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2822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93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RCR 1 农农民民脱贫陷入“能力贫困”脱贫陷入“能力贫困”难题难题 基于全国 15 个省 75 个贫困村的调查与研究 (报告正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 “贫困” 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消除贫困是全国共同面临的社会性难题。 脱贫在短期内解决贫困的有效办法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而从长期来看,必须使得贫困人口具有自我脱贫的能力。目前,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能力如何?在目前能力现状下农民脱贫情况怎样?带着这些疑问,

2、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项目平台,于 2014 年 6 月至 9 月对全国15 省 75 个贫困村共计 2259 位农户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对 1405 户贫困户进行了深度专题访谈。研究表明,研究表明,我国贫困农民素质我国贫困农民素质水平水平低、职低、职业技能业技能缺缺、 农业、 农业生产生产单一、 结构调整有限, 资金筹集难、 对外联系单一、 结构调整有限, 资金筹集难、 对外联系少少、政策利用低,政策利用低, 综合综合能力能力不足不足导致农民脱贫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导致农民脱贫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短期脱贫难,与国家预期差距大。资本,短期脱贫难,与国家预期差距大

3、。为此,我们建议为此,我们建议以提高农民以提高农民脱贫能力为着力点,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民脱贫。脱贫能力为着力点,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民脱贫。 一、一、农民脱贫能力农民脱贫能力评估评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RCR 2 关于贫困的实质,学者阿玛蒂亚.森、米德指出贫困是能力的缺乏,致使农民没有能力或者无法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去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物品。 也就是说,农民自我脱贫能力是贫困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必要因素。为此,课题组以农民脱贫能力为研究主题, 并主要从代表农民人力资本及获取社会资本的五

4、个主要能力要素进行考察分析,包括文化素质、生产结构调整能力、集资能力、外部联络能力、政策利用能力。 (一)(一)人力人力素质能力素质能力 1.近六成贫困农民文化素质为小学及以下。 在现代知识社会,文化素质决定着劳动力的质量,代表着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从表1、图1可以看出,贫困农户中文盲率达19.37%,小学占比达49.51%,初中占比为25.21%,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占比则为5.91%。对比非贫困农民,非贫困文盲比例分别为11.81%,比贫困农民低7.54%;高中及以上学历合计为10.62%,高出贫困农民近一半。可见,总体上贫困村农民整体受教育年限偏低,文盲半

5、文盲比例较高,同时,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又低于非贫困户,贫困农民脱贫缺乏智力支持。而这不仅会导致农民短期贫困,而且制约其长期致富,文化贫困的代际传承更会造成了下代人的机会不均等。 表 1 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 (单位:个,%) 是否贫困户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 合计 贫困户 19.37 49.51 25.21 5.27 0.64 100(1404) 非贫困户 11.81 47.60 29.97 9.25 1.37 100(584) 有效样本:1988 缺失值:271 P=0.00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

6、l StudiesRCR 3 图 1 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照(单位:%) 2.三成农民身体健康不佳。 良好的身体状态是一户家庭经济生活的支撑来源,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也是贫困农民脱贫的本钱。从表 2 来看,健康水平为“良好”和“中等”两户档次,贫困户占比为 69.14%,比非贫困户低近 10 个百分点;健康状态为“差”及“很差”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占比分别为 14.89%、10.62%,贫困人口偏高。总的来看,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中等以上比例低于非贫困人口,且贫困户健康状况差的比例比非贫困户大。 表 2 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健康状态对照(单位:户,%) 是否贫困户 优 良 中 差 很差 合

7、计 贫困户 42.41 26.73 15.97 12.47 2.42 100(1403) 非贫困户 37.33 31.16 20.89 9.08 1.54 100(584) 贫困户有效样本:1987 缺失值:272 P=0.001 (二二)职业职业技术能力技术能力 在人力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增加技能水平,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的、快捷有效的途径,因而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对农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RCR 4 职业技术的考察主要包括培训参与意识、具体参与情况。 1.农民自我参与技能培训甚少

8、。 调查数据显示,在 1956 份有效农户样本中,自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农民、非贫困农民占比分别为 2.03%、4.18%,前者比后者低 2.15%;没有自费参与培训的贫困农民占比为 97.97%, 比占比为 95.82%的非贫困农民占比低。 (见表 3)由此可知,整体上贫困村农民技能培训意识不足,主动自费参与培训少,相对非贫困农民更少。 表 3 贫困与非贫困农户的自费培训情况(单位:户,%) 是否贫困户 有 没有 合计 贫困户 2.03 97.97 100(1382) 非贫困户 4.18 95.82 100(574) 贫困户有效样本:1956 缺失值:303 P=0.026 2.农民子女

