过程:(1)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2) BC8BC7 贵族制(与君主制比较:集体领导、法治原则) (3) 公元前 594 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奠定了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 与社会基础?) (4)公元前 509 年

11、,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陶片放逐法)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在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及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 开辩论,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所有公民)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负责监督行政 官员落实大会决议(年龄限制,抽签选举,比例代表制)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由民众法庭终审,在执法过程中, 始终遵循公正的原则 (抽签选举) 3、评价: 积极: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

12、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人民服务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消极:与现代民主不同,仅对公民群体而言, 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及雅典妇女都 没有民主的权利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主专政的工具 总:雅典民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第 7 课 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 一古罗马的政制 君主制贵族共和制(BC6 世纪)元首制(BC27 年,屋大维,披着共和外衣的君 主专制)帝制(3 世纪,戴克里先) 二、古罗马的法律:公元前 286 年,阿奎里亚法(共和国

13、时期) 1、基本法:十二铜表法 (1)背景: 罗马共和国的诞生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2)目的: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3)内容: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 (4)地位及作用: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维系社会的稳定,巩固国家的统一 是平民的胜利,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是第一步成文法,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2、完备:帝国时期,为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1)标志: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 丁尼新敕 (3)影响: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

14、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 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 马帝国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内容丰富,应用性强,体系完备,为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近代欧洲 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影响今天的法律制度 【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现代民事侵权法(开端于公元 前 286 年共和国时期的阿奎里亚法)、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一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和“一 事不再理”的原则等】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 8 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历史传统:13 世纪初,大贵族迫

15、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以后 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 君主专制。 1688 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2、标志: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3、意义: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出现:光荣革命前,国王的内阁 2、内阁制形成:内阁仍对国王负责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制 由此形成

16、(1721 年,沃波尔,最高行政机关) 3、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向议会负责 时间:19 世纪中期,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原则: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 选举 19 世纪中期,伴随着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完善 4、议会普选权完善: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 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参政愿望增强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动政治变革)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英国国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