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27909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年高考语文八大类文化常识八大类文化常识 (一)古代官职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 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 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

2、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 传) 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 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消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

3、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2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4、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 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 史韩琦传) 7.表辞职退休的词语 乞骸骨

5、:年老人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8.古代官职称谓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 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 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 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 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 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

6、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3【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 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 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 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 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 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 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 卿”。如廉颇

7、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 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 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 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 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 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 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

8、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 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 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 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 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 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 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

9、起草文书、策命诸侯 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 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 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4【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 (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 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 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 分掌各司事务。 【参

10、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 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 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衔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 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

11、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 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 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 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 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

12、“任太 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 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 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 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 禁军的枪棒教头。5【提辖】宋代

13、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 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 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 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 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

14、是 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 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 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 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 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 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

15、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 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 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 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 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 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 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16、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 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 “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 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 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6【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 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 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 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 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