9、进行职业技能学习的意愿不高。 表 4 数据反映的是贫困村农民对于子女技能学习的打算,其中,有 42.97%的贫困农民想将子女送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技能学习,比占比为 51.18%的非贫困农民少 9.21%;完全没有这个想法的贫困农民、非贫困农民占比分别为 27%、21.26%,前者高于或者 5.74%。数据表明,贫困农民对子女进行职业教育投入的意愿整体不高。 表 4 贫困与非贫困农户对子女职业技术学习的打算(单位:户,%) 是否贫困户 是否考虑让子女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合计 想 不想 说不清 贫困户 42.97 27 30.03 100(263) 非贫困户 51.18 21.26 27.56

10、100(127) 贫困户有效样本:390 缺失值:1869 P=0.277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RCR 5 (三三)农业经营能力农业经营能力 1.农业种植产品单一。 农业尤其种植业是我国农村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更是如此。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在生产条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改善生产资料是其提高生产经营的重要路径。但如表 5 所示,在 1233 户具有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户样本中, 56.37%农业种植完全为粮食种植, 完全没有进行经济作物生产;有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中,种植种类为 1

11、种、2 种、3 种及以上的贫困农户占比分别为 31.55%、11.11%、0.97%。贫困农民农业生产品种单一,土地经济收益渠道缺乏。 表 5 贫困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情况(单位:户;%) 经济作物种植种类 有效样本 有效占比 0 695 56.37 1 389 31.55 2 137 11.11 3 种及以上 12 0.97 有效样本:1233 缺失值:172 2.单一作物种植创收能力低。 在 1227 贫困种植农户中,仅种植粮食作物,无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年户均农业收入为 5475.07 元,种植 1 种、2 种、3 种及以上经济作物的贫困农户户均收入则分别为 9069.19 元、11238.4

12、7 元、20982.50 元。户均农业收入随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增加而增高,且最高值近达最低值的四倍。同样在家庭收入中值上,两者也呈正相关关系,最低值为 2650 元、最高值为 10800 元,后者是前者的五倍多。 (见表 6)可见,单一粮食种植下,农业收入难以增加,经济作物具有增收功效。 表 6 贫困农户经济作物种植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单位:元;户)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RCR 6 经济作物种植种类 均值 中值 有效样本 0 5475.07 2650 690 1 9069.19 4000 388 2 11238.

13、47 6000 137 3 种及以上 20982.50 10800 12 有效样本:1227 缺失值:178 (四四)生产生产结构调整能力结构调整能力 受自然条件基础,以及我国小农农业的生产方式影响,贫困农民要依托农业生产很难实现脱贫。农民市民化、城市化、工业化是农民脱贫的根本性和趋势性途径,家庭生产结构调整能力是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要素之一。 1.家庭生产结构以工农兼业为主。 从表 7、图 2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农民的家庭生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工农兼业”成为大部分农民的家庭生产结构类型,其中贫困农民此占比为 57.51%,还有 6.89%的农户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但对

14、比而言,“工农兼业” “完全非农”的非贫困家庭占比为 68.54%、9.49%,分别比贫困农民高出 12.04%、2.62%。由此可见,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结构日益多元化,但还需积极引导,继续加大调整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多渠道增收。 表 7 家庭生产结构对比 (单位:户;%) 是否贫困户 纯农业 工农兼业 完全非农 合计 是 35.62 57.51 6.87 100(1353) 否 21.97 68.54 9.49 100(569) 有效样本:1979 缺失值:280 P=0.00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15、 StudiesRCR 7 图 2 家庭生产结构对比(单位:%) 2.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低。 在不具备将大量农民城镇化的条件下,农民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产业是具备一定能力和条件农民的首选。从务工数量来看, 54.75%的贫困农户家庭没有务工人员,高于占比为 45.85%的非贫困农民,在务工人数为 1 人时,贫困农民占比同样高于非贫困农民;但务工人数在 2 人、3 人、4 人及其以上的比例则分别比非贫困村的家庭低,分别低了 6.26%、1.61%、1.39%。从劳动力非农化水平来看,贫困农民每个家庭务工人数均值是 0.69 人,总劳动力均值为 2.25 人,非农化程度为 27.38%;非贫困农户家

16、庭的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则为 32.86%,比贫困农户占比高出近六个百分点。 (见表 8、表 9)可见,贫困家庭务工人数整体低于非贫困家庭,其劳动力非农化程度也低于非贫困家庭。 表 8 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单位:人,%) 是否贫困户 家庭打工人数均值 家庭劳动力均值 劳动力非农化程度 是 0.69 2.52 27.38 否 0.92 2.80 32.86 有效样本:1977 缺失值:282 表 9 家庭务工人数(单位: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农报告 Institute for Chinese Rural StudiesRCR 8 是否贫困户 0 1 2 3 4 个及以上 合计 是 54.75 26.38 14.94 2.72 1.21 100(1399) 否 45.85 25.95 21.28 4.33 2.60 100(578) 有效样本:1977 缺失值:2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